胡沙录

青椒炒肉盖浇饭

首页 >> 胡沙录 >> 胡沙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盛唐华章弘农杨氏,恭送大汉!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妖孽九皇子天下长宁浮世烟云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秦歌一曲
胡沙录 青椒炒肉盖浇饭 - 胡沙录全文阅读 - 胡沙录txt下载 - 胡沙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6章 道灯将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西市的日头正毒,陈五蹲在张铁匠的铁砧旁,额头的汗滴砸在青石板上,滋滋作响。甜南举着荷叶给他扇风,小娥蹲在旁边数铁花 —— 每迸出一朵,她就往瓦罐里丢颗酸枣,瓦罐已经叮当作响。

“陈大人!康记的伙计找您!” 跑腿的小六从人堆里挤过来,怀里揣着封火漆信,“高博士在铺子里等,说是急事。”

陈五的甜灯在腰间微微发烫。他摸了摸甜南的发顶:“去买碗酸梅汤,和小娥分着喝,阿爹办完事来接你们。”

甜南攥着铜钱跑远了,辫梢的狼头结晃得像团小火焰。陈五跟着小六穿过绸缎摊、胡饼铺,康记的朱漆门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高允的青衫下摆 —— 老学士正背着手看墙上的《胡汉互市图》,指尖在 “鲜卑祭天” 和 “汉人祈谷” 的画片间来回点。

“高大人,出什么事了?” 陈五扯下外袍搭在椅背上,案头的茶盏还冒着热气,显然高允已等了片刻。

高允转身,镜片后的目光沉得像潭水:“寇天师昨夜走了。”

陈五的甜灯 “嗡” 地一震,金砂顺着衣缝爬出来,在掌心凝成个 “空” 字。他上辈子研究过北魏宗教史,知道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把 “三张伪法” 改成 “辅佐北方太平真君” 的官方宗教,太武帝亲授符箓,道坛建在平城东南 —— 这尊 “国教之神” 一倒,平城的庙堂江湖,怕是要掀翻半片天。

“太武帝今早传了密旨。” 高允从袖中抽出黄绢,“陛下说‘天师道不可一日无主,然旧徒多守旧,新脉难服众’,让你我去西玄观探探底。”

陈五捏着黄绢,指腹蹭过 “胡汉” 二字 —— 这是高允用小楷补在圣旨边角的,墨迹未干。他突然明白,老学士叫他来,不是单说寇谦之的死,是要借这道 “空门”,把胡汉一家的火种塞进宗教里。

“高大人是想……”

“借天师道的壳,装胡汉的瓤。” 高允的手指点在《互市图》上 “胡商献酒” 和 “汉童送茶” 的交叠处,“寇天师的道经里有‘清整道教,除去三张租米钱税’,我们可以加‘胡汉同修,共拜一坛’—— 让鲜卑的祭天石、汉人的社稷坛,都进道经。”

陈五的甜灯又烫起来,金砂在掌心散成朵莲花。他想起上个月在怀朔镇,鲜卑老妇求道符保驼队平安,汉地小媳妇也求同一张符保孩子无病 —— 宗教这东西,百姓要的不是谁高谁低,是能托住日子的香火。

“但天师道的旧徒未必肯。” 他说,“听说寇天师的大弟子张灵宝最守旧,上个月还在说‘胡虏无德,不配跪道坛’。”

高允从袖中摸出本《老君音诵诫经》,书页边缘泛着毛边:“某查过,寇天师晚年在改《云中记》,里面写了‘拓跋氏起于大鲜卑山,与老君化胡同脉’—— 他早就在铺胡汉同源的路,只是没做完。”

陈五接过经书,翻到末页,果然有寇谦之的手书批注:“胡汉本是云中子分脉,水同源,树同根。” 墨迹比正文淡,像是临终前补写的。

“高大人,” 他突然笑了,“您这是要给天师道续香火,还是给胡汉续香火?”

高允推了推眼镜,耳尖泛红:“某不过是把寇天师没写完的字,接着写。”

西玄观的道钟在申时三刻响起,余音撞在平城的城墙上,荡出层层回音。陈五和高允踩着青石板进观时,张灵宝正带着二十来个道徒在三清殿外诵经,道袍的皂色在阳光下泛着青灰。

“陈大人,高博士。” 张灵宝迎上来,左手掐着子午诀,“我师仙去,观中事务繁杂,二位今日来是……”

“奉陛下旨意,探问天师道近况。” 高允把黄绢递过去,“陛下说,天师道是国教,新掌教人选需得胡汉信服。”

张灵宝的指尖在黄绢上顿了顿。陈五注意到他道袍的领口 —— 绣着三朵金莲花,是寇谦之亲赐的 “掌教候选” 标记。老道士的目光扫过陈五腰间的甜灯,突然冷笑:“胡汉信服?我道统传自张道陵,胡骑能懂《正一盟威经》?”

陈五的甜灯在腰间发烫,金砂凝成个 “刺” 字。他摸出怀里的《云中记》残卷,拍在张灵宝面前:“张真人可看过寇天师的批注?‘胡汉同脉’不是我说的,是天师说的。”

张灵宝的脸瞬间涨红。他抢过残卷,翻到末页,手指抖得几乎握不住纸:“这…… 这是我师的字迹?”

“上个月天师病重时,让小徒誊抄的。” 高允的声音突然放软,“天师拉着小徒的手说,‘灵宝这孩子太倔,得有人告诉他,道统要活,得长新根’。”

张灵宝的眼眶泛红。陈五知道,寇谦之收他做关门弟子时,他才十二岁,在道坛扫了十年地,是真把师父当爹敬的。

“张真人,” 他放轻语气,“您说胡骑不懂道经 —— 可乌力吉大叔的孙女小娥,上个月在西市求道符时,把《劝善文》背得滚瓜烂熟。她阿爷是鲜卑,阿娘是汉人,这样的孩子,算不算道统的新根?”

张灵宝沉默片刻,突然转身走进三清殿。陈五和高允对视一眼,跟着进去。殿内的檀香混着药味,寇谦之的灵位前摆着半盏未凉的药汁,青瓷碗底沉着片没煮烂的甘草。

“我师临终前,说要把《云中记》传给能‘通胡汉’的人。” 张灵宝摸着供桌的雕花,“可观里的师兄弟,要么只会背《道德经》,要么只会画符水 —— 哪有既懂鲜卑祭天,又懂汉人郊祀的?”

高允从袖中摸出张纸,展开是份名单:“太学有个叫阿史那云的助教,鲜卑姓,汉名,从小在平城长大,既会讲《魏书?序纪》里的鲜卑起源,又能背《礼记?郊特牲》的汉礼。上个月某听他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把鲜卑的‘腾格里’和汉人的‘昊天’讲成了一个天。”

陈五凑过去看,名单上还写着:“善骑射,通医道,曾在漠南治过牧民的寒病。” 他的甜灯突然不烫了,金砂在掌心散成片云 —— 和名单上的 “阿史那云” 三个字叠在一起。

“张真人,” 他说,“您要找的‘通胡汉’的人,可能就在这名单里。”

张灵宝接过名单,指腹蹭过 “阿史那云” 的名字:“某明日就去太学见他。”

出西玄观时,暮色已经漫上屋檐。陈五望着观顶的八卦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突然想起甜南 —— 小姑娘该在西市的茶棚等他,手里的酸梅汤大概早喝光了。

“高大人,” 他说,“您这步棋走得妙。张灵宝再倔,也倔不过他师父的遗愿;阿史那云再能,也得靠天师道的壳子传声。胡汉一家的理,就这么塞进道经里了。”

高允望着西天的火烧云,镜片上染着层金红:“某更在意的是,等阿史那云当上掌教,漠南的牧民会说‘汉人的道也敬我们的天’,汉地的百姓会说‘鲜卑的神也护我们的田’—— 到那时,胡汉的市火,就真烧到人心窝里了。”

两人走到西市时,甜南正踮着脚往康记的方向望,小娥举着半块没吃完的胡饼,见陈五过来,扑过去拽他的衣角:“阿爹!张爷爷说要给我打个小铃铛,挂在甜灯上!”

陈五抱起甜南,小姑娘的脸蹭得他下巴发痒:“好,明天让张爷爷打个云纹的,像高爷爷说的‘腾格里’和‘昊天’。”

高允蹲下来,摸了摸小娥的发辫:“小娥要是愿意,往后可以跟着阿史那先生学道经 —— 既能背《劝善文》,又能讲鲜卑的狼图腾。”

小娥的眼睛亮得像星子:“真的吗?那我要学‘胡汉同天’的经!”

陈五望着两个孩子蹦蹦跳跳跑向张铁匠的铺子,甜灯在腰间轻轻发烫。他知道,寇谦之的道灯虽然熄了,但胡汉的香火,才刚点起来。

“高大人,” 他说,“明天陪我去太学见阿史那云?我想看看,这棵新根,到底有多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不小心赖上你绿茵三十六计嫁死人?她随军一夜怀双宝了神王令甜蜜婚令:陆少的医神娇妻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星际:最强机甲师我有修真界绿卡夫人藏起孕肚逃跑,靳总全球疯找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明星前女友报复我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异世东京,携美丽式神驱邪除灵替身狂婿乾坤塔随身百亿分身,诸天奇遇我包圆了行走的正能量员工比老板还有钱先婚后爱,冰山傅总对她上瘾
经典收藏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独治大明晋风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冷王的金牌宠妃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回到大汉打天下汉官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魏虎寒门第一才子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红楼群芳谱日月余晖王爷深藏,妃不露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超神狂兵春风玉露特种兵之至尊高手
最近更新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寒门状元路大唐躺平王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水浒之往事随风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玉符传奇巨宋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明朝的名义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云起惊鸿客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胡沙录 青椒炒肉盖浇饭 - 胡沙录txt下载 - 胡沙录最新章节 - 胡沙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