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锦衣夜行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朕实在太难了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藏国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秦歌一曲我家动物园通大唐,爆宠小兕子带着农场混异界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章 姚崇灭蝗安民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开元四年的蝗祸:遮天蔽日的虫灾

开元四年的夏天,山东地区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蝗灾。起初只是田埂边零星的飞虫,没过几天就成了遮天蔽日的虫群。据《旧唐书·姚崇传》记载:“是岁,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那些蝗虫飞起来时,天空像被蒙上了一层黑云;落下来时,地里的庄稼瞬间就被啃得只剩光杆,连树叶草皮都被吃得干干净净。

长安城里的唐玄宗李隆基接到奏报,急得在宫殿里来回踱步。御案上摆着各地送来的蝗灾文书,上面写着“禾苗尽毁”“颗粒无收”“饥民流离”。他叫来宰相姚崇,指着文书说:“姚相,这可如何是好?去年刚遭了旱灾,今年又来蝗灾,百姓怎么活啊!”

姚崇,字元之,此时已是三朝元老。他出身武将世家,却以文治闻名,历任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到玄宗时被任命为紫微令(即宰相)。他看着窗外飘落的槐树叶,沉吟片刻说:“陛下,蝗虫虽猛,却非不可治。臣请陛下下旨,命各地官府组织捕蝗。”

二、天人感应的争议:宰相与刺史的笔战

姚崇的提议立刻遭到了反对。黄门监卢怀慎第一个站出来:“姚相,蝗灾乃天灾,是上天示警,若强行捕蝗,恐违天意。”秘书监姜皎也附和:“臣听说山东百姓都在设祭坛拜蝗,称它们为‘神虫’,捕之不祥啊。”

最激烈的反对来自汴州刺史倪若水。他给朝廷上书说:“蝗是天灾,当修德以禳(ráng)之,岂有捕蝗之理!昔刘聪捕蝗不克,反为所害。”(《资治通鉴》)这里提到的刘聪是十六国时期的汉赵君主,当年他下令捕蝗,结果蝗灾更严重,倪若水以此为例,反对捕蝗。

姚崇看了倪若水的奏疏,气得把奏章摔在地上:“刘聪是伪主,德不胜妖;如今陛下圣明,妖不胜德!”他亲自给倪若水写信驳斥:“汝坐视蝗虫食苗,忍看百姓饿死,岂为人臣之道!若蝗不除,年成无望,汝当何辞?”(《旧唐书·姚崇传》)这封信写得锋芒毕露,吓得倪若水不敢再言。

唐玄宗看着争执不下的大臣,有些犹豫:“姚相,捕蝗之事,真能奏效吗?”姚崇跪下磕头:“陛下,臣愿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若捕蝗不成,臣甘受死罪!”唐玄宗被他的决心打动,终于下旨:“命姚崇兼河南道捕蝗使,总领灭蝗之事,各州县长官亲自督办,若有懈怠,严惩不贷。”

三、夜火焚蝗的奇策:科学与迷信的较量

姚崇拿到圣旨,立刻动身前往蝗灾最严重的河南道。他在路上就制定了捕蝗方案:“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yi,掩埋),除之可尽。”(《资治通鉴》)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科学道理——蝗虫有趋光性,夜里用火引诱,然后集中焚烧掩埋。

到了汴州,倪若水虽然心里不服,却也不敢违抗圣旨,只好跟着姚崇去看捕蝗。只见田野里到处点着火堆,火光冲天,成千上万的蝗虫扑向火焰,噼里啪啦地烧着;火堆旁边挖着深沟,烧死后的蝗虫被扔进沟里掩埋。姚崇蹲在沟边,用树枝拨拉着蝗虫尸体,对倪若水说:“你看,这不是捕得很好吗?”

可民间的阻力依然很大。有些百姓受迷信思想影响,不肯捕蝗,反而设了祭坛,摆上酒肉,对着蝗虫磕头祈祷。姚崇得知后,派官员挨家挨户劝说:“蝗虫吃了你们的庄稼,就是断了你们的活路,拜它们有什么用?不如动手捕蝗,还能保住一点收成。”他还下令:“捕蝗一斗,赏粮一斗;捕蝗一石,赏粮一石。”(《朝野佥载》)

四、蝗灾平息的奇迹:从质疑到信服

捕蝗运动开展了一个多月,效果逐渐显现。据《新唐书·姚崇传》记载:“得蝗百万余石,投汴渠流下,百姓赖以免饥。”那些堆积如山的蝗虫尸体被投入汴河,顺流冲走,田野里的蝗虫数量明显减少,幸存的庄稼得以继续生长。

倪若水看着眼前的景象,不得不心服口服。他给朝廷上书,承认之前的错误,并汇报捕蝗成果。姚崇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表扬他知错能改。其他原本观望的州县官员见状,也纷纷行动起来,捕蝗工作在山东、河南等地全面展开。

这年秋天,虽然遭遇了蝗灾,但在姚崇的努力下,大部分地区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收成。长安城里,唐玄宗看着各地送来的粮食贡品,高兴地对姚崇说:“爱卿真是朕的救时宰相啊!”他下令赏赐姚崇绸缎百匹,以示嘉奖。

五、贤相姚崇的治世:开元盛世的奠基人

姚崇灭蝗,只是他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个缩影。他担任宰相期间,提出了着名的“十事要说”,包括废除苛法、禁止宦官干政、限制皇亲国戚的权力等,这些建议都被唐玄宗采纳,成为开元新政的基础。

他还整顿吏治,淘汰了大量不合格的官员。有一次,他的儿子来找他,想让他给吏部打个招呼,安排个好差事。姚崇却把儿子训了一顿:“你有什么才能,就做什么官,别想靠我走后门。”(《旧唐书·姚崇传》)他的这种公正无私,赢得了朝野的尊敬。

姚崇晚年多病,辞去了宰相职务,但唐玄宗依然经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有一次,唐玄宗在打猎时遇到姚崇,便问他:“朕想提拔一个人当宰相,你看谁合适?”姚崇问:“陛下想用文臣还是武将?”唐玄宗说:“文臣。”姚崇又问:“陛下是想让他守成还是创业?”唐玄宗说:“守成。”姚崇想了想说:“那宋璟(jing)最合适。”后来,宋璟果然成了一代名相,继续推行姚崇的政策。

六、历史长河中的回响:灭蝗奇策的启示

姚崇灭蝗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资治通鉴》评价道:“崇之智,非过人者,正以遇事而敏,择善而从之,此其所以成功也。”意思是姚崇的智慧并不超常,只是遇事果断,善于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才能成功。

在民间,姚崇被尊为“灭蝗神”。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为他修建了祠堂,每年蝗灾季节都会去祭拜,感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有些地方还流传着“姚崇治蝗,蝗不入境”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反映了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姚崇的灭蝗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科学道理。现代治蝗常用的“灯光诱捕法”,其实就是源于姚崇的“夜中设火”之策。而他那种“以人为本,科学治灾”的理念,更是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展现了古代贤相的智慧和担当。

当我们翻开《旧唐书》《新唐书》,读到姚崇灭蝗的章节时,仿佛能看到千年前那个奔走在田野间的身影。他没有被迷信束缚,没有向天灾屈服,而是用智慧和勇气,为百姓撑起了一片蓝天。在开元盛世的辉煌画卷中,姚崇灭蝗的故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理性和担当的光芒,照亮了中国古代治理灾害的历史长河。

千年之后,当我们谈论起古代的贤相能臣时,姚崇的名字或许不像魏征、房玄龄那样如雷贯耳,但他在蝗灾面前展现出的果断与智慧,却足以让他在历史的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因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来不是对着天灾磕头祈祷,而是挽起袖子,为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事——这,或许就是姚崇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太吾传人响当当破产后,大佬千亿哄她领证字符的游戏食梦貘手记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我有修真界绿卡最强帝尊在都市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透视牛医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绝代武神重生之小小玩家霸道首席嗜宠妻顾道长生我家的厕所通异界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
经典收藏他改变了法国回到大汉打天下七煞侍魂最强终极兵王龙飞凤儛我保驾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新闯王朕实在太难了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超神妖孽兵王三国懒人春风玉露大宋风云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王爷深藏,妃不露大明最后一个大帝NBA万界主教特种兵之至尊高手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玉符传奇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锦衣血诏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云起惊鸿客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明朝的名义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水浒之往事随风大乾风云起苍穹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大楚武信君英烈传奇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