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同学接着说:
“我认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很重要,印度完善保障能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降低生育率;德国完善保障能让老年人生活更好,也能吸引更多移民。”
权三金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心中又有了新的思考。他想到中医在教育和养老保障方面或许也能发挥作用,比如开展中医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养老保障中融入中医养生服务。他期待着能和同学们进一步交流这些想法,共同探索解决人口问题的更好办法!
“学生们,请你们自主阅读教材p94 图5.3。”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纷纷翻开教材,目光集中在指定的图表上。权三金也低下头,但他的思绪并没有完全停留在书本上。他一边浏览着图表中的数据,一边在心里默默梳理着刚才讨论的内容,思考着中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他想着,如果能将中医的养生理念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或许能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他期待着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分享这些想法,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权三金感觉自己在地理课上不管学到哪里都想把任何知识和课外学的中医理念带进来,这样可能就没有办法认真的学习当前课程所要记住的知识点,不应该在胡思乱想了;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当前在学习的课堂上!
权三金在纠正自己的想法后,努力将注意力拉回到教材上的图表。他仔细地观察着图表中呈现的各项数据,那些关于人口结构、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等信息,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构建出一幅清晰的画面。
权三金试图从这些数据里找到与中医理念可能产生关联的点,哪怕只是微弱的联系;他提醒自己,此刻的任务是理解教材内容,先把地理课上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知识学扎实,等课后有时间再深入思考中医与社会保障结合的课题。
权三金深吸一口气,排除杂念,认真地做起笔记,将图表中的关键数据和重要结论一一记录下来,准备在老师后续讲解时,结合这些记录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专注地盯着图表下方的注释,逐字记录各国养老金占比与人口预期寿命的关系。
地理课老师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们渐渐地都抬起头,随后说:
“既然你们已经把教材p94 图5.3看完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你们举手回答,老师地第一个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老师就先让周至轩同学来回答!”
周至轩站起身,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首先会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像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会面临短缺;其次,会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导致生态破坏、污染加剧;再者,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也会因人口过多而难以满足需求,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地理课老师微微点头,接着说道:
“很好,那老师现在问第二个问题,‘人口数量过少,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会产 生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就请权三金同学来回答吧。”
权三金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思绪后回答道:
“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首先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发展活力;其次,消费市场会萎缩,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再者,社会保障体系会面临巨大压力,养老金等支出压力增大,可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还可能导致国防兵源不足,影响国家安全。”
地理课老师露出赞许的神情,说道:
“权三金同学回答得非常全面,看来大家对人口数量相关问题都有很深入的思考。那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针对人口数量过多和过少这两种情况,分别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呢?大家先小组讨论一下,五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发言。”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权三金也和小组同学热烈交流起来,他结合之前关于中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提出对于人口数量过多的地区,或许可以通过开展中医养生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减少因疾病导致的资源消耗,从侧面缓解资源压力;而对于人口数量过少的地区,在养老保障中融入中医养生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许能吸引更多人愿意生育,增加人口数量。小组同学听了权三金的想法,都觉得很有新意,纷纷表示可以在发言时提出来。
5分钟后,各小组代表陆续站起来发言。有的小组提出对于人口过多,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的小组认为对于人口过少,可以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权三金所在小组的代表也站起来,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包括权三金提出的结合中医理念的想法,都一一阐述了出来。
地理课老师认真地听着每个小组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等所有小组都发言完毕后,老师总结道:
“大家今天的讨论都非常精彩,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想法。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希望大家以后还能保持这样积极的思考态度。”
“学生们,‘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第三个原因就是科学的人口观,比如‘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垃圾成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等问题;就你们所了解的,国家针对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知道的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一位同学迅速举起手,站起来说道:
“国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就业方面,积极发展各类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对于住房紧张问题,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像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让中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房可住,同时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处理垃圾问题上,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的总量,还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交通拥挤方面,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多的地铁线路、高速公路,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同时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资源短缺问题上,一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
地理课老师听完后,微笑着说: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全面,国家确实是从这些方面入手来解决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那接下来,我们再思考一下,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又能为缓解这些问题做些什么呢?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教室里安静了片刻,随后同学们又开始纷纷思考起来,权三金也在脑海中快速梳理着自己的想法。
权三金首先想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这样不仅能缓解交通拥挤,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在资源利用方面,他意识到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比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从点滴做起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垃圾处理,权三金觉得自己可以更加严格地做好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准确分类投放,为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贡献一份力量。在住房方面,虽然个人能力有限,但权三金觉得可以倡导简约适度的居住理念,不盲目追求大面积住房,合理利用居住空间。而在就业相关的问题上,权三金认为个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避免因自身能力不足而加剧就业困难。
权三金整理好这些想法后,正准备举手发言,这时看到已经有同学站起来了。那位同学说道: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共同为改善环境努力。在消费时,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支持那些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企业。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建设,为解决住房紧张等问题出谋划策,比如提出一些合理的社区规划建议。”
地理课老师听完后,鼓励道: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个人虽然力量有限,但汇聚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还有其他同学想分享自己的想法吗?”
权三金见状,立刻举起手,站起来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阐述了一遍。地理课老师听后,露出欣慰的笑容,说:
“权三金同学的想法也很全面,从出行、资源利用到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可行的做法。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些想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缓解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们,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 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多而产生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变化;那请王元飞同学来说说‘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王元飞同学站起身,稍作思索后说道:
“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人多好或者人少好。人多的话,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初期,能够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在文化传承等方面,人多也能让各种文化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但是人口过多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资源、环境、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都会面临巨大压力。”
“而人少呢,在资源分配上可能会更充裕,每个人能享受到的资源相对更多,社会福利等方面也可能更有保障。然而人少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在一些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领域,比如国防等,可能会出现兵源不足的情况。所以,人口数量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既能发挥人口多的优势,又能避免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弊端。”
地理课老师听后,点头说道:
“王元飞同学分析得很客观,人口数量的多少确实各有利弊,关键是要找到一个适合本国发展的平衡点。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一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一位同学率先举手发言:“人口老龄化首先会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养老金支出大幅增加,医疗保障费用也会随之攀升,这可能导致社会保障资金面临缺口。其次,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老年人口增多,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会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经济的增长活力和创新能力。再者,对于家庭而言,赡养老人的负担加重,年轻一代可能面临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另一位同学接着补充道:“从消费市场来看,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与年轻人不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一些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但整体消费市场可能会缺乏活力,因为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相对有限。而且,在社会发展层面,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创新氛围和活力,年轻人比例减少,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和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