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掠过秦淮河的粼粼水波,赵国强的身影已落在南京老门东的青石板路上。
空气中飘着鸭血粉丝汤的鲜香与乌篷船摇来的水汽,身旁的马头墙翘角飞檐,砖雕木刻间还留着六朝的风雅与明清的规整。
这里是“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岸”,建业的宫阙、建康的楼台、应天的城郭都沉埋地下,每一寸土层都藏着江南王朝的烟雨与荣光。
他心念微动,空间下沉至七米深处。
南京地下多淤泥与夯土交织,历代都城遗存层层叠压,这般深度恰好能触及六朝至明清的核心遗址。
透视之力扫过明故宫、夫子庙周边,很快在总统府西侧捕捉到一片规整的夯土台基——夯层中掺着六朝的莲花纹瓦当残片,边缘嵌着青铜构件,正是南朝建康宫的库房遗址。
赵国强将入口落在台基南侧,迈步而出时,脚边踢到一块残破的青瓷片,釉色青中泛绿,带着六朝青瓷特有的“冰裂纹”。
库房内整齐码着数十口楠木大箱,箱身刷着朱红生漆,虽已开裂,铜质锁扣上的缠枝纹仍清晰可辨。
运用自己的蛮力打开第一口箱子,一股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箱内铺着褪色的云锦,上面整齐摆放着数十件六朝玉器:
和田白玉雕琢的玉蝉,薄如蝉翼,纹路细腻;翡翠扳指色泽温润,上面浮雕的菱花纹小巧精致;
还有数件玉珩、玉佩,串联起来便是一套完整的组玉佩,尽显南朝贵族的风雅。
第二口箱子里的宝贝更令人瞩目:
满满一箱鎏金铜器,鎏金铜灯的灯柱缠绕着龙纹,灯盏呈莲花形,点燃时想必流光溢彩;
一对鎏金铜熏炉,炉身刻着飞天纹,炉盖镂空,当年定是香烟袅袅;
最珍贵的是一件鎏金铜佛像,佛像面容慈悲,身披璎珞,是南朝“秀骨清像”造像风格的典型代表,鎏金虽有斑驳,却依旧难掩庄严。
空间继续下沉,在一处坍塌的明代地窖中收获颇丰。
地窖用青砖砌成,砖缝里的糯米灰浆依旧坚硬,墙角堆着几口大陶瓮,掀开其中一口,里面竟是满满一瓮“洪武通宝”铜钱,数量足有上万枚,铜色温润,边缘还带着铸造时的毛刺。
另一口陶瓮里藏着数十匹云锦与蜀锦,云锦色泽艳丽,织着孔雀纹与牡丹纹,质地厚实华贵;
蜀锦则更为轻薄,上面织着联珠纹,是明代皇室的御用布料,虽历经数百年,依旧柔软顺滑。
在地窖东侧的木箱里,发现了数件明代官窑瓷器: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瓶身修长,青花色泽浓艳,笔触流畅;
斗彩鸡缸杯造型小巧,杯身绘着鸡群觅食的场景,色彩明快,是明代斗彩瓷中的珍品;
还有一件粉彩牡丹纹碗,釉色莹润,花纹细腻,尽显明代制瓷工艺的巅峰。
透视之力延伸至明故宫遗址地下,一片密集的金属光泽映入眼帘。
穿透三米厚的夯土,一座明代兵器库赫然出现:
锈迹斑斑的鸟铳堆成小山,枪管虽已锈蚀,却依旧能想见当年的威力;
数套锁子甲整齐叠放,甲片用铁环连接,边缘镀着黄铜,胸前的护心镜铸着“大明军器”四字;
还有数十柄腰刀,刀柄缠着麻布,刀身虽已生锈,刃口依旧锋利,透着明代军队的剽悍。
兵器库旁的密室更为隐蔽,石门上雕刻着明代典型的云纹。
密室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尊半米高的白玉龙椅,椅身雕刻着五爪金龙,龙鳞清晰,虽已有些残破,却依旧透着皇家的威严。
石台两侧的木架上,藏着数卷明代书画:一幅《南都繁会图》保存完好,画中描绘了明代南京城的繁华景象,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笔触细腻,是研究明代市井生活的珍贵资料;
还有数卷书法作品,上面是董其昌、文徵明的亲笔,字迹飘逸,墨色历经千年仍未褪色。
在秦淮河畔一处民居遗址的地下,发现了更具生活气息的宝藏。
一口陶瓮里装着数十件银质餐具,银碗、银筷、银勺一应俱全,餐具上刻着精致的花纹,是当年富庶人家的用品;
土灶旁散落着几枚金质发簪,簪头雕着花鸟,小巧玲珑;
最动人的是一只木质首饰盒,里面装着几枚珍珠耳坠、翡翠手镯,还有一封泛黄的书信,上面写着“君赴边关,妾守秦淮,待君归期……”字里行间满是相思,是明清易代之际的烟火温情。
更深的土层里,一处六朝贵族墓透着异常。
墓道用巨石封堵,石门上雕刻着神兽纹,进去后,一股混杂着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
墓室中央的棺椁早已腐朽,只剩下一堆残破的木料,棺椁旁散落着数十件随葬品:
一件金缕玉衣的玉片散落在地,玉片洁白无瑕,上面的金丝依旧完好;
一对青铜镜造型精美,镜面虽已氧化,却依旧能映照出模糊的人影;
还有数枚印章,金印上刻着“建安侯印”四字,是墓主人的身份象征,铜印上刻着“中书令印”,彰显着墓主人当年的权势。
墓室侧室的储藏室里,堆满了陶罐与木箱。陶罐里装着粮食、水果的碳化遗存,能辨认出稻、粟、桃、梨等品种;
木箱里藏着数卷六朝竹简,上面刻着《昭明文选》的部分篇章,字迹古朴,是研究六朝文学的第一手资料;
还有几件六朝青瓷,青瓷莲花尊器形高大,腹部雕刻着层层莲瓣,釉色莹润,是六朝青瓷中的极品。
在南京地下搜寻了整整两天,赵国强的空间里又添了数不尽的珍宝。
从六朝的玉器、青瓷到明代的云锦、官窑瓷,从皇家的兵器库、书画到市井的银器、书信,每一件都承载着南京城的千年记忆,诉说着六朝金粉的风雅与明清都城的繁华。
站在秦淮河畔,望着画舫凌波、灯火初上的夜景,赵国强心中感慨万千。
这座古都的地下,藏着太多的故事,每一件珍宝都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江南王朝的兴衰与文明的传承。
即便自己有空间之力, 也只不过是找到了其中一小部分罢了 ,还有更多的宝藏,绝对藏在 地底深处。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心念一动,身影再次消失。
下一站,开封——那座“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古都,正等待着他去探寻北宋东京的繁华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