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风云1200北宋穿越指南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盛唐华章伏羲夫妻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44章 父血洒疆儿守堞,君心藏卷意难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忠烈传》载:\"泰昌元年,北元犯辽东,广宁卫指挥岳承战死,尸身未还。泰昌帝震悼,追赠昭武将军,荫其子岳峰为千户,命礼官撰碑记其事。碑成,帝亲书 ' 忠勇传家 ' 四字以赐。\"

《泰昌朝起居注》补:\"岳承之死,实因粮道被监军内官克扣,致孤军无援。时内阁欲究内官罪,然司礼监以 ' 边事要紧 ' 压之,终以 ' 战死 ' 定论。岳峰时年十五,伏阙三日,请诛监军,泰昌帝怜其孝,仅慰谕而未准。\"

故纸尘封忠烈篇,残碑犹记泰昌年。

父血洒疆儿守堞,君心藏卷意难平。

猜忌渐随青史散,触动终因赤胆明。

莫道帝王多寡恩,一编旧档见真情。

紫禁城文渊阁。阁内樟木书架高耸,弥漫着陈旧纸张与防虫香料的气味。德佑帝萧桓坐在案前,面前摊着几本蓝布封皮的旧档,封皮上题 \"泰昌元年边镇殉国案\",朱印已褪成暗红。

\"这是通政司昨日从库房翻出的?\" 萧桓指尖拂过档册边缘的磨损痕迹,声音比阁外的蝉鸣还低。

侍立的通政使李默躬身道:\"回陛下,前日您命查岳峰家世,臣等遍查内库,仅得此三卷。泰昌朝档册因 ' 南宫之变 ' 散佚大半,幸得此编存于密室,未遭兵火。\"

萧桓点头,目光落在 \"岳承\" 二字上。三日前大同卫奏报传来,说谢渊已解大同之围,李谟被擒,岳峰仍在死守。他本欲下旨斥责岳峰 \"擅动干戈\",却被谢渊的血奏拦了 —— 奏中说岳峰断指明志,其父曾殉国于泰昌朝。

\"打开吧。\" 萧桓示意李默。

第一卷是岳承的阵亡奏报,字迹潦草,显是急报:\"泰昌元年三月廿三,广宁卫被围,粮尽三日,监军太监王敬仍不发粮。承率亲卫突围求粮,中伏,力战而亡。麾下三百卒,无一生还。\"

萧桓捏着奏报的手微微收紧。他记得泰昌帝萧震,那位在位仅一年的先帝,宽厚而短寿。当年岳承殉国时,他还是东宫太子,隐约记得朝野有 \"内官误军\" 的议论,却被司礼监压了下去。

\"王敬后来如何了?\" 萧桓翻到第二卷,见是泰昌帝的朱批底稿,上面写着 \"岳承忠勇,追赠如例\",却无一字提及王敬。

李默额角冒汗:\"回陛下,王敬... 泰昌朝末年内迁,任司礼监随堂太监,' 南宫之变 ' 后归乡,至今仍在原籍。\"

\"至今仍在?\" 萧桓冷笑,\"一个误杀边将的内官,竟能善终?\"

这时,李德全轻步走进来,手里捧着茶盏:\"陛下,天热,进些冰镇酸梅汤吧。李大人,陛下查旧档,可是为大同卫的事?\"

李默瞥见李德全眼底的警示,忙道:\"正是,岳峰乃忠烈之后,陛下圣明,欲彰其家声。\"

李德全将茶盏放在案上,余光扫过档册:\"岳承之事,老奴也略有耳闻。只是泰昌朝距今已十余年,旧事重提,恐扰了边将之心。岳峰眼下守大同有功,陛下赏他便是,不必深究往事。\"

萧桓未抬头,翻到第三卷 —— 是岳峰十五岁时的伏阙血书,字迹稚嫩却力透纸背:\"臣父承战死,非因力竭,因粮绝;粮绝非因无粮,因内官贪墨。臣愿代父赴边,誓诛此獠,以安军心。\"

\"誓诛此獠...\" 萧桓低声念着,眼前浮现出岳峰断指血书 \"死守\" 二字,两代人的血书重叠在一起,竟有几分相似。他忽然想起自己复位后,处理 \"夺门之变\" 余党时,也曾有边将上书,说石亨旧部克扣军饷,当时他也是听信李德全之言,以 \"边将多事\" 压了下去。

\"李德全,\" 萧桓抬眼,烛火在他眼中跳动,\"你说,岳峰这次死守大同,会不会也是因为... 粮道又被人动了手脚?\"

李德全心头一紧,忙叩首:\"陛下明鉴!李谟已被谢渊拿下,他是镇刑司的人,与司礼监无干。再说岳峰... 他久守孤城,难免有怨气,谢大人年轻,怕是被他蒙了。\"

\"蒙了?\" 萧桓将岳峰的血书推到他面前,\"十五岁就能伏阙诉冤,如今三十余岁,会是轻易蒙人的?\" 他转向李默,\"传旨通政司,再查泰昌朝王敬案,看看当年是谁压下了弹劾本章。\"

李默刚应 \"是\",李德全忙道:\"陛下,王敬已七十余岁,即便查实,也无碍大局。倒是大同卫需速发粮援,谢渊奏报说,城内存粮不足三日了。\"

萧桓看着李德全,忽然觉得他鬓角的白发有些刺眼。这老奴侍奉自己多年,从南宫到复位,最懂他的心思,可有时,这份 \"懂\" 却像一层雾,遮住了他的眼。

内阁值房。徐靖看着李德全送来的密信,眉头紧锁。信中说萧桓查起了泰昌朝岳承案,让他 \"速寻对策,勿让旧事牵连今日\"。

\"岳承案... 当年是司礼监王瑾压的,王瑾是王敬的叔伯兄弟,也是李德全的恩师。\" 徐文良对心腹侍郎张敬道,\"陛下若顺着这条线查下去,怕是会查到我们头上 —— 李谟是镇刑司的人,而镇刑司归司礼监管。\"

张敬脸色发白:\"大人,那怎么办?要不要... 让王敬 ' 病逝 '?\"

\"蠢货!\" 徐文良斥道,\"陛下刚下旨查案,王敬就死了,不是不打自招?去告诉王敬,让他闭门谢客,若有官差问话,只说 ' 年久失忆 '。再让人去通政司,把当年弹劾王敬的本章找出来,偷偷烧了。\"

张敬犹豫:\"通政司的档册都是副本,烧了也没用... 再说谢渊在大同卫拿了李谟的供词,里面提到我给的手令,若是...\"

\"怕什么!\" 徐文良拍案,\"陛下最忌边将结党,谢渊与岳峰交好,本就犯了忌讳。我们只需说谢渊 ' 借旧案构陷朝臣 ',陛下多疑,定会信的。\"

同日午后,文渊阁。萧桓看着通政司送来的补充档册,其中竟有一份泰昌朝内阁首辅的密奏,写道:\"王敬克扣军粮,罪证确凿,然司礼监力保,臣不敢强争。唯岳承忠魂不远,愿陛下勿让忠良寒心。\"

\"首辅都不敢强争?\" 萧桓将密奏拍在案上,\"泰昌帝当年究竟是不知,还是... 知而不查?\"

李默小声道:\"陛下,泰昌朝司礼监掌印是王瑾,权倾朝野,首辅确难抗衡。\"

萧桓忽然想起泰昌帝临终前,曾拉着他的手说:\"为君者,最怕耳不聪目不明,被近侍蒙骗。边将是国之爪牙,若寒了他们的心,江山便不稳了。\" 当时他年少,只当是寻常嘱托,如今想来,字字泣血。

\"李德全!\" 萧桓扬声,门外应声而入。\"传旨大同卫,赏岳峰白银五千两,锦缎百匹,命他 ' 安心守城,粮援三日内必到 '。另传旨谢渊,将李谟、张敬等人的供词,直接送文渊阁,不必经司礼监。\"

李德全愣住了,这是萧桓复位后,第一次绕开司礼监传递边将供词。他强笑道:\"陛下,司礼监代陛下看详文书,是祖宗规矩...\"

\"规矩是人定的。\" 萧桓打断他,\"当年泰昌帝若不破规矩,岳承何至于枉死?传旨吧。\"

司礼监值房。李德全看着徐文良送来的 \"谢渊结党\" 密奏,气得摔了茶盏。密奏里说谢渊在大同卫与岳峰 \"歃血为盟\",还说谢渊的父亲曾是泰昌朝御史,当年也弹劾过王敬,\"父子二人皆与内官为敌,恐非善类\"。

\"这密奏送上去,陛下会信吗?\" 李德全问身旁的随堂太监。

太监道:\"陛下对谢渊本就有疑,再说... 老奴已让人在文渊阁外散布消息,说谢渊要借岳承旧案,扳倒司礼监。陛下最恨臣下结党,定会猜忌。\"

李德全点头,可想起萧桓昨日的眼神,心里仍不安。他走到密室,从墙内暗格取出一个锦盒,里面是泰昌朝王瑾给王敬的密信,上面写着 \"岳承碍事,可除之\"。这是他留的后手,本想用来要挟王敬,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

\"若陛下真要查到底...\" 李德全喃喃自语,\"或许,该让王敬 ' 认个错 ',只说是 ' 一时糊涂 ',把罪责揽下来,保住司礼监才是要紧。\"

文渊阁。萧桓看着谢渊派人送来的供词,上面详细记录了李谟与张敬的对话,提到 \"李德全公公说,岳峰父子都是硬骨头,不除会坏事\"。字迹是谢渊亲笔,旁边注着 \"已核,与缇骑周显供词吻合\"。

他捏着供词,指节发白。原来李德全不仅知道岳承案,还早有除掉岳峰之心。他忽然想起泰昌帝的另一句遗言:\"内官可用,但不可信;边将可防,但不可疑。\"

\"陛下,\" 李默进来,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册子,\"这是泰昌朝御史谢迁的弹劾本章,谢迁是谢渊的父亲。上面说王敬不仅克扣岳承的粮,还贪墨辽东军饷十万两,有账册为证。\"

萧桓翻开册子,见里面夹着几页账册副本,上面有王敬的私印。他忽然明白,谢渊追查此事,不仅是为岳峰,也是为父伸冤。两代忠良,两代冤屈,都系于内官之手。

\"李德全在哪?\" 萧桓问。

\"回陛下,李公公说身子不适,请了假。\"

萧桓冷笑:\"他是怕了。传旨,召王敬入京,由玄夜卫看管,不得有误。再传岳峰,说 ' 朕知其父忠烈,今特命他子承父志,死守大同,朕必不负 '。\"

大同卫。岳峰接到萧桓的圣旨时,正在修补城墙。传旨的太监念到 \"朕知其父忠烈\" 时,他猛地跪倒,额头撞在砖地上,磕出鲜血。

\"陛下... 还记得先父...\" 岳峰泣不成声。他守大同,一半是为家国,一半是为证明父亲的清白,如今终于等到一句 \"知其父忠烈\",二十年的委屈倾泻而出。

谢渊站在一旁,看着他颤抖的背影,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 \"公道或许会晚,但不会缺席\"。他递过一块布巾:\"岳兄,这下可以安心了。\"

岳峰接过布巾,擦了擦脸:\"谢大人,王敬能入京受审吗?泰昌朝的账,该算了。\"

\"会的。\" 谢渊望着北方,\"陛下既动了心思,就不会停。李德全、徐文良他们,也该知道,忠烈的血不会白流。\"

此时的京城,李德全正与徐文良密谋。王敬已被玄夜卫带走,供出了泰昌朝的贪墨,虽未直接牵连李德全,却让司礼监的声誉一落千丈。

\"不能再等了。\" 徐文良道,\"我们奏请陛下立太子,转移视线,再把谢渊调回京城,夺他兵权。\"

李德全点头:\"只能这样了。岳峰远在大同,翻不起浪;谢渊若回京,还怕治不了他?\"

乾清宫。萧桓看着内阁送来的 \"立储奏疏\",知道这是李德全他们的缓兵之计。他没有批,只是让人把泰昌帝赐给岳承的 \"忠勇传家\" 碑拓本挂在墙上。

\"陛下,玄夜卫奏,王敬在途中 ' 病逝 ' 了。\" 李默进来,声音发颤。

萧桓盯着碑拓上的字迹,良久才道:\"病逝?是李德全的意思,还是徐文良的?\"

\"玄夜卫查得,押解的校尉是徐文良的远亲。\"

萧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无波澜:\"知道了。传旨,王敬虽死,其贪墨之罪仍需清算,抄没家产,发还辽东军饷。另,追赠岳承为 ' 镇国将军 ',与岳峰同立祠于大同卫,赐名 ' 忠烈祠 '。\"

李默愣住了:\"陛下,不查王敬的死因了?\"

\"查,但不是现在。\" 萧桓道,\"朕若此时动李德全,司礼监必乱;动徐文良,内阁必反。先稳住他们,等大同解围,谢渊回京,再一并清算。\" 他看着碑拓,\"岳承、谢迁,还有那些无名的冤魂,朕会给他们一个交代。\"

乾清宫西暖阁。萧桓搁下笔,案上摊着泰昌朝《边镇殉难录》,岳峰之父岳谦的名字在烛火下泛着旧纸的黄。\"永乐二十年,北元犯开平卫,千户岳谦率部死守,粮尽援绝,力战而亡,尸身被创三十余处,犹握刀不倒...\" 墨迹已淡,却比大同卫的告急文书更刺目。

李德全轻手轻脚添了灯油,余光瞥见卷宗封面,喉结动了动:\"陛下,这都是陈年旧档了,岳千户殉国虽烈,终究是前事...\"

\"前事?\" 萧桓抬头,鬓角的白发在灯影里更显稀疏,\"你可知岳谦死时,岳峰才七岁?泰昌帝曾赐其 ' 忠勇家 ' 匾额,朕还在东宫时见过 —— 那时你还没入司礼监。\" 他指尖划过 \"岳谦之子岳峰袭职\" 字样,\"一个七岁丧父的孩子,承袭父职守边二十年,现在倒成了 ' 邀功 ' 之人?\"

李德全膝行半步:\"陛下圣明,只是... 岳峰如今威望太重,又与谢渊交厚,二人若联手...\"

\"联手做什么?\" 萧桓打断他,声音陡然转厉,\"联手守国门?还是联手叩阙?李德全,你总说边将不可信,可这卷宗里的名字,哪个不是血写的忠字?土木堡之变,若不是岳谦这样的人多些,大吴的江山早没了!\"

李德全伏地不敢言,袍角却悄悄蹭过案下 —— 那里藏着徐文良刚递进来的密信,说谢渊在大同卫 \"私藏李谟罪证,似有要挟中枢之意\"。

萧桓却没看他,重新拿起岳谦的卷宗。后面附着泰昌帝的朱批:\"忠勇之后,当加抚恤,勿使烈士寒心。\" 笔迹遒劲,是他少年时临摹过的帖。那时太傅说,泰昌帝虽在位日短,却懂 \"守边先安将心\" 的道理。

\"传旨,\" 萧桓突然道,\"命宣府卫拨粮五千石,星夜送大同卫。再让玄夜卫指挥使亲自去一趟,查明李谟与张敬勾结的实情 —— 不得经镇刑司之手。\"

李德全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错愕:\"陛下,那徐尚书那边...\"

\"徐靖?\" 萧桓冷笑,\"他若再拦,就让他来乾清宫,对着这卷宗说 ' 岳家父子是奸佞 '!\"

大同卫内城。岳峰靠在城根,断指的伤处又在渗血。周显递过一块干硬的饼,饼渣掉在甲胄上,像未扫的尘土。\"指挥,宣府卫的粮队到了,说是陛下特批的。\"

岳峰咬了口饼,喉咙干涩得发疼:\"谁押送的?\"

\"玄夜卫指挥使赵诚,带了三百亲卫,说是... 说是要查李谟的案子。\" 周显压低声音,\"赵指挥使偷偷说,陛下看了泰昌朝的旧档,发了好大的火。\"

岳峰望着西城墙的缺口,那里还留着北元攻城时的箭簇。他想起七岁那年,父亲的灵柩从开平卫运回,母亲指着灵前的 \"忠勇家\" 匾额,说 \"你爹是为这四个字死的\"。那时他不懂,现在摸着城砖上的血痕,忽然就懂了 —— 有些东西,比性命重。

\"赵指挥使还问,\" 周显续道,\"李谟帐里的暗格是不是还有本账册,记着镇刑司缇骑这三年在边镇索贿的明细。\"

岳峰点头:\"在我床板下。李谟以为能瞒住,却不知他的亲卫里,有三个是岳家旧部。\" 他站起身,望着宣府方向,\"谢大人说得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京城兵部。徐文良将密信揉成纸团,狠狠塞进袖中。李德全的消息说,陛下竟绕过镇刑司,让玄夜卫查案,这分明是不信他们了。

\"大人,\" 书吏匆匆进来,\"谢渊从大同卫送来了卷宗,说是李谟的罪证,还有... 还有镇刑司缇骑在边镇勒索商户的供词,指名道姓提到了张侍郎。\"

徐靖眼前发黑。张敬是他的门生,若被牵连,自己难脱干系。他猛地想起泰昌朝的旧事 —— 当年岳谦殉国,弹劾其 \"作战不力\" 的御史,后来被查出收了北元的贿赂,泰昌帝二话不说,直接腰斩于市。

\"不能等了。\" 徐靖抓起笔,在纸上写 \"张敬畏罪自缢\" 六字,又补了句 \"家产抄没,以充军饷\"。写完却迟迟不敢落款,指尖在 \"徐\" 字上悬着 —— 他知道,这一写,就再也回不了头。

玄夜卫诏狱。赵诚提着灯笼,照亮李谟的脸。曾经不可一世的缇骑,如今发髻散乱,嘴角还留着血。\"李谟,你帐里的账册,我们找到了。\" 赵诚将一页供词扔在他面前,\"这上面说,德佑十三年,你在大同卫勒索盐商白银五千两,分了李德全三成 —— 可有此事?\"

李谟梗着脖子:\"我是镇刑司缇骑,你们玄夜卫无权审我!\"

\"陛下有旨,\" 赵诚亮出黄纸,\"李谟涉案重大,由玄夜卫、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 他蹲下身,声音压得极低,\"你以为徐文良为什么让张敬 ' 自缢 '?是怕他把你们这些人的龌龊事都抖出来。现在说实话,或许还能留条命。\"

李谟眼中闪过一丝动摇,随即又硬起来:\"我不说!李德全会救我!\"

赵诚冷笑一声,转身对狱卒道:\"把他爹带上来。听说李老爹还在宣府卫种地,昨天刚被 ' 请' 来京城。\"

灯笼的光晃过牢门,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汉被推进来,见了李谟就哭:\"儿啊,你到底犯了什么事?那些官差说,你不招供,就让我去充军...\"

李谟的脸瞬间惨白,喉结滚了滚,终究没再说话。

大同卫。岳峰站在城头,看着北元的营帐渐渐远去。宣府卫的援军到了,粮车从东门一直排到十里外,车轮碾过的辙痕里,还留着前几日突围士兵的血。

谢渊走上城头,递给岳峰一壶酒。\"赵指挥使那边有信,李谟招了,李德全和徐文良都被牵连。\" 他望着远方的戈壁,\"陛下让我问你,想不想调回京城?\"

岳峰摇头,将酒倒在城下:\"我爹埋在开平卫,我得守着大同卫。\" 他指着城砖上的 \"死守\" 二字,血痕已干,却像生了根,\"谢大人,你回京城吧,这里有我。只是... 别让陛下忘了,边镇的土,是用忠魂的血养着的。\"

谢渊点头,转身时看见周显带着几个士兵,正在修补西城墙的缺口。他们用新砖填补,却特意留下了一块带箭簇的旧砖,上面刻着 \"岳\" 字。

乾清宫。萧桓将岳谦的卷宗放回架上,旁边添了本新的《大同卫守城录》,扉页是他亲笔写的 \"忠勇世家\"。李德全和徐文良已被革职下狱,镇刑司的印被收进内库,从此只掌监察,不再干军政。

案上放着谢渊的奏折,说岳峰 \"恳请留任大同卫,愿以余生守边\"。萧桓提笔批了个 \"准\" 字,墨迹落在纸上,比往日沉稳了些。

他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暮色。泰昌帝的匾额早已不知所踪,但岳家父子的血,终究没白流。或许,这江山之所以还在,就是因为总有岳峰这样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用性命去填那些权力留下的窟窿。

远处传来更鼓声,一下,又一下,像敲在人心上。

片尾

德佑十五年春,谢渊升任兵部尚书,奏请 \"重订边镇军制,设巡边御史,禁内官干政\",萧桓一一准奏。大同卫的城墙上,\"死守\" 二字被匠人刻成石碑,旁边添了行小字:\"德佑十四年,岳峰率部守此,凡三月,士卒无一人降。\"

岳峰在大同卫守到七十岁,临终前让儿子将自己葬在西城墙下,墓碑只刻 \"岳家子\" 三字。多年后,北元再犯,看到城下的墓碑,竟莫名退兵 —— 他们说,那碑上的字,像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卷尾语

《大吴史?忠烈传》赞曰:\"岳氏父子,世守边圉,父殉于永乐,子死于德佑,凡七十载,一门忠骨。当大同之困,内有奸佞掣肘,外临强寇环伺,岳峰断指明志,士卒啖皮以守,非独勇也,盖因忠魂在骨,不敢负家国耳。\"

《边镇杂记》载:\"德佑朝之转机,不在中枢之明,而在岳峰之守、谢渊之谏。夫国之将兴,必有忠臣挺于危难;国之将衰,必有奸佞蔽于上听。观大同卫一役,可知兴亡之道,不在兵甲之利,而在人心之向背。\"

《明伦汇编》评:\"萧桓复位之初,多猜忌,近小人,几丧边镇。幸其能翻旧档而悟,识忠奸而改,虽非英主,亦算知过。由此观之,帝王之明,不在无过,而在能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家的厕所通异界乱世枭臣都摆烂了,谁还管那贞节牌坊末世降临:我的异能sss级魅惑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最强帝尊在都市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曹贼阴阳先生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太吾传人响当当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食梦貘手记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修仙界的捡尸人透视牛医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我靠键盘征服黑化大佬绿茵三十六计快穿:谁家白月光摁着男主亲
经典收藏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明末好国舅大唐镇国公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圣雄之名最强终极兵王大唐好相公超神狂兵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大明最后一个大帝超神妖孽兵王我爹是奸臣续命大明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带着淘宝去抗日
最近更新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水浒之往事随风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北宋第一狠人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寒门状元路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真理铁拳英烈传奇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