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妖孽九皇子盛唐华章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留里克的崛起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南宋异闻录弘农杨氏,恭送大汉!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拒嫁天王老公凤破龙榻:腹黑皇叔,请宽衣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2章 奸徒欲毁安邦策,老将终留卫国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忠烈传》载:\"德佑十四年十月廿二,大同卫玄夜卫卒王三,在岳峰殉难处钟楼墙砖缝中,得一绢帛血书。帛长一尺二寸,宽六寸,以指血书 ' 死守京师 ' 四字,字径三寸,笔锋遒劲,帛角缀岳峰私印 ' 岳氏明远 ' 残半。血书夹层藏细字,记九边布防要略,注 ' 瓦剌善骑射,当以城防阻其锋,以漕粮补军食 '。玄夜卫文勘房验之,血迹为活人指血,与岳峰殉难时医案所记 ' 左臂动脉破裂,血质粘稠 ' 吻合;笔迹比对岳峰德佑十二年《边务疏》,转折处 ' 京' 字竖笔特有的顿挫痕完全一致。时秦飞以兵部左侍郎署理部事,接血书后,携之入太和殿递呈,殿内争论遂定。\"

《玄夜卫档?密奏录》补:\"血书初得时,镇刑司旧吏林文彦匿于钟楼暗处,欲夺帛焚毁,为王三察觉,追至大同卫衙前擒获。审之,供称 ' 受前镇刑司同知陈彬余党所嘱,若见岳峰遗物,必毁之,以防其言阻迁避之议 '。又查林文彦宅,得一密信,书 ' 血书若现,可诬为秦飞伪造,陷其通岳党 ',字迹与张敬之案中《南都迁避详略》批注笔迹相似,玄夜卫疑为陈彬未归案党羽所书,遂命九门巡捕司严查京师客栈,捕得同党五人,皆供认欲借质疑血书动摇人心。\"

钟楼砖缝藏忠血,四字书成抵万兵。

指血凝痕书死守,帛中密记授边情。

奸徒欲毁安邦策,老将终留卫国声。

秦帅捧书承遗志,不教胡马近神京。

残阳如血,泼洒在钟楼断裂的飞檐上。木质的梁架已被战火熏得发黑,几处榫卯脱裂的地方用断矛勉强撑着,矛尖上的血痂在暮色里泛着暗褐的光。最底层的墙砖裂着道指宽的缝,缝里嵌着片皱巴巴的帛书,边角被虫蛀得发脆,却仍能看见上面暗红的字迹 —— 是 “死守” 二字,笔锋如刀,每一笔都嵌着干涸的血珠,像两颗不肯闭合的眼睛,凝视着这片刚经历过血战的土地。

秦帅勒马停在钟楼前时,靴底刚沾地就被砖缝里的血痂硌了一下。他弯腰去拂,指尖触到那片帛书的瞬间,突然顿住 —— 帛书边缘粘着的血不是新鲜的,却带着股冷硬的质感,像是有人用指腹反复摩挲过,将血与帛的纤维揉成了一体。“将军,这砖缝里……” 亲兵的声音带着惊惶,刚要伸手去抠,却被秦帅拦住。他从腰间解下匕首,小心翼翼地撬开墙砖的缝隙,帛书随着碎砖的掉落缓缓展开,除了 “死守” 二字,后面还密密麻麻写着几行小字,是用指血混着墨写的,字迹虽有些歪斜,却字字力透纸背。

这是老将军的笔迹。秦帅的指腹抚过 “北元左贤王屯兵狼山,粮道在黑风口” 的字样,突然想起三个月前,老将军从边地来京,在营里跟他喝酒时说的话:“秦小子,这边地的城墙,是用弟兄们的血粘的,哪天我不在了,你得接着守。” 当时老将军的左手还不太灵便,是去年跟北元厮杀时被弯刀砍伤的,举杯时酒液顺着指缝往下淌,落在案上,晕开的痕迹竟与此刻帛书上的血痕有几分相似。

谁也没想到,老将军会把最后的边情藏在钟楼的砖缝里。据幸存的小兵说,北元破城那天,老将军带着六十个弟兄守在钟楼,箭矢射穿了他的右肩,他就用左手握笔,在帛书上记录敌军的部署。后来奸徒带着北元兵冲进来,老将军把帛书塞进砖缝,用身体挡住缺口,直到被乱刀砍倒,手指还死死抠着墙砖,指甲缝里嵌满了砖屑和血。

“将军,搜着了!” 两个玄夜卫押着个穿锦袍的人过来,那人是镇刑司的主事,怀里还揣着半块沾着墨的帛 —— 是老将军写剩的残片,上面 “内奸张禄掌秘道钥匙” 的字样还清晰可见。秦帅盯着那人发抖的手,突然想起老将军的信里提过,镇刑司里有人私通北元,把边军的粮道图卖给了左贤王。“你们想毁了这安邦策,是吗?” 秦帅的声音像淬了冰,匕首的刀尖抵在那人的咽喉上,“老将军用命护着的东西,你们也敢动?”

那人的脸瞬间白了,结结巴巴地求饶:“将军饶命!是左贤王逼我的…… 我只是想把帛书烧了,没别的心思!” 秦帅冷笑一声,一脚将他踹倒在砖缝前:“你看看这‘死守’二字,再看看老将军的血!你以为烧了帛书,就能让弟兄们忘了怎么守土?” 他弯腰捡起那块沾着墨的残片,与钟楼里的帛书拼在一起,正好补上 “秘道在西瓮城砖窖” 的缺字 —— 老将军早就料到奸徒会来毁书,特意将文书拆成两半,一半藏在砖缝,一半故意留给奸徒,就是为了让后来者能拼出完整的边情。

暮色渐浓时,秦帅让人把老将军的帛书拓印下来,分发给各营的将官。拓片上的 “死守” 二字在火把的光里泛着红光,像是老将军亲自在眼前叮嘱。有个老兵捧着拓片,突然哭出声 —— 他是老将军的亲卫,当年跟着老将军在边地煮弦为粥,老将军总说 “字要写得硬,人才能站得直”,如今这血写的字,比任何铠甲都能给人力量。

第二日清晨,秦帅率军出征狼山。出发前,他带着全体将士在钟楼前跪拜,将拓片举过头顶:“老将军用命留下的边情,我们不能负!今日出征,不把北元兵赶回老家,不擒了那些内奸,我们就不回这城!” 将士们的吼声震得钟楼的残钟嗡嗡作响,阳光照在拓片上,“死守” 二字的血痕仿佛活了过来,顺着每个人的目光,融入了他们紧握的刀柄、挺直的脊梁。

黑风口的激战从清晨持续到黄昏。秦帅按照帛书上的记载,派奇兵突袭北元的粮道,又让玄夜卫循着秘道抄了左贤王的后路。当左贤王的大旗被砍倒时,秦帅站在粮堆上,展开老将军的帛书,对着阵亡将士的方向高喊:“老将军,弟兄们没让你失望!胡马过不了这黑风口,更近不了咱们的神京!” 风卷着帛书的边角,“死守” 二字在夕阳里飘着,像老将军的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战后,秦帅让人把老将军的帛书嵌在钟楼的墙砖里,又在旁边立了块石碑,碑上刻着 “四字抵万兵”。每年清明,都有将士来这里祭拜,他们会用布擦拭帛书的血痕,像在跟老将军说话。有个新来的小兵问秦帅,为什么这两个字能抵得上万兵,秦帅指着砖缝里的血:“因为这不是字,是老将军的魂,是所有守土将士的魂 —— 只要这魂在,再凶的胡马,也踏不进咱们的家国。”

钟楼的钟声后来修好了,每到晨昏都会响起。钟声里,总有人会想起那片藏在砖缝里的帛书,想起 “死守” 二字里的血与骨,想起老将军用最后一口气写下的誓言 —— 那是比砖石更坚固的城墙,比刀剑更锋利的力量,护着这片土地,也护着身后的万里神京,岁岁平安,永不沦陷。

十月廿二的大同卫,雪又下了。王三裹着浆洗得发白的边军袍,跪在钟楼废墟前,指尖抠着墙砖缝里的残雪 —— 三天前谢渊嘱咐他 \"再寻寻岳将军遗物,若有字迹,必是要紧事\",此刻指腹突然触到丝帛的软,像摸到了一块未凉的人心。

他屏住呼吸,用冻僵的手指一点点抠开砖缝,绢帛被血浸得发硬,抽出时带起几片碎砖,帛角 \"岳氏明远\" 的印文残半,在雪光下泛着暗紫。\"是岳将军的印!\" 王三突然哭出声,泪水滴在帛上,融开一点血痕,露出下面细如蚊足的字:\"瓦剌攻居庸,必取紫荆关为援,当遣兵守之\"。

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林文彦穿着玄夜卫卒的号服,却没戴制式腰牌 —— 王三记得谢渊教的 \"辨内奸法\":玄夜卫卒腰牌必刻卫所编号,无号者必假。他猛地将血书揣进怀里,起身时左臂箭伤撕裂,疼得眼前发黑,却仍死死攥着砖:\"你是谁?为何穿玄夜卫的衣?\"

林文彦见势不妙,扑上来抢他胸口,王三侧身躲过,将砖砸向对方额头,\"砰\" 的一声,林文彦栽倒在地,额角血涌出来。\"来人!抓内奸!\" 王三的喊声穿透风雪,大同卫衙前的玄夜卫卒循声赶来,按住挣扎的林文彦时,从他袖中掉出半块镇刑司旧印 —— 印文是 \"镇刑司巡查\",正是李谟当年所用的司印样式。

血书连夜送抵神京时,秦飞正在兵部值房核对军册。烛火下,他的指节因连日操劳而泛青,案上堆着九边军报,每封都有 \"缺粮缺兵 \"的朱批。玄夜卫卒推门进来时,他正用朱笔在\" 居庸关守卒五千 \"旁画圈,笔尖悬着的墨滴,落在\" 五千 \" 二字上,晕成一团黑。

\"秦大人,大同卫急送!\" 卫卒捧着血书,绢帛外裹着三层油纸,仍能看见渗出来的暗红。秦飞放下笔,手指抚过油纸,突然想起德佑十年秋,他与岳峰在阳和口巡边,岳峰指着田埂上的新麦说 \"秦兄,这麦能喂饱边军,也能撑住京师\"—— 那时岳峰的指节,也是这样沾着泥土的糙。

解开油纸的刹那,\"死守京师\" 四字撞进眼里,血痕因干燥而龟裂,却仍透着股狠劲。秦飞凑近烛火,看见帛夹层的细字,\"漕粮可从通州调,通州仓有永熙朝储粮十万石,镇刑司曾匿而不报\",他突然攥紧绢帛,指节泛白 —— 张敬之案中,户部账册注 \"通州仓粮 ' 霉变 ',实则封存\",原来岳峰早已知晓!

\"备马!去太和殿!\" 秦飞抓起案上的兵部印信,甲胄都没顾上穿,袍角扫过军册,带起一页纸,落在烛火旁,纸上 \"瓦剌逼居庸\" 的字样,被火映得发红。

太和殿的晨议刚起,御史周明正捧着《通州仓粮霉变疏》,声音透着刻意的急:\"陛下,通州仓粮已腐,神京无粮可守,迁避南京仍是上策!\" 他身后的三个御史跟着附和,袍角扫过地砖的声响,盖过了殿外的风雪声。

萧桓的指尖在案上敲着,案上摆着秦飞昨日递的《京师防务策》,墨迹还没干。他想起岳峰祠的香炉,前日去时,香灰里埋的狼山焦麦,此刻该被雪盖着了吧?正恍惚间,殿外传来秦飞的声音:\"陛下!臣有岳峰将军遗奏!\"

秦飞捧着血书进来,绢帛在晨光里泛着暗紫,\"死守京师\" 四字格外扎眼。周明突然上前一步,袍角绊得自己踉跄:\"秦大人!岳将军殉难已两月,何来遗奏?恐是伪造,欲欺瞒陛下!\" 他的手微微发抖,却刻意把腰杆挺得笔直 —— 林文彦昨夜未归,他心里发虚,却只能硬撑。

秦飞没看他,径直走到丹墀下,将血书举过头顶:\"陛下,此血书得于大同卫钟楼岳将军殉难处,帛角有岳将军私印,夹层记九边布防,玄夜卫文勘房已验,血迹为岳将军指血,笔迹与岳将军旧疏吻合!\"

萧桓接过血书时,指尖触到绢帛的硬,像摸到了岳峰冰冷的手。他凑近细看,\"死守京师\" 四字的笔画里,还嵌着细小的砖屑 —— 那是钟楼墙砖的碎末,岳峰写的时候,必是忍着剧痛,把绢帛按在砖上写的。

\"周御史说伪造,\" 萧桓的声音很轻,却让殿内瞬间安静,\"玄夜卫,把文勘报告念来。\" 周显从殿外进来,捧着《文勘详录》,声音朗朗:\"启奏陛下,血书血迹经太医院验,含边地 ' 止血草 ' 成分,与岳将军殉难前医案所记 ' 左臂裂伤,敷止血草 ' 一致;笔迹比对岳将军德佑十二年《请补边粮疏》,' 京 ' 字竖笔末端的 ' 回锋 ',' 守 ' 字宝盖头的 ' 斜折 ',完全相同;帛中细字所记 ' 通州仓粮十万石 ',玄夜卫已查得,仓门铁锁仍为永熙朝旧锁,未启封,粮未霉变,乃镇刑司旧吏假注 ' 霉变 ' 以私用。\"

周明的脸瞬间惨白,突然跪地:\"陛下!臣... 臣只是疑其真伪,非有意构陷!\" 他的朝珠 \"哗啦啦\" 散在地上,却没人去扶 —— 殿内官员都盯着血书,有人露出震惊,有人藏着心虚,还有人悄悄摸了摸袖中可能涉及私弊的文书。

秦飞突然上前一步,指着周明:\"周御史,你疑血书伪造,可你前日还在御史台说 ' 岳峰通瓦剌,死有余辜 '—— 今日见岳将军血书,又急着否认,是怕血书戳穿你的谎言?\"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甲叶(他刚从兵部赶来,来不及卸甲)碰撞声在殿内格外清晰,\"玄夜卫擒获的镇刑司旧吏林文彦,供称 ' 受同党所嘱,毁岳峰遗物 ',而林文彦的宅中,有你去年给陈彬的书信,写 ' 若岳峰有遗墨,必除之 ',你还敢说只是 ' 疑其真伪 '?\"

周明的身子突然瘫软,嘴里喃喃:\"不是... 不是我... 是陈彬逼我的...\" 秦飞没再理他,转身对着萧桓跪下:\"陛下!岳将军以死明志,留 ' 死守京师 ' 四字,臣愿以全家性命作保,署理京师防务,调通州仓粮补军食,遣兵守紫荆关、居庸关,若瓦剌踏近神京一步,臣提头来见!\"

萧桓看着血书上的指痕,想起岳峰殉难时的钟楼,想起独石口的百姓,突然将血书按在案上:\"秦侍郎,朕命你为京师总兵官,总领神京防务,兵部、玄夜卫、九门巡捕司皆听你调遣!通州仓粮,即刻启封运入京师,凡阻挠者,以通敌论处!\"

秦飞接旨时,指腹触到血书的残印,突然想起岳峰当年教他的 \"城防策\":\"守京师,先守外围,外围固,则京师安\"。他抬头时,看见殿外的阳光透过雪雾照进来,落在血书上,\"死守京师\" 四字仿佛活了过来,像岳峰在耳边说 \"秦兄,守住\"。

周显押着周明出去时,周明突然回头喊:\"陛下!迁避是为社稷!秦飞守不住的!\" 秦飞冷笑一声,对着他的背影说:\"岳将军守不住独石口?王二守不住粮囤?我秦飞,就守不住京师?\" 这话像颗钉子,钉在殿内每个人心里 —— 那些之前观望的官员,此刻纷纷出列,\"愿助秦大人守京师\" 的声音,压过了周明的哀嚎。

萧桓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对秦飞说:\"血书朕留着,每日辰时,你到御书房来,咱们一起议防务。\" 他的手指抚过血书的帛角,\"岳将军的话,不能白留。\"

秦飞出殿时,兵部主事李默迎上来,递给他一件棉甲:\"大人,天寒,您还穿着单甲。\" 秦飞接过甲,突然想起岳峰的护心镜 —— 那片残片还在玄夜卫的库房里,他回头望了望太和殿,\"李主事,你即刻去通州仓,带玄夜卫卒启封,粮车要插 ' 吴' 字旗,让百姓知道,咱们有粮守京师。\"

李默刚走,王三从人群里挤出来,左臂还缠着绷带,怀里捧着半块 \"吴\" 字砖:\"秦大人,小的从大同卫来,岳将军的血书... 真能守住京师吗?\" 秦飞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 —— 这孩子比自己的儿子还小,却已在边关见惯了生死,\"能,\" 他的声音很肯定,\"岳将军的血书在,咱们的人心就在,人心齐,就守得住。\"

王三突然笑了,从怀里掏出一粒焦麦:\"这是狼山的麦,王二哥烧粮时溅的,小的带了一路,给大人当念想。\" 秦飞接过麦,放在掌心,麦粒焦黑却仍透着股韧劲,像极了岳峰,像极了那些守边关的弟兄。

当日午后,秦飞的防务令传遍京师。玄夜卫卒分守九门,每门增兵五百,城墙上架起神机营的旧炮 —— 那些炮是永熙朝造的,虽有些锈迹,却仍能发声;九门巡捕司沿街巡查,凡造谣 \"京师必破\" 者,一律押至钟楼示众,让他们看看岳峰殉难的地方;通州仓的粮车开始进城,插着 \"吴\" 字旗的马车,在雪地里排成长队,百姓纷纷出门围观,有个老妪端着热茶递给粮夫:\"辛苦你们,守住京师,咱们有粮吃。\"

秦飞在城墙上巡查时,看见工匠们正在修补垛口,砖缝里新填的泥土,混着大同卫带来的焦土 —— 那是王三特意带来的,说 \"让京师的墙,也沾沾岳将军的气\"。他摸着垛口的砖,突然想起岳峰血书里的细字:\"瓦剌善夜袭,当在城外设暗哨\",立刻命人去紫荆关、居庸关设十二处暗哨,每处配玄夜卫卒五人,带信号箭,遇敌即发。

入夜时,京师的灯笼都亮了起来。秦飞站在正阳门上,望着远处通州方向的粮车灯火,像一串暖的星。他从怀里掏出那粒焦麦,放在嘴边咬了咬,麦香混着焦味,突然觉得,这就是京师的味道 —— 是岳峰的味道,是王二的味道,是所有为这片土地拼命的人的味道。

萧桓在御书房看血书时,周显进来禀报:\"陛下,林文彦供出镇刑司旧党三十余人,皆在京师潜藏,有的扮成商人,有的混在驿站当差,已尽数擒获。\" 萧桓点点头,目光仍在血书上:\"这些人,都是想让大吴亡的,秦飞守京师,也得清内奸。\"

周显又递上一份奏疏:\"这是秦大人刚递的《防务十策》,请调宣府卫、大同卫兵马入援,又请开内帑补军饷。\" 萧桓接过,翻开第一页,就是 \"以岳峰血书示九边,激将士忠勇\",他突然笑了,在 \"准\" 字上盖了印:\"秦飞懂岳峰,也懂大吴。\"

窗外的雪还在下,御书房的烛火映着血书,\"死守京师\" 四字在光下,仿佛有了温度。萧桓想起德佑十四年的春天,他还在御花园赏牡丹,岳峰递来《边务疏》,说 \"瓦剌必犯边,当早备\",那时他没太在意 —— 如今想来,岳峰的每句话,都是在为大吴续命。

十月廿五的清晨,秦飞在钟楼前举行誓师。边军将士、京师守军、玄夜卫卒共一万余人,跪在雪地里,王三捧着岳峰的血书,站在高台上,声音穿过人群:\"岳将军说,死守京师!\" 将士们齐声呼应,喊声震得钟楼的残雪簌簌落下,落在每个人的甲胄上,像给忠勇镀了层银。

秦飞站在高台上,看着眼前的人群,突然想起岳峰当年在阳和口誓师的样子 —— 也是这样的雪,也是这样的喊声。他拔出腰间的剑,指向北方:\"瓦剌来犯,咱们就用这剑,用这城,用岳将军的血书,守住京师,守住大吴!\"

剑光照着雪,映着每个人的脸 —— 有老兵的沧桑,有新兵的坚定,有玄夜卫卒的冷毅。王三捧着血书,突然觉得,岳将军没有死,他的血书在,他的魂就在,就在这钟楼前,就在这京师的每一寸土地上。

片尾

德佑十四年十月廿五,京师九门的城墙上,都贴了岳峰血书的摹本,\"死守京师\" 四字用朱砂重描,在雪地里格外醒目。通州仓的粮车还在源源不断进城,百姓自发组织 \"助守队\",有的送热水,有的缝棉衣,有的甚至带着自家的菜刀来守城 —— 他们说,\"岳将军用命护咱们,咱们也得用命护京师\"。

秦飞在兵部值房熬夜画防务图,案上摆着岳峰的血书,烛火映着帛上的细字,他时不时停下来,对着血书喃喃:\"岳兄,紫荆关的兵已派去,通州的粮已入仓,你放心。\" 窗外传来巡夜卒的梆子声,\"笃笃\" 响在雪夜里,像在为死守的决心,敲着节拍。

王三在钟楼旁守着血书的原件,怀里揣着那粒焦麦,雪落在他的肩上,他却不觉得冷 —— 因为他知道,岳将军的血书在,秦大人的决心在,大吴的人心在,这京师,一定守得住。

卷尾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十四年十月,秦飞以岳峰血书定议,总领京师防务,调通州仓粮十万石补军食,遣兵万五千守紫荆关、居庸关,设暗哨十二处,又清镇刑司旧党三十余人,京师人心始定。时瓦剌已过龙门所,闻京师戒备森严,遂暂缓进兵,为大吴争取备战时日。\"

《玄夜卫档?防务录》补:\"血书摹本遍贴九边后,宣府卫、大同卫将士皆感奋,纷纷请战,一月内募兵三万余,皆愿 ' 随岳将军遗志,死守京师 '。秦飞命将血书残帛藏于兵部库,以鎏金匣盛之,匣上刻 ' 忠烈遗志 ' 四字,凡调兵遣将,必先拜匣,以示承岳峰之意。\"

指血书成死守辞,帛藏砖缝待明时。奸徒欲毁安邦策,义士终传卫国辞。秦帅承谋安九域,吴民效死护京师。至今钟楼残雪下,犹见忠魂励将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乱世枭臣我的谍战岁月一不小心赖上你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直踏青云之巅乾坤塔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上门女婿叶辰逝者敲门神王令我靠键盘征服黑化大佬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吴胜与思梨爱情之旅快穿:多胎笨蛋美人气哭绝嗣大佬我家的厕所通异界曹贼重生1990:重新做人弥补妻女快穿精灵梦叶罗丽不从圣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
经典收藏春风玉露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汉官我们家的小静静特种兵之至尊高手魏虎红楼群芳谱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误入红楼,修仙人生时空手环:代号025乌龙召唤:冷情妈咪独治大明三国之武皇乱世黑马超神狂兵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制霸大宋之奸臣传朕实在太难了
最近更新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寒门状元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岂独无故英烈传奇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铜镜约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云起惊鸿客冰临谷大周第一婿锦衣血诏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明朝的名义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