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首页 >> 我在古代当镇令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留里克的崛起刀尖上的大唐穿越占座山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大明第一吏诡三国灵剑尊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9章 立冬、柴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霜降过后的开平镇,晨雾里总带着股柴火的烟味。陈峰站在王府的晒谷场上,看着佃户们将最后一批玉米秸秆捆成垛,忽然听见头顶传来\"呱呱\"的叫声,三只寒鸦停在槐树枝上,黑得发亮的羽毛在风中抖落霜粒。

\"郡王,寒鸦成群,怕是要下大雪。\"钱管家裹紧棉袄,指着西北方的天空,那里的云层厚得像浸了水的棉絮。陈峰点点头,目光扫过镇西的樵夫坡,那里早该堆起半人高的柴垛,今年却光秃秃的,与邢国的摩擦耽误了砍柴,不少百姓家里的柴火只够烧到立冬。

我们购买周国木材很多够我们用了,此时秦霜走了出来说道。

我们是够用了,百姓该怎么办?

在这个年代没有柴火根本就生存不了,夏天也得开火做饭更何况寒冷的冬天。

\"传我令,\"陈峰转身走向马厩,\"开北山禁柴区,允许百姓入山砍柴;另调五百士兵,在镇东的空地上搭建柴市,凡有余柴的人家,可按市价卖给官府,抵半个月的劳役。\"他翻身上马时,靴底踩碎了阶前的薄冰,清脆的碎裂声里,藏着寒冬将至的信号。

三日后的清晨,北山的林子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斧声。陈峰穿着粗布棉袍,与樵夫们一起砍树,他手里的斧头是新打的,刃口磨得雪亮,每劈一下都能深深嵌进树干。\"选这种枯松木,\"他指点着身旁的年轻士兵,\"干透的木材耐烧,烟还小,最适合百姓家用。\"

为了提高效率,陈峰改良了伐木工具。他让铁匠营做了带锯齿的铁锯,两人一组拉动,比斧头快了一倍;又发明了\"滑木道\",在山坡上铺两根平行的圆木,将砍倒的树干放在上面,几人轻轻一推就能滑到山脚,省去了抬运的力气。

\"郡王,这法子真省力!\"樵夫老李擦着汗,看着自己砍下的第三棵松树顺着木道滑下去,惊得林间的松鼠四处乱窜。陈峰笑着递给他一个陶壶:\"歇会儿,喝口热汤。\"壶里是秦霜特意熬的姜汤,加了红糖,喝下去浑身都暖烘烘的。

最忙碌的是木材分类。士兵们在山脚搭了个高台,将砍来的木材按粗细分类:最粗的做房梁,中等的劈成柴火,最细的枝条和树叶则堆在一起,用来烧制木炭。陈峰亲自示范烧炭的法子:在地上挖个坑,将枝条码成金字塔形,外面糊上黄泥,只留一个小口,点燃后封死,让它在里面慢慢焖烧,七天后打开,就是乌黑耐烧的木炭。

镇东的柴市开市那天,天刚蒙蒙亮就排起了长队。陈峰让人在柴市中央搭了个草棚,里面支着四口大铁锅,烧着旺旺的柴火,免费给来买柴的百姓提供热水。负责称重的是老秀才,他戴着老花镜,用杆大秤仔细称量,每称完一捆就大声报数:\"王二家的劈柴,三十斤,抵五文钱!\"

百姓们的脸上都带着笑意。以前买柴要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还经常被奸商克扣分量,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柴火,而且质量还好,官府收柴时挑得严,湿柴、朽木都不收,全是干透的好料。

\"给俺来两捆松木!\"瘸腿的张老汉拄着拐杖,颤巍巍地递过布票。他儿子在与邢国的冲突中受了伤,家里正需要柴火熬药。负责卖柴的士兵额外多给他加了一捆细枝:\"大爷,这个引火用,省着点烧。\"

陈峰在柴市转悠,看着百姓们挑拣柴火,忽然注意到角落里有个小男孩在捡地上的碎木屑。他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孩子家里没柴了,想捡点木屑回去引火。陈峰当即让人给孩子装了半筐劈柴:\"以后家里没柴了,就来王府后厨要,别不好意思。\"

为了方便孤寡老人,陈峰还组织了\"送柴队\"。士兵们推着独轮车,挨家挨户送柴,看到屋顶烟囱不冒烟的人家就多送一些。秦霜也带着丫鬟们加入进来,她们不仅送柴,还帮老人劈柴、垒灶,把柴火码得整整齐齐,像小山一样堆在屋檐下。

囤积柴火不只是为了取暖,更是为了备战。陈峰深知,一旦冬天开战,充足的柴火能保证士兵们喝上热汤、吃上热饭,还能用来制作防御工事。他特意让人多砍了些坚硬的柞木,截成一米长的短棍,堆在城墙根下:\"这些木头能当滚木,也能临时搭掩体,关键时刻能救命。\"

军营里的柴火储备更是严格。陈峰规定每个帐篷前必须堆够半个月的柴火,还要挖好防火坑,防止火星引燃帐篷。伙房的士兵们则忙着制作\"火折子\",用浸透油脂的棉纸裹上硫磺,晒干后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都能生火,比传统的火石方便多了。

\"郡王,您看这个!\"高宏拿着个铁皮箱子跑过来,箱子里装着几块黑色的\"石头\"。\"这是从煤窑运回来的石炭,\"他用火折子一点,石炭很快就着了,火苗比柴火还旺,\"烧起来比木柴久,还不用天天砍柴,省下来的人力能多造些火铳子弹。\"

陈峰看着燃烧的石炭,眼睛一亮。他立刻让人去煤窑多运些回来,在军营里试烧。果然,一块石炭能烧一整夜,足够一个帐篷取暖,而且烟还小。他当即决定,给每个士兵发两块石炭,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储备。

为了防止柴火受潮,陈峰还想出了个好办法。他让士兵们在柴垛底部垫上石头,上面铺一层油纸,再用泥土把四周封起来,只留一个小口取柴。这样即使下大雪,柴垛里面也是干的,能保证随时有可用的柴火。

立冬那天,第一场大雪如约而至。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很快就给开平镇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陈峰站在城楼上,看着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出了青烟,像一支支笔直的铅笔,在白纸上画着温暖的线条。

\"郡王,该回去了,外面太冷。\"许诺递来一件厚厚的披风。陈峰却摇摇头,目光望向镇西的方向,那里是邢国的边境,此刻想必也在下雪。他忽然想起与邢国骑士对峙的那个寒夜,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握紧手中的武器,那时他就发誓,一定要让弟兄们这个冬天能暖暖和和地打仗。

回到王府,秦霜早已备好了热腾腾的饭菜。屋里的火盆烧得旺旺的,松木燃烧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陈峰脱下沾满雪的靴子,坐在火盆旁烤手,看着秦霜给他盛了一碗羊肉汤:\"今天柴市关得早,百姓们都备足了柴火,连最偏僻的山坳里,烟囱都在冒烟呢。\"

陈峰喝着热汤,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这些堆积如山的柴火,不只是木头,更是开平镇百姓过冬的底气,是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勇气。

立冬了,该吃饺子啊,哎呦,自从穿越过来后好像还没吃过饺子啊,陈峰拍了下自己的大腿说道。于是披衣走到廊下,正撞见秦霜带着丫鬟们搬面粉。二十袋新磨的麦粉堆在天井,白花花的粉面在灯笼下泛着柔光,是陈峰特意让人从巨临县运来的上等精面,寻常百姓过年都舍不得用这么细的粉。

“醒得正好。”秦霜挽着沾着面粉的袖子笑,“老规矩,立冬吃饺不冻耳。今年多包些,给值夜的护卫、门房都送些去。”

嘿,跟我想一起了,刚要跟你说该吃饺子了。

她指着案上的馅料,陶盆里分门别类码着:剁得细碎的鹿肉馅拌着葱姜,翠绿的荠菜掺着虾米,还有用新收的萝卜擦成丝,挤去水分后拌上香油,清清爽爽透着股甜气。

我去...又是鹿肉...

陈峰蹲下身翻看面粉袋,指尖沾起一点捻了捻:“这粉磨得够细,和面时多掺些温水,醒半个时辰,擀出来的皮才筋道。”他忽然想起幼时在乡野,立冬那日母亲总说“饺子像元宝,吃了来年不缺钱”,那时麦粉金贵,馅料多是野菜,能混点猪油渣就算奢侈。如今看着满盆的鹿肉馅,喉头竟有些发紧。

卯时刚过,府里的家丁、丫鬟、护卫都聚到了前院。三十张方桌拼成长案,案头摆着擀面杖、竹篾盖帘,连平时舞刀弄枪的护卫都挽起袖子,学着揉面团的样子。陈峰挽起裤腿,接过秦霜递来的木盆,舀起面粉中间扒出个窝,温水缓缓注入,指尖搅动间,面粉渐渐聚成棉絮状,最后揉成光滑的面团,在盆里醒着,像个圆滚滚的雪团。

辰时的阳光透过梧桐叶,在面粉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峰的面团醒得正好,用刀切下一块,在案板上搓成细长条,再切成均匀的小剂子,每个剂子都用手按成圆饼。“擀皮要转着擀,”他拿起擀面杖示范,“边缘薄,中间厚,这样煮的时候不容易破,咬着还有嚼劲。”

擀面杖在他手中灵活地转动,圆饼渐渐变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面皮,像朵绽放的白菊。秦霜站在对面,指尖捏起面皮,取一勺鹿肉馅放在中央,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捏,边缘便出现整齐的褶子,她捏的是“麦穗饺”,每个饺子都有十二道褶,立在盖帘上像只只展翅的银雀。

“郡王这皮擀得好!”负责烧火的老仆凑近看,陈峰擀的皮大小均匀,薄得能透出案板的木纹。他笑着把擀好的皮推到秦霜面前,却见她指尖沾着面粉,在他鼻尖轻轻一点:“看你,都成白面书生了。”周围的人哄笑起来,连平时最严肃的护卫队长都咧开了嘴。

陈峰也不恼,学着秦霜的样子捏褶子,可手指总不听使唤,捏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有的馅从边缘漏出来,有的立不住,软塌塌趴在盖帘上。秦霜拿过他捏坏的饺子,指尖翻飞间,漏馅的地方被巧妙地捏成朵小花,歪扭的边缘补出两道褶,竟比她自己捏的还要别致。“这样才像郡王的手笔,”她笑道,“带点锋芒。”

馅料很快见了底,新的荠菜又送了来。这是护卫们清晨去城外挖的,沾着露水,嫩得能掐出水。陈峰亲自清洗荠菜,指尖被草叶的汁液染成淡绿,他忽然想起与邢国对峙时,士兵们在战壕里煮的野菜汤,那时别说饺子,能有口热汤都算奢侈。“多包些素馅的,”他对秦霜道,“给后厨的师傅们留着,他们忙了一早上。”

午时的灶间最是热闹。八口大铁锅同时沸腾,白花花的饺子下锅,像一群游弋的银鱼。陈峰守在锅边,用长柄勺轻轻推着饺子,防止粘锅。“点三次水就熟了,”他对旁边的小丫鬟说,“第一次沸水下锅,第二次加凉水,第三次再沸,这样煮出来的饺子不坨,馅还鲜。”

第一锅饺子出锅时,蒸汽腾得老高,模糊了窗上的冰花。秦霜用笊篱将饺子捞进陶盆,撒上切碎的香菜和蒜苗,再浇一勺滚烫的骨汤,香气瞬间漫了整个厨房。她先给灶前烧火的老仆端去一碗:“张伯,您先尝尝,看咸淡如何。”

老仆哆嗦着接过碗,筷子夹起一个饺子,吹了半天还是烫得直吸气,咬开个小口,鹿肉馅的油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他赶紧用袖子擦,眼泪却跟着下来了:“活了六十岁,头回立冬吃上带肉的饺子……”陈峰递过帕子,见他碗里的饺子没怎么动,知道是舍不得吃,便让丫鬟再给他添一碗:“管够,今天敞开吃。”

前院的宴席摆了十桌,家丁们围坐在一起,捧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吃得满嘴流油。护卫们轮班来吃,有的站着狼吞虎咽,有的揣几个在怀里,说要给岗哨的弟兄留着。陈峰和秦霜端着碗,在各桌间走动,见谁碗里空了就添几个,听着满院的笑声,比打赢一场胜仗还舒心。

“郡王,您这饺子比过年还香!”狼头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不清地说。他平时最嫌吃饺子麻烦,今天却吃了三大碗,连汤都喝得精光。陈峰笑着拍他的背:“慢点吃,锅里还多着呢。”目光扫过院角的柴火垛,噼啪燃烧的火焰映在每个人脸上,暖融融的,驱散了立冬的寒意。

午时的阳光斜斜照进厨房,案头还剩些面皮和馅料。陈峰和秦霜坐在灶边,慢慢包着剩下的饺子,动作比先前慢了许多,却多了几分闲适。“剩下的包成小元宝,”秦霜捏着小巧的饺子,“冻在窖里,夜里谁饿了就煮几个。”

陈峰忽然想起什么,起身往库房走,回来时手里捧着个陶瓮,里面是去年埋的酸梅酒。“温一壶?”他扬了扬坛子,秦霜笑着点头,让丫鬟取来锡酒壶。酒温好时,饺子也煮好了,两人坐在灶前的小板凳上,就着一碗酸梅酒,慢慢吃着饺子,听着外面飘起的雪花打在窗上的轻响。

“今年的冬天,该不会太冷了。”秦霜望着窗外的雪,轻声说。陈峰嗯了一声,夹起一个麦穗饺放进她碗里:“有这么多柴火,有这么多粮食,还有你包的饺子,再冷也不怕。”他想起库房里堆积如山的柴垛,惠民仓里的粮食,还有火铳营擦拭得锃亮的武器,忽然觉得,这立冬的饺子,吃的不只是暖,更是安稳。

雪越下越大,王府的烟囱里仍冒着青烟,带着面香和肉香,飘出很远。巡逻的护卫路过,闻到香味,忍不住吸了吸鼻子,脸上露出笑意,他们知道,府里的饺子,总会给他们留一份。而在更远的军营,伙房里也飘起了饺子香,那是陈峰特意让人送去的馅料和面粉,让守边的士兵们,也能在立冬这天,吃上一口热乎的饺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星际:最强机甲师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他都把台风唱跑了,你说他是明星陆太太复婚吧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捡个飞碟送外卖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食梦貘手记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网游:神级刺客,我即是暗影!凡仙飘渺传修仙:开局获得一双鹰瞳风武秦殇萧嫣慕非寒小说全本免费阅读先婚后爱,冰山傅总对她上瘾逆天萌兽:绝世妖女倾天下字符的游戏透视牛医生活达人在末世
经典收藏汉官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大唐镇国公天下长安最强大唐三国之武皇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田园大唐圣雄之名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续命大明朝乱世黑马炮灰"攻"养成系统晋风冷王的金牌宠妃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日月余晖
最近更新清宫秘史十二章浴血山河穿越之原始之路水浒之往事随风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大楚武信君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北宋第一狠人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大唐躺平王铁骑红颜:大秦霸业云起惊鸿客大明辽国公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