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首页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回六零抢个婚,闪嫁军官赢麻了一品农夫:我打造了一座灵山小弟大熊猫,打造盛世动物园邪气凛然帝王系制卡,从始皇帝嬴政开始哈利波特与旧日支配者都市极品猛男风流小屌丝穿越后每天都在哄暴君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385章 岐仁堂的温阳传奇:便血乡长的重生之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引子:寒夜叩门,血味裹着秋风来

岭南的深秋总带着股化不开的湿寒,傍晚的风卷着柑橘园里的落叶,在青石板路上打着旋儿。岐仁堂的木门上,那枚铜铃被风撞得叮当作响,像是在提醒着什么。岐大夫正坐在药柜前,手里捏着块刚炮制好的炮附子——黑褐色的药块泛着油光,断面是细腻的黄白色,凑近闻能嗅到一丝微苦的辛香。他刚把附子放进陶罐,就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砰”的一声撞门响。

“岐叔!求你救救我爸!”

话音未落,一个穿着藏青色冲锋衣的年轻人跌了进来,背上还架着个面色青灰的老人。年轻人是镇政府的文书林晓,额头上全是冷汗,冲锋衣的袖口沾着泥点,裤脚还在滴着水——看那样子,是从几里外的柑橘合作社一路跑过来的。被架着的老人是林乡长,连任了三届的老基层,镇上的人都喊他“林老憨”,不是说他憨,是说他办事实在,总把村民的事往自己身上揽。

岐大夫赶紧放下手里的陶罐,伸手扶住林乡长的胳膊。指尖刚碰到老人的衣服,就忍不住皱了眉——深秋的天,老人穿了件厚棉袄,可胳膊还是冰得像块寒玉。他扶着林乡长坐在诊床前,掀开老人的衣襟,只见下腹的皮肤泛着青黑色,用指腹按下去,老人“嘶”地抽了口冷气,那处皮肤竟硬得像冻住的面团。

“便血几天了?”岐大夫一边搭脉,一边问。他的手指搭在林乡长的腕上,只觉得那脉细得像根游丝,摸半天才能感觉到一次微弱的跳动,还带着点迟滞的涩感——这是典型的阴寒内结之象。

林晓抹了把脸上的汗,声音发颤:“七天了……刚开始只是拉稀,一天拉十几次,后来就带血了,是那种暗红的,像猪肝似的。前几天去卫生院,王医生开了头孢和云南白药,吃了反而更严重,现在连米汤都喝不进去,昨晚还吐了酸水,把吃的一点东西全吐光了……”

岐大夫掀开林乡长盖在腿上的棉毯,一股腥气扑面而来——老人的裤子上洇着大片暗红的血,连垫在身下的粗布床单都渗透了。他用银针轻轻挑了点血渍,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明显的热臭味,反而带着股湿冷的腥气。这时候,林乡长突然咳了两声,嘴角溢出一点淡白色的黏液,眼神也开始发直,像是连睁眼的力气都没了。

“别慌。”岐大夫按住林晓的手,语气沉稳,“《黄帝内经·素问》里说‘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你爸这不是普通的肠风下血,是阴寒结在脏腑里,阳气透不出来,血没了阳气统摄,才顺着肠道往下流。再晚几天,阳气耗光了,就真的救不回来了。”

林晓一听,腿都软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岐叔,我就这一个爸,你一定要救救他!我妈走得早,我爸拉扯我不容易,现在柑橘刚要丰收,他还没看到今年的收成呢……”

岐大夫赶紧把他扶起来,指了指诊床旁边的椅子:“先起来说话。你爸这病,不是一天两天得的,得慢慢调。你先说说,他发病前有没有吃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受了寒?”

林晓坐在椅子上,双手攥得发白,仔细回想了半天,突然拍了下大腿:“对了!上周合作社庆抗旱成功,摆了桌酒,我爸喝了三碗土茅台!那酒是老张自家酿的,据说今年发酵的时候淋了雨,味道有点酸,我爸本来不想喝,可老张说‘抗旱多亏你协调抽水机,这酒必须喝’,他没办法,就勉强喝了三碗。当天晚上就开始肚子疼,拉了一夜……”

岐大夫点了点头,又摸了摸林乡长的舌苔——舌面白腻得像铺了层霜,舌边还有齿痕,这是寒湿困脾的明证。“你爸常年在田里跑,春天插秧踩冷水,秋天摘柑橘淋秋雨,寒湿早就在身体里积住了。那碗酸酒是引子,把寒湿全勾到肠胃里,再加上卫生院用的头孢是寒凉药,云南白药虽能止血,可治不了寒凝,等于往冰窖里泼冷水,这不就越来越重了嘛。”

他转身走到药柜前,打开最下层的抽屉,里面放着一沓泛黄的纸笺,都是他师傅传下来的医案。他翻出其中一页,上面用毛笔写着“平胃地榆汤治阴结便血案”,递给林晓:“你看,这是我师傅四十年前治的一个案子,跟你爸的症状一模一样,最后就是用这个方子好的。放心,只要按方用药,再配合艾灸,不出半个月,就能好利索。”

林晓接过纸笺,看着上面工整的毛笔字,眼眶突然热了。他从小就知道岐仁堂的名声,镇上的人不管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只要找岐大夫,总有办法。现在看着岐大夫沉稳的样子,他心里的慌劲儿总算压下去了些。

第一幕:误诊的寒凉药,差点冻灭体内阳气

三天前,林乡长还在柑橘园里跟村民们一起扛抽水机。那阵子天旱,橘子树的叶子都蔫了,村民们急得直跺脚。林乡长连着跑了三天镇政府,又去县里的水利局申请,总算调来了两台大型抽水机。水顺着渠道流进果园的时候,村民们都围着他拍手,老张还特意杀了只自家养的土鸡,摆了桌酒,说要“犒劳犒劳林乡长”。

“林乡长,您可是咱们的救星啊!”老张端着个粗瓷碗,碗里的土茅台泛着浑浊的黄色,“这橘子要是渴死了,咱们今年就白干了!这碗酒,您必须喝!”

林乡长摆了摆手,脸上带着憨厚的笑:“老张,不是我不喝,我这胃不争气,沾点凉的就疼。再说了,抗旱是我该做的,哪能让你们破费。”

“您这说的是什么话!”旁边的李婶端着盘炒花生过来,“您为了咱们的橘子,天天往果园跑,鞋子都磨破了两双,这碗酒您要是不喝,就是看不起咱们!”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劝,林乡长实在推脱不过,只好接过碗,抿了一口。那酒刚下肚,就像块冰坨子砸在胃里,顺着喉咙往下凉,还带着股酸涩的味道。他强忍着不适,又喝了两口,就赶紧放下碗:“不行不行,实在喝不了了,再喝就得吐了。”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三碗酒,竟成了噩梦的开端。

当天晚上,林乡长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胃里像有只手在搅,疼得他直冒冷汗。到了后半夜,他突然觉得肚子一阵绞痛,赶紧往厕所跑。一蹲下就控制不住地腹泻,拉出来的全是稀水,还带着股腥气。他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找了片家里备用的止泻药吃了,就回炕上去了。

可第二天早上,腹泻不但没停,反而更严重了,一天拉了十几次,最后连站都站不稳了。林晓担心他,要带他去医院,可他却说:“没事,老毛病了,拉两天就好了。再说了,合作社还等着我去安排采摘的事呢,不能耽误。”

就这么拖了两天,第三天早上,林乡长去厕所的时候,突然发现大便里带了血——暗红的血混着黏液,像掺了铁锈似的。他这才慌了,让林晓带他去镇卫生院。

卫生院的王医生是去年刚从卫校毕业的,戴着副黑框眼镜,看了看林乡长的症状,又听他说便血,就拿出个听诊器,在他肚子上听了听,然后说:“应该是急性肠炎,可能还有点肠道黏膜充血,先挂点头孢消炎,再吃点云南白药止血,过两天就好了。”

林晓不放心,问:“王医生,不用做个肠镜看看吗?我爸拉了这么多天,还便血,会不会有别的问题?”

王医生推了推眼镜,有点不耐烦:“年轻人就是大惊小怪,肠炎不就是这样吗?挂两天水就好了,做肠镜多遭罪。再说了,咱们卫生院的肠镜机器还没校准好,做了也不准。”

林乡长也觉得做肠镜麻烦,就点了点头:“行,那就听王医生的,挂水吧。”

可挂了两天头孢,吃了云南白药,林乡长的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更重了。他开始吃不下东西,吃一点就吐酸水,连喝口温水都觉得胃里烧得慌。身上的力气也越来越少,原本能扛五十斤橘子的人,现在连走路都得扶着墙。脸色也从原来的黝黑变成了青黄色,眼窝深陷,颧骨都凸了出来。

昨天夜里,林乡长又拉了一次血,量比之前还多。他躺在炕上,感觉身上的热气一点点往下掉,手脚冷得像揣了块冰。林晓守在旁边,看着父亲的样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他拿出手机,翻遍了通讯录,最后想到了岐仁堂的岐大夫——小时候他发烧,吃药不管用,就是岐大夫用针灸扎好的。

“爸,咱们去岐仁堂吧,岐叔肯定有办法。”林晓扶着父亲坐起来,给他裹上厚棉袄,背着他就往镇上跑。那时候已经是后半夜,路上没有路灯,只有手机的手电筒照着路。风刮在脸上像刀子,林晓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到岐仁堂,快点让父亲好起来。

第二幕:平胃地榆汤,温阳破结的“炭火”

岐大夫把林乡长安置在诊床上,盖上厚厚的棉被,又让林晓去烧壶热水。然后他走到药柜前,拿出一本线装的《脾胃论》,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对林晓说:“你看,李东垣在《脾胃论》里说‘脾胃虚则湿土之气溜于脐下,肾与膀胱受邪,膀胱主寒,肾为阴火,二者俱逆上行,使脾胃之气下陷,是阳气不得升’。你爸就是脾胃虚寒,湿邪困脾,阳气下陷,才导致便血。之前用的头孢是寒凉药,会加重脾胃的虚寒;云南白药能止血,但治不了根本,就像用石头堵洪水,洪水源头没堵住,石头早晚得被冲垮。”

林晓凑过去看,只见书页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岐大夫用红笔写的心得。他虽然看不懂古文,但听岐大夫这么一解释,也大概明白了父亲的病是怎么回事。

“那岐叔,该用什么药啊?”林晓着急地问。

岐大夫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黄麻纸,拿起狼毫笔,在砚台里蘸了蘸墨,然后一笔一划地写下药方:“平胃地榆汤加减。苍术三钱,升麻三钱,附子三钱,地榆二钱,陈皮一钱半,厚朴一钱半,白术一钱半,干姜一钱半,茯苓一钱半,葛根一钱半,炙甘草一钱,益智仁一钱,人参一钱,当归一钱,神曲一钱,白芍一钱。”

写完后,他把药方递给林晓,说:“你拿去抓药,先抓三剂。抓药的时候注意,附子要选炮制好的炮附子,不能用生附子,生附子毒性大,炮附子经过砂炒,毒性已经减了很多。还有人参,要选吉林的野山参,虽然贵点,但药效好,你爸现在阳气虚得厉害,得用好人参补元气。”

林晓接过药方,看着上面的药名,突然指着“附子”问:“岐叔,我之前听人说附子有毒,会不会……会不会有危险啊?”

岐大夫笑了笑,从药柜里取出一块炮附子,递给林晓:“你看,这就是炮附子。《神农本草经》里说它‘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它确实有毒,但只要炮制得当,剂量用对,就是温阳破结的良药。你爸现在体内的阴寒就像冬天结了冰的河,附子就像炭火,能把冰化开,让阳气重新运转起来。”

他又拿起一块苍术,说:“苍术是燥湿健脾的,你爸体内湿气重,苍术能像太阳晒潮土一样,把湿气烘干。还有升麻,它能把下陷的阳气托举起来,就像用千斤顶把陷进泥里的车顶出来。地榆是止血的,它能把往下流的血止住,就像在河堤上修个闸门,不让洪水往下冲。”

林晓听着岐大夫的解释,心里的顾虑慢慢打消了。他拿着药方,转身就往药铺跑——岐仁堂自己不抓药,镇上有家“益生堂”药铺,跟岐大夫合作了几十年,药材都很地道。

等林晓抓药回来,岐大夫已经在诊室的角落里支起了一个小炭炉,炉上放着一个黑砂锅。他把药材倒进砂锅里,又从抽屉里拿出几片生姜和两枚大枣,放进锅里,然后加了两盏水——他用的盏是老式的白瓷盏,一盏水大概有两百毫升。

“岐叔,为什么用砂锅煎药啊?”林晓蹲在旁边,看着炭炉里的火苗舔着砂锅底,好奇地问。

岐大夫往炭炉里加了块木炭,说:“砂锅性质稳定,不会跟药材发生反应,而且受热均匀,能把药材的药效充分煮出来。要是用铁锅或者铝锅,金属会跟药材里的成分起反应,不但会影响药效,还可能产生有毒的物质。”

他又指了指砂锅里的附子,说:“附子煎药的时候要先煎,因为它有毒性,先煎半个小时,能把毒性再减一点。不过这次我用的是炮附子,而且跟干姜、人参一起煎,干姜和人参能制约附子的毒性,还能增强它温阳的效果。这就是中医里说的‘相畏相杀’,用好了,有毒的药也能变成救命的药。”

林晓点点头,又问:“岐叔,这些药材的剂量怎么这么小啊?我看别人抓药,都是一大包,您这一副药加起来也没多少。”

岐大夫笑了笑,说:“你以为药材越多越好啊?中医讲究‘精准’,剂量多了,反而会损伤正气。而且这些药材我都是让药铺打成细粉的,你看,”他用勺子舀了点药材,林晓才发现,药材都是细细的粉末,“打成粉之后,药效更容易煮出来,所以不需要太多剂量。以前我师傅给人治病,一副药有时候就几钱,照样能治好病。关键是辨证要准,用药要对,不是靠剂量堆出来的。”

煎药的过程中,岐大夫时不时地掀开砂锅的盖子,用勺子搅一搅药材,闻一闻药味。大概过了一个小时,药味变得浓郁起来,是那种辛香中带着点微苦的味道。岐大夫用勺子舀了点药汁,滴在指甲盖上,看了看,说:“差不多了,药汁已经煎得浓稠了。”

他把砂锅从炭炉上拿下来,用一块纱布垫着,把药汁滤进一个粗瓷碗里。药汁是深褐色的,冒着热气,散发出一股温暖的药香。岐大夫用勺子舀了一点,放在嘴边尝了尝,然后点了点头:“温度刚好,药效也够了。”

林晓赶紧扶着父亲坐起来,岐大夫端着药碗,一点点喂给林乡长喝。林乡长刚开始还觉得药汁有点苦,皱着眉头,但喝了几口之后,突然说:“肚子里……好像有点热乎了。”

岐大夫笑了,说:“这就对了,附子和干姜开始起作用了,阳气正在慢慢回升。喝完药,你好好睡一觉,明天早上起来,应该就能感觉到好点了。”

林乡长喝完药,靠在诊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林晓看着父亲的脸色,比刚才红润了一点,呼吸也平稳了,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他对岐大夫说:“岐叔,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岐大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客气,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你爸这病,光靠吃药还不够,明天我再给他做艾灸,艾灸能引火归元,让阳气更快地恢复。这段时间,你要注意给你爸保暖,别让他再受风寒,饮食也要清淡,只能喝小米粥或者米汤,不能吃油腻、生冷的东西,特别是橘子,虽然现在熟了,但性凉,你爸现在不能吃。”

林晓赶紧点头:“我记住了,岐叔,一定照您说的做。”

第三幕:艾灸神火,温通经络的“暖阳”

第二天一早,林晓就背着父亲来到了岐仁堂。林乡长比昨天精神了不少,虽然还是有点虚弱,但已经能自己走几步了,便血也减少了很多。

岐大夫让林乡长趴在诊床上,然后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红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团团土黄色的艾绒,还有一把银色的小刀和几块生姜。

“岐叔,这是要做艾灸吗?”林晓问。

岐大夫点点头,拿起一块生姜,用小刀切成薄薄的姜片,每片大概有一毫米厚,然后用针在姜片上扎了几个小孔。“对,艾灸。《扁鹊心书》里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你爸体内的阴寒比较重,光靠吃药,温阳的速度还不够快,艾灸能把热力直接传到脏腑里,更快地化开阴寒,还能疏通经络,让气血运行起来。”

他把姜片放在林乡长的中脘穴上——中脘穴在肚脐上方四寸的地方,是胃的募穴。然后从红木盒子里取出一点艾绒,捏成一个小圆锥状,放在姜片上,用火柴点燃。

艾绒燃烧起来,冒出淡淡的艾烟,散发出一股醇厚的香气。林乡长刚开始觉得有点烫,忍不住动了一下,岐大夫赶紧按住他的肩膀,说:“忍一忍,刚开始是有点烫,等会儿就会觉得暖了。中脘是胃的募穴,灸这里能温胃散寒,还能引脾胃之气上升,滋荣百脉。你爸之前吃不下东西,灸完中脘,胃口就能慢慢好起来。”

林晓在旁边看着,只见艾绒慢慢燃烧成灰烬,岐大夫用镊子把灰烬夹掉,再换一炷艾绒。他一边灸,一边跟林乡长聊天:“林乡长,你还记得二十年前,你带着村民们修水渠的事吗?那时候你才二十多岁,扛着铁锹在前面跑,比谁都卖力。”

林乡长笑了笑,说:“怎么不记得……那时候水渠堵了,庄稼浇不上水,我跟村民们一起挖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把水渠通了。那时候年轻,不怕累,现在不行了,稍微干点活就觉得累。”

“都是这几年在田里跑,受了寒。”岐大夫说,“你常年在田里踩冷水,秋天淋秋雨,冬天吹寒风,寒湿都积在身体里了。以后可得注意,下雨的时候别往田里跑,冬天要穿厚点,特别是腰和腿,别让寒气再进去了。”

灸完中脘穴,岐大夫又在林乡长的气海穴上放了姜片。气海穴在肚脐下方一寸半的地方,是元气之海。“气海是元气生发的地方,灸这里能补元气,还能温肾散寒。你爸现在元气虚,灸完气海,就能感觉到身上有力气了。”

他一边灸,一边给林晓解释:“《针灸大成》里说‘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人活着,全靠元气支撑,元气足了,身体才能好。你爸之前便血,就是因为元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才导致血液往下流。灸气海,就是要把元气补回来,让它能重新统摄血液。”

艾烟在诊室里弥漫着,混合着药香,让人觉得很安心。林乡长闭着眼睛,脸上露出了放松的表情,偶尔还会说一句:“暖……暖到腰上了。”

灸完气海穴,岐大夫又在林乡长的足三里穴上灸了几壮。足三里穴在膝盖下方三寸的地方,是脾胃的合穴。“足三里是个养生的好穴位,《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不管是肚子痛、拉肚子,还是吃不下东西,灸足三里都有用。常灸足三里,还能增加食欲,生肌肉。你爸现在这么瘦,灸完足三里,就能慢慢长肉了。”

等艾灸做完,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林乡长从诊床上爬起来,伸了伸胳膊,说:“感觉身上轻了不少,手脚也不冷了,肚子也不疼了。”

岐大夫递给林乡长一杯温米汤,说:“艾灸完,要喝点温米汤,补充津液,还要注意保暖,别着凉了。今天再吃一副平胃地榆汤,明天再来复诊,我看看情况,再调整药方。”

林晓扶着父亲,心里满是感激:“岐叔,真是太谢谢您了。昨天我还以为我爸不行了,没想到才一天,就好这么多。”

岐大夫笑了笑,说:“不用谢,这都是中医的道理。只要辨证准了,用药对了,再配合艾灸,再重的病也能治好。你爸这病,虽然重,但好在没伤到根本,只要好好调养,不出一个月,就能恢复过来。”

第四幕:还少丹续元气,脾胃为基养新生

接下来的几天,林乡长每天都来岐仁堂喝药、艾灸。慢慢地,他的便血彻底停了,胃口也越来越好,从刚开始只能喝半碗米汤,到后来能吃一碗小米粥,再到能吃小半碗米饭和炒青菜。脸色也从青黄色变成了淡红色,眼窝也不那么深陷了,身上也有了力气,能在院子里走几圈了。

第七天复诊的时候,岐大夫给林乡长把了脉,笑着说:“脉象比之前有力多了,也不迟滞了,阴寒已经去了大半。不过你脾胃的根基还是有点弱,得慢慢调养,不能急。今天开始,就不用喝平胃地榆汤了,我给你换个方子,叫还少丹,能滋补脾胃,养元气。”

他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陶瓷罐,打开盖子,里面装着一颗颗深褐色的药丸,大小跟黄豆差不多,散发出一股甜香。“这还少丹是我按照《洪氏集验方》里的方子自己做的,用了熟地、山药、牛膝、杜仲、茯苓、白术、枸杞子、山茱萸这些药材,经过蒸、晒、炒,然后打成粉,用蜂蜜做成丸。蜂蜜能补中益气,还能让药丸更容易消化。”

岐大夫拿出一个小纸包,倒了三十颗药丸进去,递给林乡长:“每天早晚各吃三颗,用温黄酒送服。黄酒能通血脉,助药力直达病所。记住,一定要用温黄酒,不能用冷的,冷黄酒会伤脾胃。”

林乡长接过纸包,闻了闻药丸,说:“这药丸闻着挺香的,应该不难吃。”

岐大夫笑了:“里面加了蜂蜜,有点甜味,不难吃。不过你也别多吃,一天六颗,不能多吃,多吃了会腻,反而伤脾胃。”

他又给林晓写了张饮食调理的单子:“早餐就喝小米粥,里面加三片生姜,生姜能温胃;午餐可以吃点山药炖排骨,山药能健脾,排骨能补气血,但排骨要炖得烂一点,容易消化;晚餐就喝红枣桂圆羹,红枣能补气血,桂圆能温肾,都是养身体的好东西。记住,不能吃生冷、油腻、辛辣的东西,特别是生鱼片、冰西瓜、辣椒这些,绝对不能碰。橘子现在熟了,你要是想吃,可以少吃一点,但一定要加热,比如用开水烫一下,或者蒸着吃,不能吃凉的。”

林晓接过单子,仔细看了看,说:“岐叔,我记住了,一定照您说的做。对了,我爸什么时候能回合作社干活啊?村民们都惦记着他呢。”

岐大夫想了想,说:“现在还不行,至少得再调养半个月。脾胃是后天之本,得养好了才能干活。要是现在就去干活,累着了,病情容易反复。等半个月后复诊,要是恢复得好,就能去合作社看看,但也不能干重活,只能帮着看看账目,安排安排采摘的事,等完全恢复了,再干重活。”

林乡长点点头:“我听岐叔的,不着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养好了再干活。”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晓每天都按照岐大夫的嘱咐,给父亲做营养餐。早上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加了三片生姜,喝起来暖暖的;中午的山药炖排骨,山药炖得粉糯,排骨炖得脱骨,吃起来香而不腻;晚上的红枣桂圆羹,甜而不齁,喝了之后浑身都舒服。

林乡长每天按时吃还少丹,用温黄酒送服。刚开始喝黄酒的时候,他还觉得有点辣,但喝了几天之后,就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很舒服。他还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每天在院子里走几圈,活动活动筋骨,但也不多走,累了就歇着。

有一天,合作社的老张来看他,带来了一筐橘子。老张说:“林乡长,这是今年第一批熟的橘子,特别甜,你尝尝。”

林乡长看着橘子,有点馋,但还是忍住了,说:“老张,谢谢你。不过我现在还不能吃凉橘子,岐大夫说要加热了才能吃。”

老张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没想到林乡长现在这么听医生的话。没事,你要是想吃,我帮你蒸几个,蒸橘子也好吃,还甜。”

老张把橘子洗干净,放在锅里蒸了十分钟,然后拿出来给林乡长。林乡长吃了一个,觉得甜滋滋的,也不觉得凉,很舒服。他笑着说:“还是蒸橘子好吃,以后我就吃蒸橘子了。”

半个月后复诊,林乡长已经能自己走到岐仁堂了,脸色红润,精神饱满,跟生病前差不多了。岐大夫给他把了脉,说:“脉象很有力,脾胃也恢复得很好,元气也足了。还少丹可以再吃半个月,巩固一下,然后就可以停了。饮食上还是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吃太凉的东西,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林乡长高兴地说:“太好了,谢谢岐叔!我终于能回合作社干活了,村民们还等着我呢。”

岐大夫笑了:“回去可以,但还是不能干重活,慢慢来,别着急。以后也要注意保养身体,别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身体垮了,什么都干不了了。”

尾声:柑橘丰收时,岐仁堂外话养生

又过了半个月,正好赶上柑橘丰收。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装车,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林乡长也回到了合作社,帮着村民们安排采摘、称重、销售。他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帮着看看账目,协调协调车辆,还是没问题的。村民们看到他恢复得这么好,都很高兴,纷纷问他是怎么好的。

林乡长指着不远处的岐仁堂,说:“都是岐大夫的功劳!要不是岐大夫用中药和艾灸给我治,我现在还躺在床上呢。你们以后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别总想着吃西药,也可以去岐仁堂看看,岐大夫的医术可高了。”

村民们听了,都纷纷点头。有的村民之前有风湿,一到阴雨天就腿疼,听林乡长这么说,就打算去岐仁堂看看;有的村民吃不下东西,也想去问问岐大夫有没有办法。

镇政府的领导知道了林乡长的事,也知道了岐大夫的医术,就特意邀请岐大夫去镇里的文化广场,给村民们讲中医养生课。岐大夫欣然同意,说:“能给村民们讲讲养生知识,让大家少生病,也是我的本分。”

讲课那天,文化广场上挤满了村民,连周边村子的人都来了。岐大夫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本《黄帝内经》,笑着说:“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理论,就讲讲怎么养脾胃。《黄帝内经》里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就像家里的粮仓,粮仓满了,身体才能好。咱们农民朋友常年在田里干活,最容易伤脾胃,比如春天踩冷水,夏天吃冰西瓜,秋天淋秋雨,冬天吹寒风,这些都会伤脾胃。”

他举了林乡长的例子,说:“林乡长就是因为常年在田里受风寒,又喝了凉酒,才导致脾胃虚寒,便血。后来用了温阳散寒的中药,配合艾灸,才慢慢好起来。所以咱们农民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别吃生冷的东西,别喝凉酒,这样才能保护好脾胃。”

村民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还拿出本子记下来。有个大妈举手问:“岐大夫,我家孙子总不爱吃饭,面黄肌瘦的,是不是也是脾胃不好啊?该怎么办啊?”

岐大夫笑着说:“是脾胃不好。小孩子脾胃功能还没发育好,不能让他吃太多零食,特别是薯片、糖果这些,伤脾胃。可以给他煮点小米粥,加几片生姜,或者吃点山药泥,都是健脾的好东西。要是还不行,就带他来岐仁堂,我给他开点小药,很快就能好。”

还有个大叔问:“岐大夫,我一到阴雨天就腿疼,是不是风湿啊?该怎么治啊?”

岐大夫说:“是风湿,也是因为寒湿伤了经络。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艾叶能温通经络,祛寒湿。要是严重的话,就来岐仁堂做艾灸,灸膝盖上的足三里、阳陵泉这些穴位,能缓解疼痛。平时也要注意保暖,别穿露膝盖的裤子,下雨天别往田里跑。”

讲课讲了两个多小时,村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问。岐大夫说:“大家别着急,以后我每个月都会来镇里讲一次养生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也可以去岐仁堂找我,我每天都在。”

活动结束后,林乡长拉着岐大夫的手,说:“岐叔,今天真是谢谢您了,给村民们讲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以后合作社要是有什么事,您尽管开口,我们一定帮忙。”

岐大夫笑了:“不用谢,都是应该的。只要大家身体好,能有个好收成,比什么都强。”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岐仁堂的木门上,铜铃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岐大夫回到诊室,打开医案本,在上面写下:“乙未年深秋,治林某便血案。林某,男,六十二岁,岭南某乡乡长。因寒湿伤脾,误用寒凉药,致阴结便血,日十余次,伴腹痛、呕吐、畏寒。辨证:脾胃虚寒,阴寒内结。治法:温阳散寒,除湿和胃。方用平胃地榆汤加减,配合艾灸中脘、气海、足三里。七日后,阴寒去大半,改服还少丹调养。月余,诸症悉除,脾胃功能恢复。嘱其避生冷,节饮食,慎劳作,以固根基。”

写完后,他合上医案本,望着窗外的柑橘园。金黄的橘子挂满枝头,村民们还在田里忙碌着,笑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岐大夫笑了,他知道,这就是他作为中医的使命——用手中的药材和银针,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让他们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满满的幸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登堂入室:邻居有点帅行走的正能量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绿茵三十六计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九阳生死变斗罗:唐三带我加入武魂殿星际:最强机甲师捡个飞碟送外卖宇宙职业选手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都摆烂了,谁还管那贞节牌坊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总裁令,头号鲜妻休想逃破产后,大佬千亿哄她领证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
经典收藏嫡妃的逆袭这个明星来自地球重生官场:我真的不想再升职了荣誉报恩小人鱼软又娇,秦爷为她破戒御妻无术全系异能,我的天赋强到战力崩塌商途(笔龙胆1)隐婚密爱:总裁太会撩娱乐秦时六经刀我要赚10000亿我就打个游戏,怎么称霸宇宙了?齐少的心肝天天闹大佬约我民政局见清冷白月光,是我意中人穿越七九,我要娶祖孙三代的女神重生,从渔夫蜕变成海王真千金一睁眼,满级马甲爆虐人渣诸天:从战狼开始
最近更新穿成退婚小作精:我种田养全家!八十岁老太勇闯娇宠虐文指尖酥汴京手作娘当狗腿子怎么了,我身价过亿!腰软娇娇超会撩,禁欲世子沦陷了桃花劫狂龙战枭重生后,黑莲花权臣宠妻杀疯了拒绝SSS级天赋被封杀,我成唯一真神重生饥荒年:带着妹妹虐渣暴富弹幕剧透,婉拒男模抱紧老公大腿救命!咸鱼闯进宅斗剧本!被流放后,五岁奶团带全家致富随军西北,大小姐搬空家产嫁大佬无限:语文之旅黑月光她专克病娇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京夜娇宠恶女娇软,五个疯批大佬窥视已久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