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林东升顺嘴问了一下苏文浅,为啥没有邀请汪书瑶。
“每次家里大事小事都在麻烦她,有点不好意思,不过,难得你拿到这么重要的奖项,请她过来聚一下,也是应该的,是我思虑不周。”苏文浅说道。
“确实,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了,就她没请,有点说不过去,对了,我哥有没有请?”林东升突然问道。
“当然啊,不过他没空,说工地上离不开人,怕工人出意外。”苏文浅解释道。
“工地上这么忙吗?”林东升问道。
“确实挺忙的,第一批的五百套保障房已经全部有主了,员工们响应热烈,所以第二批的工期也缩短了,希望能早点交房。而且,听大哥说,工地上一般遇到下雨或者恶劣天气才会停工,没有所谓的周末。”苏文浅说道。
“明白了,也挺苦的。”林东升点点头。
由于林东升的获奖,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清北大学临时决定,让他做一场分享,重点讲讲自己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
显然,学校是希望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舞到更多正处在迷茫和挣扎中的年轻人。
林东升知道推辞不过,爽快地答应了,时间就定在本周五晚上七点。
然而,当他得知学校居然将自己的分享会放在学校大礼堂时,瞬间就怔住了。
一般说来,不是真正的大腿级人物或者学术泰斗,做分享的时候,只需要找一个学院级的小礼堂就足够了,台下能坐满一两百号人,就算很给面子了。
而校大礼堂,可是能容纳整整三千人的,他何德何能,可以吸引到这么多的听众?
不过,既然学校已经定下了,他也只好认了。
可是,到了周五晚上六点半,他开车前往大礼堂的时候,发现路上居然堵车了。
他还以为这次的分享会,除了自己,还有其他大佬,结果停好车子,徒步到门口,才发现外面的展板上,重点介绍的讲座人物,只有自己一个。
而且,不仅全校的师生来了,很多校外的市民也开车前来凑热闹,所以才将整个校区堵成了一团。
“之前还觉得有点夸张,现在才发现学校比我更懂自己。”看着身边的苏文浅,林东升一阵苦笑。
“那就好好讲,至少讲上一、两个小时,别三五分钟就把他们打发了,会被骂的。”苏文浅笑道。
“我准备的稿子,确实只有二十分钟,都记在脑子里了,努力拓展的话,最多半小时……”林东升有些无语,他感觉自己准备不足,有点愧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呵呵,我这里提前给你准备了一份,对着稿子慢慢讲,一个小时是没问题的。”苏文浅说完,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近十页的演讲稿。
“不用这么惊讶,当你的秘书当久了,你什么性子,我全都一清二楚,赶紧看一下,等下好好表现,别讲得太空洞了。”苏文浅补充道。
“谢谢。”林东升感激地说道。
不过,看完之后,林东升皱眉说道:“你还是把我的经历包装得有些美好了……”
“适当美化一下而已,你那些年少时的苦难,早就被各种新闻和专访挖光了,有些还被你写进了书里,如果每次都旧事重提,没有新鲜的内容,大家也会比较失望的。”苏文浅直言道。
“你说得我都想直接打道回府了,一下都不知道讲啥了。”林东升郁闷地说道。
“那你觉得,这么多人大老远跑过来,是想听你分享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失败的经验太多了,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而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真正的成功者,更有启发意义。”苏文浅说道。
“有道理。”林东升点点头。
于是,林东升只好推翻了之前想要分享的内容,临时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林东升步伐从容地走上了舞台,坐在了提前准备好的位子上。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其实,和一些科学界的前辈们相比,我成长过程中吃的一点苦,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但是,和我的同龄人相比,我经历的那些苦难,又似乎值得说道一二。
但是,都是过去式,毕竟,人都是要不断向前看的。
初中时第一次读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我还有些无法理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在困难和苦难中练就的本领和意志,确实在后面的成长之路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苦难确实是人生的磨刀石,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其实,熟悉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没有哪个大人物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真正的强者,都有直面苦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如果大家平时遇到了困难,经历了挫折,也请不要轻易气馁和绝望,有可能生活也是在刻意磨练你,为了让你将来能承担更多,走得更高,飞得更远,成就更加完美的自己……
最后,愿大家在荆棘中生长,向光芒处前行,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
林东升的分享,旁征博引,不紧不慢,侃侃而谈,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一淌而过。
台下的掌声,也一次比一次热烈。
其实,这样的场面经历多了,不管是对着几十人,还是对着几百人甚至是几千人,林东升都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处变不惊。
分享结束后,便到了自由提问环节。
“林老师,我是一名人附中的家长,孩子今年高一了,我想问的是,对于文理科都比较优秀和均衡的孩子,选文科好,还是理科好?我家是男孩。”
一位家长连忙问道,由于事关孩子的人生选择和未来走向,她一直比较焦虑和慎重,因此想听听林东升这样成功人士的建议。
“这位家长,你算是问对人了,我当年也在分科时,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也纠结了很久,为此还将读文科和理科的理由,分别列举了十条优缺点,最后我的解决办法是,先去文科学习了一个月,后来发现不太喜欢,又回到了理科班里继续学习,当然,我不建议你家孩子也这么做,会影响学习状态……”
“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足够优秀,不如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你的孩子,让他自己去头痛和纠结,只要他是一个对自己认真负责的孩子,他也终究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毕竟,人这一生,与自己相处得最久的人,还是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也是一种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