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林府灶祭过小年。
年味像是逐渐煮沸的水,开始蒸腾出浓郁的气息。
京师大家小户都忙碌起来,林府早几日前便洒扫庭除、准备年货,空气里都飘着糖瓜和炮仗的香甜和硝烟味。
翠华庭张灯结彩,焕然一新。灯笼挂上了檐角,崭新的桃符贴在门上,下人张贴的时候林观复裹着暖和的斗篷好奇地在远处观看。
钟嬷嬷都不允许她靠得近了,就怕出现意外砸到她。
林观复不贪心,能出门看看就满足,还特意要了兔子灯,和林府各院规矩的红灯笼不同,她的门口挂着可爱圆滚滚的兔子灯,设计图是她亲自所画,再让扎灯笼的师傅单独编织的。
林怀安也见到过她那份孩子气的图纸,只是让管事按照她吩咐去办。
到底是孩子心性,画出来的兔子都怪模怪样但憨态可掬。
林怀安忍不住想要不要送两只活兔子去翠华庭养着,担心在林观复心里兔子就长她图纸画的模样。
林观复可不知道这些,她满意地看着悬挂在门口的兔子灯,已经期待晚上点亮的模样,往来仆役的脸上都带着几分节日的轻松笑意。
对于林府这个特殊的家庭,很难在真正的年夜实现团圆。
林怀安身为司礼监掌印,宫中盛大典礼到了年尾更是繁多,他需要随侍御前,片刻不得离,而且还是旁人盼不来的荣耀。
林府的三个养子同样在宫中内廷当差,各有职司,年节时分更是忙碌。
所以每年都是挑选一个日子简单吃顿饭,今年正好挑在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日。
林观复早早地就起来了,心里充满了期待,她只零星见过三位名义上的兄长,来到后正儿八经见面的只有二哥林墨。
团圆饭定在晚膳,但林观复一大早就开始挑选要穿的衣裳和发饰,过年前林怀安又让人送了很多适合小姑娘的精致小首饰过来,材质不局限,黄金、玉石、蜜蜡,甚至是木雕丝类型的带都有,全部都是适合十岁以下女童佩戴的。
无一例外就是瞧着都很灵动喜庆。
都是京师各大首饰铺子最新的款。
小珠正把东西摆出来,钟嬷嬷正在给衣裳熏暖,等着林观复午睡起来再穿。
“小姐今日还是穿得喜庆些?”小珠询问。
自从年味弥漫,林观复就偏爱红色,还是石榴红、正红得颜色,在冬日里看着这抹颜色都叫人心情开阔。
“嗯,我要那个不会响的发铃。”林观复一开始还很喜欢铃铛清脆的声音,但时间长了有些受不了,结果就是又专门打了套徒有造型、没有响声的发铃。
小珠对她的东西放在哪了熟于心,直接找出来,造型还不是传统的铃铛造型,做成了小柿子的模样。
钟嬷嬷给她梳头:“掌印大人昨日送过来的长命锁小姐可要戴?”
“要要要!”林观复迫不及待地说。
长命锁可是家中长辈对小辈最美好的期待,林怀安送过来的是一枚金制的长命锁,上面刻着“福寿安康”的字样,连吉祥图案都是麒麟样式。
她看到喜欢得不行。
林观复得上午就是这么挑选过去的,等到午睡起来,钟嬷嬷开始打扮她,小珠和其他丫鬟则是在旁边打下手,像是一个喜庆的年画娃娃。
不太清晰的铜镜里面,模糊中都能看到那抹出挑的红色,林观复身上的大红底子绣缠枝宝相花的锦缎小袄,领口和袖口都镶着雪白的毛绒绒,衬得她整个人越发玉雪可爱。
小珠忍不住说:“小姐这么打扮真好看。”
光是站在那笑一笑就能让人心情好。
林观复抬手摸了摸双髻上的小柿子发铃,拨弄时才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我也喜欢这么穿,但有点厚。”
抬手都有些难。
钟嬷嬷满眼都是对自己打扮的满意,当作没听见小姐的小埋怨。
少穿一件都不可能。
暗戳戳的试探没得到应允,好在林观复也只是尝试一说,能成自然是最好,没成……也不影响她的好心情。
“我的礼物准备好了吗?”林观复有些紧张。
她给林怀安和三位养兄都准备了礼物,都是她亲手做的,算是小小的心意。
钟嬷嬷声音沉稳:“小姐放心,每个盒子上面都标注了顺序,绝不会弄混的。”
林观复心里头还是紧张,又重新检查了一次,还不忘叮嘱千万不要弄混。
临近傍晚,冬日的天色暗得早,府里的灯笼早已点亮,晕开一团团温暖的光晕。
前院传来通报,掌印大人和三位公子都回府了。
林观复按耐不住,由小珠陪着,出门时抬头看了一眼兔子灯,果然晚上看着更加漂亮。
“小姐画得真好。”小珠感慨道。
虽然一开始觉得奇怪,但做出来莫名的好看、讨人喜欢。
“是师傅们手艺好。”林观复可不揽这个功劳,这会儿师傅们的手艺确实好。
穿过抄手游廊,路过了花园,林观复才来到花厅。
她远远地看到了三个身影,已经去了官帽、换了常服。
三人明显也看到了廊下探头探脑的小姑娘,交谈的氛围一顿。
林砚眼里掠过一丝笑意,林墨则是挑了挑眉,目光在从头到尾像是个大红包的林观复身上转了一圈,没有恶意但有恶趣味。
长得像是个读书人却是三人里面武力值最高的林书则是笑着开口,声音也很清润:“那是义父两年前收养的妹妹?”
还带着些疑惑和感慨:“变化还真是大啊。”
要说留下多深刻的印象肯定没有,但从完全隐形的人变到现在如此强烈的存在感,变化确实大。
林墨一张俊美的脸扬起笑容:“我去请请咱们的小妹妹。”
一听语气就没安好心。
林砚和林书对视一眼跟着走上前,他们担心林墨下手没分寸被人逗哭了,大过年的,还是别惹义父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