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九?鲍参军昭戎行
江淹
豪士枉尺璧,宵人重恩光。
徇义非为利,执羁轻去乡。
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
戎马粟不暖,军士冰为浆。
晨上城皋坂,碛砾皆羊肠。
寒阴笼白日,大谷晦苍苍。
息徒税征驾,倚剑临八荒。
鹪鹏不能飞,玄武伏川梁。
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
《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鲍参军昭戎行》赏析
这首诗以鲍照的《戎行》为蓝本,模拟其风格,生动展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辛,塑造出豪迈的战士形象,并通过与“竖儒”的对比,表达对战士抉择与精神境界的肯定,蕴含着对军旅精神的赞美。
一、主题思想
1. 展现战士的高尚情怀与抉择:开篇 “豪士枉尺璧,宵人重恩光”,以“豪士”与“宵人”对名利截然不同的态度起笔,凸显出真正的勇士轻视物质利益,不追逐世俗恩宠,为后文描写战士为义献身的高尚情怀做铺垫。“徇义非为利,执羁轻去乡” 明确指出战士投身军旅是为了正义,而非谋取私利,他们甘愿离开家乡,这种为大义毅然舍弃小家的精神,体现出战士们崇高的道德境界和坚定的人生抉择。
2. 描绘军旅生活的艰苦:“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点明时间为孟冬,渲染出寒冷肃杀的氛围,预示着军旅生活的艰辛。“戎马粟不暖,军士冰为浆” 具体描述了战马吃粟仍感寒冷,士兵以冰代水的艰难处境,生动展现出军旅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物资匮乏的状况。“晨上城皋坂,碛砾皆羊肠。寒阴笼白日,大谷晦苍苍” 进一步通过描写行军途中道路崎岖、阴云蔽日、山谷昏暗等场景,全方位刻画了军旅生活的艰难困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士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3. 彰显战士的豪迈气概与精神境界:“息徒税征驾,倚剑临八荒” 描绘出战士们在艰苦行军后,稍作休息,却依然手持宝剑,面对八方荒远之地,展现出他们不畏艰难、豪迈自信的英雄气概和广阔的胸怀。“鹪鹏不能飞,玄武伏川梁” 以鹪鹏无法飞翔、玄武潜伏的景象,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恶劣和战士们的坚毅,暗示即使面对如此极端的困境,战士们也毫不退缩。
4. 对迂腐儒生的批判与对战士精神的肯定:“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 将目光转向那些只知死守一部经典的迂腐儒生,批判他们不懂得人生的行止与出处,与前文所塑造的为正义毅然投身军旅、历经艰难的战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战士们抉择的英明和精神境界的崇高,表达出对战士们的赞美与敬意。
二、艺术特色
1. 对比鲜明: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 “豪士” 与 “宵人”、“徇义” 与 “为利”、“战士” 与 “竖儒”,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士的高尚品质和独特精神境界,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2. 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对孟冬寒冷、杀气弥漫的环境描写,以及行军途中道路崎岖、山谷昏暗等场景的刻画,有力地烘托出军旅生活的艰辛和艰苦卓绝的氛围,为塑造战士形象和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3. 象征与暗示:“鹪鹏不能飞,玄武伏川梁” 运用象征手法,以鹪鹏、玄武的状态暗示环境的恶劣和困难重重,同时也从侧面衬托出战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
1. 豪士枉尺璧,宵人重恩光
- 解析:“豪士”指豪迈、有气魄且品德高尚的人,他们有着豁达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所以将“尺璧”,即珍贵的玉璧,视为无足轻重之物,体现出对物质财富的轻视。“宵人”则指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小人,他们看重的是“恩光”,也就是他人给予的恩宠和荣耀,这反映出他们对世俗名利的追逐。此句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对比,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价值取向的基调,暗示了后文所描述的战士属于豪士一类,不被物质利益所诱惑。
2. 徇义非为利,执羁轻去乡
- 解析:“徇义”表明战士们投身军旅、为国效力是为了坚守正义,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和追求。“非为利”则明确强调他们的行为并非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考量,进一步凸显其高尚的动机。“执羁”意思是主动拿起马缰绳,象征着自愿投身军旅。“轻去乡”描绘出战士们为了心中的正义,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毫不留恋,体现出他们为了大义而甘愿舍弃小家的无私精神和坚定决心。
3. 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
- 解析:“孟冬”点明时间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在古代,孟冬时节往往会举行郊祀活动,这为诗句增添了一种庄重的氛围。“杀气”一词营造出寒冷、肃杀的感觉,与“严霜”相呼应,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军旅生活的艰辛。严霜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象征,更寓意着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危险,为下文对军旅生活艰难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4. 戎马粟不暖,军士冰为浆
- 解析:“戎马”指的是战马,在寒冷的孟冬,即使给战马喂食粟米,它们依然感受不到温暖,这说明天气极为寒冷,物资相对匮乏,连战马的基本保暖都难以保证。“军士冰为浆”则描述了士兵们的艰苦状况,他们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只能以冰当作水浆来解渴。此句从战马和士兵两个角度,生动具体地展现了军旅生活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物资短缺的艰难处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士们所承受的困苦。
5. 晨上城皋坂,碛砾皆羊肠
- 解析:“晨上”表明时间是清晨,战士们开始新一天的行军。“城皋坂”是一个特定的地点,通常是地势险要之处。“碛砾”指道路上满是沙石,说明路况极差。“皆羊肠”则形象地描绘出道路如同羊肠般曲折蜿蜒,突出了行军道路的崎岖难行。此句通过对行军地点和道路状况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军旅生活的艰难,战士们不仅要忍受寒冷和物资匮乏,还要在如此恶劣的地形中艰难前行。
6. 寒阴笼白日,大谷晦苍苍
- 解析:“寒阴”指寒冷的阴云,“笼白日”描绘出阴云密布,将白日笼罩其中,使天空变得昏暗无光,营造出压抑、沉闷的氛围。“大谷”指山谷,“晦苍苍”形容山谷昏暗苍茫,一片混沌的景象。这两句从视觉角度,进一步渲染了行军环境的恶劣,阴云笼罩的天空和昏暗的山谷,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传达出一种艰难、迷茫的感觉,暗示着战士们面临的困境如同这恶劣的环境一样严峻。
7. 息徒税征驾,倚剑临八荒
- 解析:“息徒”意味着让士卒们休息,经过长时间在艰难环境中的行军,战士们终于得到片刻喘息的机会。“税征驾”指停下征战的车马,“税”有停歇之意。“倚剑”描绘出战士们休息时依然手持宝剑,展现出他们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临八荒”表示面对八方荒远之地,表现出战士们虽身处艰苦环境,但依然胸怀广阔,充满豪迈气概,面对广阔的天地毫不畏惧,有一种主宰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气魄。
8. 鹪鹏不能飞,玄武伏川梁
- 解析:“鹪鹏”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具有强大飞行能力的神鸟,然而在此处,即使是鹪鹏也无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飞翔,暗示环境的极端恶劣超出想象。“玄武”是神话中的神兽,通常被描绘为龟蛇合体,“伏川梁”表示它潜伏在河桥上,连玄武这样的神兽都选择潜伏,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险恶,连强大的神兽都难以应对。此句通过对鹪鹏和玄武状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战士们所处环境的艰难,同时也反衬出战士们在如此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守的坚毅精神。
9. 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
- 解析:“竖儒”是对那些迂腐、拘泥的儒生的蔑称,他们只知道死守着一部经典,局限于书本知识,不懂得灵活变通。“守一经”形象地刻画了他们的迂腐和狭隘。“未足识行藏”指出这些儒生由于见识短浅,不足以理解人生的行止和出处,即不明白在何时该积极入世,何时该退隐山林,更无法体会战士们为了正义投身军旅、历经艰难的高尚行为和伟大抉择。此句通过对竖儒的批判,与前文所塑造的战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士们精神境界的崇高,强化了诗歌对战士精神的赞美这一主题。
句译
1. 豪士枉尺璧,宵人重恩光:豪迈之士视尺璧为无足轻重,小人却看重恩宠荣耀。
2. 徇义非为利,执羁轻去乡:为正义献身不是为利益,毅然从军轻易别家乡。
3. 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孟冬是举行郊祀的月份,严霜伴着肃杀之气降临。
4. 戎马粟不暖,军士冰为浆:战马吃粟仍难御寒冷,军士们以冰当作水浆。
5. 晨上城皋坂,碛砾皆羊肠:清晨登上城皋的山坡,沙石路如羊肠般曲折。
6. 寒阴笼白日,大谷晦苍苍:寒冷阴云笼罩着白日,山谷昏暗一片苍茫。
7. 息徒税征驾,倚剑临八荒:让士兵休息停下征车,倚着宝剑面对八方荒远。
8. 鹪鹏不能飞,玄武伏川梁:鹪鹏此时也难以飞翔,玄武潜伏在河桥之上。
9. 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迂腐儒生死守一部经,不足以懂得行止出处。
全译
豪迈之士不看重珍贵的玉璧,小人却把恩宠荣耀看得很重。
为了正义而献身并非为了利益,毅然从军轻易地就离开了家乡。
孟冬是举行郊祀的月份,肃杀之气如同严霜般降临。
战马吃着粟米仍难以抵御寒冷,军士们只能以冰当作水浆。
清晨登上城皋的山坡,路上满是沙石,全是羊肠般曲折的小道。
寒冷的阴云笼罩着白日,山谷昏暗一片苍茫。
让士卒们休息停下征战的车马,倚着宝剑面对八方荒远之地。
鹪鹏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难以飞翔,玄武也潜伏在河桥之上。
迂腐的儒生死守着一部经典,不足以懂得人生的行止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