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金戈一杰

首页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之女配万事随心机械洪潮:末日觉醒财团终结者向诸天散播黄灯的恐惧诸天最牛师叔祖煌煌天道无上剑宗关于我退休终焉下岗再就业这档事重生一回,我在末世疯狂摆烂末日黎歌夜天子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金戈一杰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全文阅读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txt下载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

第177章 地球文明首次干扰高维信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地球,“昆仑之心”基地深处,一个即便在最高权限内部地图上也仅以“第四区”代称的绝密空间。

这里的防护等级甚至超过了“弦球之眼”主实验室。多重交替变化的引力场构筑了第一道无形屏障,任何未经许可的物质闯入都会瞬间被撕扯成基本粒子。

其后是厚达数十米、掺杂了特殊吸波和反射材料的复合装甲层,能有效隔绝几乎所有已知频段的能量窥探和物理穿透。

最内层,则是持续运转的“量子退相干帷幕”,生成一片强大的、不断随机波动的局部量子场,使得任何形式的超距感应或预言计算在此区域内都会变得极其困难甚至失效,如同在信息层面制造了一片绝对的“迷雾”。

这里,就是孔方佳授意下秘密成立的“四号研究所”——一个专门致力于解析高维信息、钻研“高维弦”互动机制,并寻求反制之道的终极大脑。

与“弦球之眼”项目偏向于基础理论和宏观观测不同,“四号研究所”的目标更加直接、更具攻击性——理解、模仿、干扰,乃至最终掌控那来自维度之上的影响力。

研究所核心大厅的景象足以让任何一位顶尖科学家感到窒息般的震撼。其规模远超常规实验室,穹顶高耸,内部却并非灯火通明,而是沉浸在一片幽暗之中,唯有无数全息工作台、悬浮的数据流和复杂设备的指示灯散发着幽幽光芒,如同星空倒映。

大厅中央,是一个缩小但更加精致的“弦球之眼”-II型装置。它不再是之前那个庞大而笨重的原型机,体积缩减了三分之二,结构却更加精密复杂,无数能量导管和传感器探针如同神经网络般将其与周围数十个辅助计算单元和能量调控核心连接在一起。

环绕着中央装置的,是数十个沉浸式全息工作台,研究员们——都是从“维度之眼”和“弦球”项目中遴选出的、最富才华也最大胆的精英——如同入定的僧侣般端坐其中,双手在虚空中快速操作,眼神专注地追踪着屏幕上那些代表高维信息流的、变幻莫测的能量模式和数据瀑布。

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冷却剂和一种高频能量特有的、若有若无的焦糊味,以及一种极低分贝、几乎融入背景的、由无数精密仪器协同运作产生的复合嗡鸣。这里的每一秒,消耗的能源都足以支撑一座大城市运行数日。

王海峰博士和李艳博士是这里的共同负责人。王海峰坐镇中央控制台,他看起来比几个月前更加清瘦,眼窝深陷,但目光却如同经过淬火的钻石,锐利而狂热,紧紧盯着主屏幕上“弦球之眼”-II与“游弋之耳”网络传回的高维扰动数据进行“契合试验”的实时反馈。

李艳则穿梭于各个关键岗位之间,时而俯身与研究员低声讨论某个数据异常,时而凝神观察某个能量回路的稳定性。

她穿着合体的白色科研服,眉头微蹙,眼神中既有科学家特有的专注,也藏着一丝难以化开的忧虑。作为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她更关注高维信息与碳基意识交互的潜在风险。

过去的数周里,失败是这里的常态。

“契合试验”的核心思路,是尝试让“弦球之眼”-II主动调整其自身的“弦振动模式”,去模仿、接近甚至尝试“同步”那些被“游弋之耳”捕捉到的高维信息波动特征。

理论依据是杨天择博士的“意识载体”假说以及孔方佳的大胆推测——既然高维信息可能是一种更底层的“意识辐射”,那么或许可以通过模拟其振动“语法”来与之建立某种程度的“连接”或“解码”。

然而,过程极其艰难。高维信息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其波动并非固定频率,而是一种充满非线性变化、仿佛拥有自身生命的、极其复杂的混沌模式。每一次尝试主动契合,都如同试图用一根简陋的竹竿去搅动深海巨兽的行动轨迹,不仅难以捕捉,更常常引发剧烈的能量反冲。

“警报!三号缓冲池能量过载!契合度仅百分之五点七,偏差过大!主动断开连接!”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响起。

中央“弦球之眼”-II装置内部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嗡鸣,几根能量导管瞬间过载变红,备用冷却系统喷射出大量的白色冷凝雾气。

“记录偏差数据,分析能量反冲模式。第七组,重新校准基弦频率,尝试加入非线性衰减因子。”王海峰的声音沙哑却稳定,没有丝毫气馁,仿佛早已习惯。他快速地在控制台上输入一系列指令,调动超算资源分析失败原因。

李艳快步走到三号缓冲池监控台前,查看详细数据:“反冲能量带有强烈的信息熵增特性,王老,这不像简单的能量排斥,更像是一种......信息层面的‘拒绝’或者说‘加密锁’。”

“嗯,注意到了。”王海峰目光炯炯,“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没错!它越‘拒绝’,越证明其内部蕴含着我们无法理解的有序信息!继续尝试!调整算法,不要硬碰硬,尝试寻找其波动模式中的‘间隙’或‘谐振点’!”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记录下的海量数据却成了最宝贵的财富。超算集群日夜不停地运转,寻找着那微小到几乎不存在的规律。

研究员们轮班倒,困了就在旁边的休息舱眯一会,醒了继续投入战斗。每个人的眼中都布满了血丝,但燃烧着同样的火焰——那是面对终极谜题时,属于科学家最纯粹的好奇与征服欲。

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

当时值班的是一名年轻的女科学家,名叫林云,以思维敏捷、直觉惊人着称。她负责监控一组针对西部战场频繁出现的某种特定高维扰动模式的契合尝试。之前的十七次尝试均告失败。

第十八次,“弦球之眼”-II再次调整到预定频率,小心翼翼地探出信息的“触角”。

突然,林云猛地坐直了身体,眼睛死死盯住她面前屏幕上一条几乎被淹没在噪声中的反馈曲线!

“等等!停!回放刚才零点三秒的数据!”她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尖锐,吸引了周围几个同事的注意。

数据回放,放大。在那一瞬间,代表“弦球之眼”输出与高维扰动信号的两条曲线,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幅度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重合峰!

不是排斥,不是反冲,是极其微弱的一丝同步共振!

“老天......它......它抓住了?!”旁边一位男研究员失声叫道。

整个控制区域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林云屏幕上的那个微小波动。

“不是完全抓住,是......蹭到了!就像两把高速振动的刀锋,极其短暂地擦出了火花!”林云的手指飞快操作,脸色因兴奋而潮红,

“快!记录这一刻的所有参数!基弦频率、调制方式、能量注入精度、时空坐标......所有数据!一点都不能漏!”

她立刻将这个发现上报给刚刚被叫醒的王海峰和李艳。

两位博士几乎是冲到控制台的。王海峰看着那几乎需要想象力才能辨认出的共振峰,双手微微颤抖,反复确认了十几遍数据,最终重重一拳砸在控制台上,声音嘶哑却充满了狂喜:“好!好啊!就是这个!找到了钥匙孔的第一道缝隙!”

李艳也难掩激动,但她更冷静:“立刻重复实验!固定所有参数,尝试复现这个共振点!”

接下来的几十个小时,研究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亢奋状态。他们以林云发现的那组参数为基础,进行了上千次微调尝试。

失败依旧居多,但成功的次数开始缓慢增加,共振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在一点点提升。他们就像最耐心的锁匠,依靠着一次次的细微触碰和反馈,慢慢摸索着那把复杂到极致的“高维之锁”的内部结构。

积累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超算集群的解析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这些高维信息并非完全无序,其内部似乎存在着某种多层级的“编码结构”。

最外层是剧烈而混乱的波动,如同保护壳;但拨开这层外壳,内里则是一种极其复杂、但相对稳定的信息模式,蕴含着某种“意图”或“指令”的雏形。

虽然由于数据量依然不足,无法做到完全破解其具体含义,但破解其“结构特征”和“生效模式”已经成为可能!

“我们现在还不需要完全读懂一门外语,”王海峰在一次核心会议上激动地阐述,眼中布满血丝却光芒四射,

“但我们现在能辨认出这门外语里的某些‘关键词’和‘语法结构’了!我们知道当某种特定结构的波动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叛军舰队某种战术优势的提升!这就足够了!以后,我们会完全的理解它,掌握它,应用它”

基于这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四号研究所”的下一个目标顺理成章地被提出——干扰它!

既然能捕捉到特定的高维信息模式,并理解了其大致的“生效机制”(即通过扰动底层弦背景来间接影响低维现实概率),那么能否制造出一种反向的“弦振动”,去抵消、覆盖或者扰乱它?

孔方佳在得知“契合试验”取得关键突破后,第一时间批准了这个更具攻击性的研究方向,并亲自将其命名为“弦球之手”计划。

“弦球之眼”负责看破迷雾,“弦球之手”则尝试拨动棋盘!

理论构建同样艰难。干扰并非简单的能量对冲,那样只会引发更剧烈的反冲。必须是一种更加精妙的、“以弦制弦”的方式。

研究团队提出了数十种模型,最终一种基于“相位共轭弦波”的理论脱颖而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弦球之眼”精确捕捉目标高维信息的瞬时振动模式,然后由“弦球之手”装置在极短时间内生成一道与其振动相位几乎完全相反、但能量级数经过精密计算的“镜像弦波”。

两道波动在宇宙弦背景中相遇、叠加,理论上会产生强烈的干涉效应,从而极大削弱甚至抵消原高维信息对低维现实的影响。

这需要极其惊人的计算力来实时分析目标波动并生成“镜像波”,同时对能量控制的精度要求达到了变态级别——能量过低则干扰无效,能量过高则可能自身成为新的、更强的“特征弦”信号,无异于在黑夜里点燃火把。

又是无数个不眠之夜。能源核心一次次过载,精密烧毁的元件堆积如山。但团队的热情从未消退。

终于,在一个模拟环境中,利用之前捕捉到的一段重复性较高的高维信息片段作为靶标,“弦球之手”原型机成功地将该信息片段的“有效强度”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七!

实验室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虽然未能完全消除,但这证明了一条路——高维信息,并非不可触碰、不可干涉的神之领域!

消息传到孔方佳那里时,他正在与阿斯塔罗斯进行例行通讯,讨论西部战场僵持的局势。

得到消息的他表面上依旧平静,不让二皇子看出端与,但结束通讯后,他独自在办公室伫立了足足十分钟,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立刻下令,将“弦球之手”原型机及其配套的小型化“弦球之眼”-III型探测器,秘密加装到即将返回西部战场执行下一阶段侦察任务的“夜莺三号”侦察舰上。

真正的试验场,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黑塔帝国与叛军交锋的前线。

“夜莺三号”舰长,依然是沉稳老练的林涛上校。接受任务时,他看着舰体腹部那新加装的、造型奇特、被重重防护罩包裹的设备,表情凝重。他深知此行任务的性质已经彻底改变——从窃听,变成了主动出手干扰。

“元帅,干扰强度设定多少?目标如何选择?”林涛通过绝密频道直接请示孔方佳。

孔方佳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夜莺三号”的指挥室里,背景是地球办公室。他目光沉静如水,但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林涛,此次行动代号‘微尘’。干扰强度初始设定为最低档,目标是......叛军‘毒蝎’快速袭击舰集群。根据‘游弋之耳’长期监测,该集群的作战效能与一种特定的高维信息扰动模式(代号G-7模式)关联度极高。”

他稍微停顿,加重了语气:“你们的任务,不是在战场上决定胜负,而是试验。当G-7模式出现,并监测到‘毒蝎’集群相应获得战术优势时(例如命中率异常提升、引擎过载成功等),启动‘弦球之手’,实施短时、低强度干扰。

记录所有数据,尤其是干扰前后叛军作战效能的量化变化。记住,绝对隐蔽是第一原则,一旦有暴露风险,立刻终止试验撤离。”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林涛立正敬礼,眼中闪烁着挑战未知的兴奋与军人特有的坚毅。

“夜莺三号”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微尘,悄无声息地再次潜入西部战域,潜伏在一处巨大的星际尘埃云背后,远远地窥视着远方一场正在进行的追逐战。

帝国一支小型运输舰队在四艘护卫舰的保护下,正遭到叛军“毒蝎”快速袭击舰集群的凶猛追击。“毒蝎”舰体型小巧灵活,火力却不容小觑,它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不断发动攻击。

“检测到G-7模式扰动!强度等级b+!‘毒蝎’集群第三分队的磁轨炮齐射,预测命中率提升百分之十五!”传感器官压低声音报告,数据实时传回地球“四号研究所”。

林涛深吸一口气:“‘弦球之眼’锁定扰动源!‘弦球之手’充能!干扰强度一档!准备......”

就在“毒蝎”第三分队再次齐射的瞬间,林涛猛地一挥手:“干扰!发射!”

“夜莺三号”舰腹下方的“弦球之手”装置发出一阵极其微弱、几乎无法探测的能量波动。这道无形的“镜像弦波”以光速射向目标空域。

没有炫目的光影效果,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而,几秒钟后,传感器官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命中率......下降了!刚才那轮齐射,实际命中率比预测值低了百分之三十!接近正常水平!而且......他们的规避动作好像慢了半拍?有一艘‘毒蝎’差点撞上护卫舰的火力网!”

“继续监测!记录所有数据!”林涛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冷静下令。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夜莺三号”又选择了三个不同的时机,对“毒蝎”集群实施了低强度干扰。

效果一次比一次明显!当G-7模式被干扰后,“毒蝎”舰队的表现虽然依旧凶悍,但那种“如有神助”般的精准和幸运似乎消失了。他们的攻击变得更容易被预判和拦截,他们的失误开始增加。

甚至有一次,干扰恰好发生在一次关键的战术机动前,导致两艘“毒蝎”舰配合出现致命失误,被帝国护卫舰抓住机会一举击毁!

“干扰效果确认!G-7模式的有效性被显着削弱!叛军战力出现可观测下滑!”林涛将最终报告传回地球,一向沉稳的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兴奋。

地球,“四号研究所”内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理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对高维信息实施了有效干扰!

孔方佳在收到林涛的确切报告后,久久无言。他走到办公室的舷窗前,望着深邃的星空,心中百感交集。这微小的一步,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巨大的风险,以及地球文明不甘被掌控的倔强。

就在这时,王海峰和李艳联袂而来,脸上带着另一种发现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震惊与兴奋。

“元帅!还有一个发现!关于......‘特征弦’!”王海峰的声音甚至有些变调。

孔方佳猛地转身:“说!”

李艳接话道,语速极快:“我们在分析海量高维信息数据,尤其是那些与叛军个体单位效能提升关联度极高的微小扰动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模式!”

“这些微小扰动并非完全随机作用于整个战场或整支舰队,它们似乎......更有针对性!”

她调出全息数据图,上面是无数细小的光点,每一个光点代表一次侦测到的高维微扰动。

“看这里,还有这里,”她指着几个密集区域,“这些扰动并非均匀分布,它们更倾向于围绕某些......‘节点’。我们起初以为是舰船或指挥单位。但经过超算深度关联分析对比后发现......”

李艳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结论:“......这些‘节点’,与叛军舰队中某些表现出异常战斗效能、或总是能做出关键决策的特定指挥官、王牌驾驶员、甚至技术军士长的生物信号特征......存在高度相关性!”

孔方佳的瞳孔骤然收缩:“你的意思是......高维干预,最终是通过影响具体的‘人’来实现的?”

“没错!”王海峰激动地接话,“而且我们发现,这种关联性的底层载体,极有可能就是所谓的‘特征弦’!它并非一个宽泛的文明概念,它更精准地指向‘智慧生命个体’!

每个达到高等智慧层次的碳基或硅基生命,其独特的、高度有序的思维活动,都会在宇宙弦背景中留下其独一无二的振动印记——这就是‘特征弦’!它就像......思维的指纹!”

这个发现的意义太过重大!它意味着高维力量并非粗暴地改变物理法则,而是通过精准地“拨动”特定个体的“思维之弦”,放大其某些特质(如侵略性、直觉、专注力),或 subtly 植入某些“灵感”和“冲动”,从而间接地影响战局和文明进程!

“所以,‘特征弦’是钥匙孔......”孔方佳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骇人的光芒,“而高维信息,就是试图插入钥匙孔并转动的那只手!”

“是的,元帅!”李艳肯定道,但语气随之变得凝重,“但这把‘锁’非常复杂。不同的个体,其‘特征弦’的强度、敏感度、易受影响的方面都截然不同。

有些人可能天生更容易被影响,就像......就像收音机调到了更容易接收某个频道的状态。克罗诺斯家族的人,或许整体上就具有某种......易于接收特定类型高维信息的‘特征弦’谱系?”

孔方佳立刻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我们能识别、甚至预测个体的‘特征弦’特性,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提前预警高维干预?甚至......开发出屏蔽或保护特定个体‘特征弦’不受影响的技术?”

“理论上有这个可能!”王海峰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大胆设想,“但这需要极其庞大的个体生物信息与思维模式数据库,以及远超我们现在的能力去解析‘特征弦’的具体构成。这比破解高维信息本身可能更难,因为它涉及到意识本质的奥秘。”

“再难也要做!”孔方佳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立刻!从‘四号研究所’抽调最精锐的力量,成立‘特征弦’专项研究小组,由李艳直接负责!王老,您统筹全局。我要你们不惜一切代价,优先研究这个方向!”

他走到全息星图前,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空间,看向西部战场,看向帝都,看向所有挣扎求存的碳基文明。

“如果高维力量是通过影响个体来影响集体,那么保护关键个体,就可能成为我们最有效的防御手段。这或许......真的能改变碳基文明面对高维力量几乎无法抵抗的现状。”

“四号研究所”的目光,从此投向了更加深邃的领域——智慧生命的思维本身。一场在意识层面抵御外来干预的、更加隐秘也更加关键的战争,悄然拉开了序幕。

地球文明,在窥探高维、甚至尝试出手干扰之后,终于开始尝试理解并守护自身最宝贵的核心——每一个独立思考的智慧火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靠键盘征服黑化大佬乱世枭臣登堂入室:邻居有点帅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快穿:多胎笨蛋美人气哭绝嗣大佬穿书后,极品丈母娘她靠空间暴富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一不小心赖上你太吾传人响当当最后一个发丘天官后代逝者敲门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北明不南渡体坛之召唤猛将女主她恶毒且万人迷2霸道首席嗜宠妻食梦貘手记九阳生死变重生之小小玩家
经典收藏丧尸世界之生存日记我正在穿书填坑中半仙文明烽灵天下超时空战争要塞渣男侦测系统末世:多子多福,从顶级女星开始进化科学费米悖论之双月入侵我总是被谋杀快穿之受气包不奉陪了我的驱魔生涯星际争霸:我的王牌有点强给反派戴上圣父光环说好考古,你这麒麟纹身啥情况?绝世宠物快穿之厉害了我的宿主欢迎加入交换游戏系统:我在末世种玉米MBTI的日常
最近更新生育值0?兽世大佬们全是我榜一废土求生游戏:我靠挖矿带飞祖国乙游对象非人类,各个为我修罗场五个兽崽会读心,渣雌被兽夫拿捏尸潮压境,我的百万雄师杀疯了仙界穿越来的御兽师直播讨债:被关注后爆火全网!灾后物资成精,我靠封印囤货暴富星际真千金养崽日常被女神甩后,我在末日当囤货海王末世重生:大佬她不断掉马甲!诸天从维京开始星际直播:假千金靠蓝星文明封神恶雌洗白太会撩,兽夫日日修罗场黑暗哨向:我的星星自由平等污染侵袭,请及时处理末世之有个团队会更好天崩开局,我靠捡兽夫逆天改命末世种田求生:捡个崽崽开农场恶雌被退婚?搬空兽夫库房去流放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金戈一杰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txt下载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最新章节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全文阅读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