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天里,东瀛全国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近卫文糜的强力推动下,内阁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发布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法令。
首先是最新版的《扩军令》。
这份法令计划新组建42个步兵师团、4个高炮师团、7个独立坦克旅团,尽管这些新部队就算是顺利组建成功的话也会严重缺乏重武器、装甲车辆,未来甚至会出现很多师团连步枪都无法配齐,但纸面上的数字是惊人的。
一旦完成这个疯狂的扩建计划,东瀛帝国陆海军的总兵力将会达到约270万人!这是一个足以将整个大和民族拖入战争深渊的数字。
紧接着,之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的东瀛陆海军抛下历史的成见组成的“联合防卫本部”被真正推上前台,被近卫内阁赋予了最高指挥权。
这个“联合防卫本部”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拿出了一份名为: “决号”的作战准备纲要 。
这份计划充满了赌徒式的疯狂和残忍,“决号”作战纲要中提出了“特攻”优先概念: 计划要求“灵活运用帝国本土特点”,首先令残存的、质量低劣的全部海、空军力量,不再寻求常规作战,而是全部投入到“特攻”攻击中!即利用自杀式飞机、自杀式快艇、人操鱼雷等一切手段,争取在南方军登陆舰队接近海岸时,通过这种“一机换一舰,一艇换一船”的极端方式,将南方海军消灭在海上。
首次提到了纵深决战理念: 一旦南方军队登陆,则将本土上全部地面部队,包括新组建的师团集中在几个预定的“决战重要地区”,实施纵深配置,利用复杂地形和预先构筑的坚固工事,对登陆敌军发起不间断的、自杀性的“断然决战攻势”,企图用人肉来消耗南方军的进攻力量。
如果说那个扩军令的对象是青壮年的话,那接下来的这个法案则是对东瀛剩下的男性国民全部纳入在内了,近卫内阁以“霹雳手段”正式通过了 《义勇兵役法》 ,将“全民皆兵”政策推向极致。
该法案规定:所有年龄在10至60周岁的男性国民,以及17至45周岁的女性国民,除已经加入现役或服务于极其重要的科研、军工单位者外,皆须强制编入“国民义勇战斗队”!
这项法案,理论上能为东瀛瞬间增加2800万“兵力”!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被强征的平民,将不会受到什么像样的军事训练,之后他们的任务在战场上充当炮灰,或者用简陋的爆炸物对南方军队进行自杀式攻击。
东瀛的海军和陆军为了不久的将来能够实施他们的“特攻”计划,东瀛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组建了大量“神风特攻队”,并且开始拼命生产、改装各种简陋的“自杀飞机”,甚至将教练机也装上炸药。
海军则大力发展各种人操鱼雷、自杀艇等水下、水面特攻艇,企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弥补与南方军在技术装备上的差距,来换取一丝渺茫的战机。
在军事动员的同时,东瀛国内的思想控制和舆论宣传机器也开足了马力。
东瀛文部省掌控下的所有报纸、广播,开始连篇累牍地大肆渲染这是一场“国体护持”的“圣战”,是一场“亡国灭种”的危机。
他们巧妙地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将过去对外的疯狂侵略和扩张,特别是对前朝大乾的侵略,无耻地包装成为了实现“亚细亚共荣”、将西方殖民者驱逐出亚洲的“崇高理想”。
而将南方军的反攻,刻画成是“对亚洲和平的破坏”,“对帝国无端的进攻”,是“白人殖民主义在亚洲的代理人”,是“屠杀帝国子民的刽子手和屠夫”!这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宣传,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发酵下,竟然蛊惑了大量的底层民众,激起了他们一种畸形的战斗热情。
为了支撑这场绝望的战争,近卫内阁建立了一套比之前更加严苛、更加细致的物资配给制度,将整个东瀛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和集中营。
这个新的配给制度将配给范围实现了全覆盖:这个法案几乎涵盖了所有生活与生产物资,从粮食、食用油、糖、盐、布料,到燃油、金属、木材、纸张,甚至细化到火柴、肥皂、电池等最基本的日用品,全部纳入东瀛的配给体系,禁止自由买卖。
凭证供应体系:发行各类名目繁多的配给券(如粮食券、布券、燃油券),东瀛民众需凭户籍或身份证明按人头领取,按固定额度购买物资。
这个计划实施之后,东瀛的普通成年男性日均粮食配给量骤降至仅约1100千卡,不足正常需求的一半,而且因为南方海军的封锁,这些配给的粮食将是那些掺杂了麸皮、豆渣、薯类甚至锯末的“杂谷饭”,几乎是难以下咽的存在。
近卫内阁还制定了分级配给原则:东瀛全国实行“军事优先、生产优先”的残酷分级制度。军工企业员工、军人及家属的配给额度略高于普通民众,而学生、老人、儿童的配给量被压到最低。
而且那些战争狂人还将民用消费被压缩到了极致:禁止民间囤积哪怕一粒米,强制征收农民所有剩余作物。
近卫内阁开始在全国推行“节粮运动”,号召民众以野菜、橡子面、糠麸等替代粮食,宣传“一日两餐”、“少食为忠君爱国”。禁止生产糕点、糖果等“奢侈品”,餐馆被严格限制食材用量,禁止售卖肉类、鱼类,节省下来的粮食优先供给前线或军工食堂。
在日用品与民生方面做出严格的限制:严格设定了布料配给量,这个量极低,人均年布料配给仅约30厘米,连做一套完整的衣服都不够,还提出了禁止生产化妆品、首饰等任何非必需品,就连一块肥皂都实行了“一块用三个月”的强制要求,火柴也是限量的,每户每次仅能购买1盒。
为了战争准备,近卫内阁将民用燃油(汽油、煤油)完全停供,东瀛本土的私家车被强制征用,民众出行只能依赖步行或自行车,就连家中的照明用电都开始实行“限时供电”,每晚仅供电2-3小时。
全国性的“节约与回收运动”也在他们的宣传和严格控制之下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近卫内阁在第二天就发起“金属回收总动员”,强征民众家中的一切金属制品,包括铁锅、铜壶、铝制器皿、金属门窗、铜铃等金属物!还要求拆除民间房屋的金属构件(如门把手、铁钉),所得金属全部用于制造枪支、炮弹。
严禁民间砍伐树木,木材优先供给军工制造飞机、军舰,民用建筑禁止使用木材,改用土坯、纸浆板等不堪一击的替代材料。
他们还通过学校,居民广场广泛宣传“节约即爱国”,号召民众“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都要珍惜”。同时设立“节约监督队”,严查民间浪费行为,对囤积物资、违规使用配给券者处以重刑,最高可判死刑!
近卫内阁的这一系列疯狂举措,都在为那场即将到来的“本土决战”做准备。
此时整个东瀛社会,已经开始强行被那些政客和疯狂的军国主义者拖入了一个巨大的战争旋涡之中。
在这一系列措施实施之后。
东瀛各个城市的街道如出一辙,大街上萧条,商店货架空空如也,那些人们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其中不乏有一些带着一种病态的狂热,街头上衣衫褴褛的东瀛市民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领取那一点点可怜的配给。
学校里,东瀛人的小孩不再学习文化知识,而是进行军事操练和灌输“玉碎”思想,工厂里,工人在监工的皮鞭下,日夜不停地生产着简陋的武器。
各个城市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被扭曲的“忠君爱国”的狂热气息。
东瀛正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控制下,一步步走向深渊,那些疯狂的军国主义信徒准备用整个大和民族的鲜血和生命,去进行一场疯狂的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