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已经升为广告部的主任,日报改版成功,由过去的四版,改为八版。
李老师正在里屋和孔厂长谈判,两人在拉锯,孔厂长想少交广告费,李老师想按照原价,收取广告费。
两人商谈了半天,正僵持不下的时候,静安的到来,让李老师想到了办法。
他走到里屋门口:“静安来了,过来说说话,我介绍你认识一位能人!”
静安不懂李老师的谋划,她捉摸不透李老师为什么要介绍她认识一个人?
当她走到里屋,看到孔厂长,笑着说:“孔厂长也在。”
孔厂长认识静安,这年夏天两个比赛,静安都拿了第三名,他印象很深。一个年轻的女人,没有背景,拿了两个奖,不一般。
孔厂长说:“呀,大才子来了。”
一句话,把静安说得满脸通红,她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才子,就是努力挣钱吃饭的人。
李老师没想到两人认识,那更好了。
三人寒暄了一会儿,李老师说到正题:“孔厂长,你也知道静安写作有两把刷子,你看我这么安排行吗?
“原定的价格不变,我再让静安给你写个人物报道,2000字,白送你的,也是给你树立形象,做的软广告,但我不另外收费,够意思吧?”
软广告收费的话,比广告收费还高。
孔厂长当着女人的面,不好再说什么。再说,李老师给的条件也相当诱人。
孔厂长看着静安微笑:“不知道小陈答不答应。”
静安看向李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是李老师的主场,她不好说什么,担心给李老师搅局。
李老师笑呵呵地看着静安:“我还没有跟你沟通。我想请你写篇报道,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静安有点惶恐:“李老师,怕不行,我只是在单位写材料,给孔厂长写报道,我怕胜任不了。”
李老师在旁边的一摞报纸里,抽出一张报纸,递给孔厂长。
李老师胸有成竹地说:“静安,你就放开写,就像你写那篇《三个小人物,干成一件大事》那篇稿子,已经被评为上个月的b稿。”
最好的稿子是A稿。但A稿不经常有,一个月也就评出三五篇。
静安的这篇写葛涛李宏伟九光的稿件,能评为b稿,已经不错了。
楼上采编部,有几个能写大稿子的记者,李老师为什么不找这些名记呢?
他有自己的想法,采编部的记者,一看这种稿子,就是软广告,他们会收取额外的费用。
还有,这样的软广告要报请总编,甚至是社长,很麻烦。
如果找一个局外人去写,这些麻烦就减少了大半。
何况,静安总求李老师发稿子,他让静安写孔厂长的这篇报道,静安能答应。
这也是锻炼静安的一个机会,静安还能多结识一位朋友,三全其美,他为自己想到这个主意很高兴。
孔厂长看了一眼报纸:“小陈,这个文章我看了,你写的不错,你还认识开长胜的葛涛?”
静安点点头,没有多说。
孔厂长说:“小陈,你要是能把我写成这篇文章这样,你一年的啤酒我包了。”
静安不好意思地笑了,内心中也跃跃欲试,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写好。
静安就说:“能给孔厂长写报道,是我的荣幸。何况是我的老师吩咐我写的,那我必须写。”
孔厂长很高兴:“小陈这么透露,我就喜欢这性格,中午我请你们吃饭。”
静安看看李老师:“今天恐怕不行,家里有事,改天吧。”
孔厂长马上撂脸子,有点不高兴,觉得静安不给他面子。
李老师说:“那就晚上,行不?静安,你写孔厂长,就要采访他,晚上吃饭,正好采访。”
静安想了想,既然李老师说了,晚上她也没有大事,就点头答应了。
要给孔厂长写报道,就要熟悉这个人,晚上吃饭的时候,正好跟他聊聊要写的材料。
孔厂长很高兴,走的时候,伸手跟静安握手。
弄得静安措手不及,一着急,她伸手伸错了,伸出左手。
孔厂长笑着,看着静安说:“这么腼腆可不行,你多跟李老师学学,将来别写材料了,让李老师把你调到报社,做记者多好啊!”
李老师说:“要是能有编制,那当然好了,我求之不得,得了一员大将。可没有编呢。”
静安心里没敢往这里想。她知道,在大院她就是没编的。编制太重要了。
孔厂长走了之后,李老师笑着说:“静安,你帮了我大忙,等广告做成,我给你提成。”
静安不好意思地说:“李老师你帮的太多了,我能帮你一点点小忙,是我的荣幸。李老师,我今天又拿来两个稿子,一个是副刊的,一个是——”
静安把两个稿子都交给李老师。
李老师从饮水机里给静安倒了一杯水。静安喝水的时候,他坐在办公桌后,看着静安的稿子。
看完稿子,李老师说:“行,没问题,你副刊的稿子,我一会儿交给副刊编辑刘莹,这篇写案子的稿件,我会交给三版编辑,不过,案件细节属实吗?”
静安说:“属实,是刑警队的谢队,让我写的。”
李老师镜片后的一双眼睛,若有所思地看着静安:“哦,你还认识他?我看稿件细节抠得挺详细,你呀,在写作上真有两把刷子!”
静安笑了,得到老师的夸奖,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稿件要是刊登了,老谢帮了她的大忙,她也算是帮了老谢的小忙。
李老师拿起旁边的笔,在稿子上画了几个圈,然后,又看一遍,又画了几个圈。
李老师把稿件递给静安:“我画圈的部分,你详细地核实一下,时间,地点,人物,目的,这些都要交代清楚。目的可以放在后面,其他,都要在开头交代清楚。”
静安站起来,走到李老师的身后,聆听他的指点。
李老师用笔指着他画圈的部分:“你看这里,需要详细地写一下,这也要交代一下。写新闻报道突出一点,就是要写得清晰明了,不会让人发现破绽……”
听李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静安茅塞顿开,知道这篇文章哪里应该修改。
写报道,尤其是写案件的报道,要硬一些,要像一把刀一样,咔嚓咔嚓地砍下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静安看到办公桌上有座机电话:“我现在就给谢队打电话。”
李老师把座机电话拿到静安的面前。静安给老谢拨打手机,电话通了,却没有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