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丝的演讲,通过国内的宣传渠道,同步在电视台和电台里面传播了出来。
这一番话,不仅仅让来到现场的人们,还有那一些坐在电视机和电台边收听的人们。
更加让那一些被邀请过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们,想起了他们的父辈或者祖辈,刚开始的峥嵘岁月。
那是星星之火刚刚点燃的时候,那是希望的开始。
那时候的星星之火,现如今已经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点燃了起来。
照亮了全世界很多地方,为那一些地方的人们,指明了未来道路的方向。
缓了片刻之后,乔丽丝继续开口说道。
“你们还记得那个叫亚历山大·马特维耶夫的纺织工人吗?”
“他是彼得格勒苏维埃的代表,1917年的冬天,他揣着一张皱巴巴的党章,在工厂的地下室里给工友们讲课。”
“宪兵来搜查时,他把党章塞进煤堆里,自己被打得遍体鳞伤。”
“却笑着对工友说:“别害怕,真理永远都打不碎。”
“十月革命爆发那天,他带着工人们拿着铁棍、斧头,冲向冬宫的大门。”
“他不是为了当官,不是为了发财,只是因为他见过邻居家的孩子,因为买不起面包饿死在街头。”
“见过女工因为反抗资本家的侮辱,被打断胳膊。”
“他说:“我要让这样的日子,在这片土地永远的消失。”
“还有那些在国内战争中,牺牲的青年党员。”
“1919年,白匪军围攻察里津,粮食断绝,弹药紧缺。”
“18岁的党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女扮男装加入红军,负责运送弹药。”
“在一次运输途中遭遇伏击,她为了保护弹药车,抱着手榴弹冲向敌人,爆炸的瞬间,她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是“苏维埃万岁”。
“她的口袋里,还装着一封没寄出去的信,信里写着:“等战争结束,我想种一片向日葵,看着它们朝着太阳转,就像我们朝着社会主义转一样。”
“那时的共产党人,是在黑暗里举着火把的人。”
“他们不知道这条路要走多久,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胜利的那天。”
“但他们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会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错。”
“他们流血,是为了让后来人不再流血;”
“他们牺牲,是为了让千万人能站起来。”
“这颗红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我们”,为了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为了社会主义的明天。”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的坦克越过苏波边境。”
“列宁格勒被围困,斯大林格勒变成废墟,莫斯科郊外的战壕里,战士们抱着步枪,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坚守。”
“那时的苏联,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法西斯要摧毁的不只是一个国家,更是一种信仰。”
“一种“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信仰。”
“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里,有一个叫尼古拉·马卡罗夫的党员班长。”
“他带着5名战士守着一栋残破的楼房,整整45天。”
“没有粮食,他们就煮皮鞋的皮带;”
“没有水,他们就融化雪水;”
“没有弹药,他们就用石头、用刺刀和敌人搏斗。”
“他在日记里写道:“这栋楼不是石头做的,是我们的信仰做的,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活着,法西斯就别想过去。”
“后来,这栋楼被称为“马卡罗夫楼”,成为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象征。”
“不是因为它有多坚固,是因为守楼的共产党人,把红心变成了钢铁,把自己变成了社会主义的防线。”
“战争结束后,苏联变成了一片废墟。”
“工厂被炸毁,农田被烧毁,千万个家庭失去了亲人。”
“但共产党人没有倒下,他们脱下军装,拿起锄头、扳手、铁锹,喊出了“重建祖国”的口号。”
“在顿巴斯煤矿,党员斯达汉诺夫,带领工友们创造了“斯达汉诺夫运动”。
“他说:“我们多挖一吨煤,工厂就能多生产一台机器;多生产一台机器,国家就能早一天强大。”
“在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工地上,女党员玛丽亚·伊万诺娃和男人们一样扛钢筋、拌水泥。”
“她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却笑着说:“社会主义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那时的共产党人,是在废墟上盖房子的人。”
“他们知道,社会主义不是一句口号,是要有工厂、有农田、有学校、有医院,是要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他们饿着肚子搞工业化,省吃俭用发展国防,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不再被欺负,是为了让社会主义的国家能站稳脚跟。”
“1957年10月4日,当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在太空发出“滴滴”声时。”
“全世界都听到了社会主义的声音。”
“那声音里,有科研人员熬红的眼睛,有工人师傅精准的焊接,有党员干部带头的奉献。”
“这颗红心,在建设的汗水里,变得更加坚定。”
乔丽丝的话音,犹如有魔力一样,一下子就带领着人们,回到了之前的日子里。
让所有人,想起了共产党员带领着人们,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步步的从废墟当中,建设起来了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比强大的国家。
那时候的人们,心中都有信仰,大家都团结一致,向着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前进。
在这一些无私的共产党人带领之下,他们终于站到了这个世界之巅。
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地位。
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在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