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可借海防之名增设水师税,西北可以戍边为由征收屯田赋……”
南烛声音渐低,“这些进项,都能记在娘娘献策的功劳簿上。”
白梨把玩明珠的手微微一顿。
是啊,这些法子,她怎么就想不到呢?
那些贱民的生死重要吗?
根本就不重要!
她也好,皇上也好,要看见的是效果。
毕竟那个皇帝,会将自己好不容易守住的江山,放在别人手中呢?
养心殿。
看着里面亮着的烛火,婉棠深吸一口气。
做了好半天的心理准备,这才努力调整好情绪。
该是她出手的时候了。
如今的她,再也不是某个宫女,更不是许家的谁,墨家的谁。
她是皇后!
是凤栖国的一国之母。
纵然明知道,接下来的举动,必定会引发楚云峥的震怒,婉棠也别无选择。
殿门推开。
楚云峥正埋头看着奏折。
就算婉棠走了进来,就连头也不抬一下。
婉棠将一本账册轻轻放在御案上,声音沉静:“皇上,臣妾今日,是有些话想要对皇上说的。”
“皇后已经一连来了三日,怎么,还是那些话?”楚云峥头也不抬,声音冷冰冰的。
婉棠仿若察觉不到楚云峥的情绪。
接着说:“盐铁专营虽解了燃眉之急,但东南盐价已涨了三成,百姓已多了许多怨言,要是再不停止这种行为,只怕百姓会苦不堪言。”
“这些手段,看似针对的是商人,可实际上受害的,还是百姓。”
“皇后近日似乎总爱盯着朝政。”楚云峥打断她,眼中全是不耐烦,“朕记得曾说过,后宫不得干政。”
婉棠微微握拳,没有半点退缩意思:“臣妾只是不忍见百姓受苦。”
“不忍?”楚云峥抬眼,目光锐利,“还是不甘?”
他放下朱笔,语气渐冷,“这后宫女子,不是只有你才懂得治国之道。”
“白梨前日献的漕运新策,就颇得户部赞许。”
殿外忽然传来南烛的声音:“皇上,梨嫔娘娘亲手炖了雪蛤羹……”
楚云峥神色顿缓,对婉棠淡淡道:“皇后若实在清闲,不如好生教导嫔妃们规矩。”
“至于朝政,”他直接将脸撞向一边,却连看也不看婉棠,“自有能者为朕分忧。”
“皇后,明辉不需要照顾吗?”
“朕看你,还是回去照看孩子吧!”
楚云峥声音冷漠,以后的只是对权势,对金钱的贪婪。
哪儿还有半点往日情分。
“臣妾告退。”她躬身行礼。
转身却听楚云峥温和吩咐:“告诉梨嫔,朕稍后便去。”
婉棠走出宫殿,嘴角上扬,眼底杀意涌现。
很好,一切都进行的,非常好!
夜色深沉。
京郊一处僻静的别院中,烛火通明。
婉棠换上寻常服饰,端坐于主位。
下首是以祺齐为首的几位朝中重臣,个个面色凝重。
“娘娘,”祺齐率先开口,声音低沉,“盐铁专营之策推行不过月余,如今东南盐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
“今早更有急报,江州已有盐贩聚众闹事。”
兵部尚书紧接着道:“西北新征的屯田赋也已引发多起民乱,长此以往,恐生大变啊!”
婉棠静静听完,指尖轻轻划过茶盏边缘。
纵然下面说的话,十万火急,可婉棠的脸色,依旧平静的很。
毕竟这一切,不都是他们一步步精心策划,才能够走到今天的吗?
“既然朝廷不顾百姓死活,”婉棠抬起眼,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那我们便去给百姓一条活路。”
她取出一枚令牌放在桌上:“即刻动用各州县的墨家暗桩,开仓平抑盐价。以‘义商’之名。”
“至于受到灾害的百姓也不能放任不管。”
“我记得墨家军有最多告老还乡的,让他们都行动起来。”
“只要我还在,墨家军就在。”
“让墨家军,永远都要担任起保家卫国的职责。
祺齐眼中精光一闪:“娘娘是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婉棠站起身,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既然有人自掘根基,我们便让天下人看看,究竟谁才是这江山真正的支柱。”
下面的官员听见婉棠的话,一个个情绪激动非常。
连连点头:“早就应该这样了。”
“不过说起来,也只能步步为营,才能看见希望。”
祺齐将茶盏重重放下:“娘娘,如今各地民怨沸腾,再这般下去,楚云峥必成千古罪人!”
“当务之急,是让您怀上嫡子,早日立储以安民心。”
兵部尚书紧接着道:“臣等商议过,唯有此法能名正言顺地稳固国本。”
婉棠指尖微微收紧。
她自然明白这些老臣的苦心,可想到要与那个日渐陌生的帝王肌肤相亲……
这种感觉,光是想想,就让人忍不住恶心。
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如何还能够做那种事情。
“诸位大人,”她抬起眼帘,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扳倒暴君是为救民于水火,而非令社稷再陷动荡。”
见众人还要再劝,她轻轻抬手:“本宫自有安排。储君之事关乎国运,断不会草率行事。”
婉棠虽未明言计划,但那沉稳的目光已让众人稍稍安心。
一个个的急忙附和:“只要娘娘决定好的事情,我们自然是一百个放心。”
“对啊!毕竟我们相信的是娘娘。”
“哼,如今的朝堂早就烂掉了,想到我们那些可怜的女儿,凭什么就要死在后宫中。”
“娘娘,我们都愿意追随你,去开辟您说的那个国度。”
婉棠微微点头。
她说的国度,弹幕里面说的那种吗?
那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蓝图,就连她自己,都无法确定。
就在众人情绪激昂之际,密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苏言辞站在门外,夜风卷起他素色衣袍。
他目光扫过室内众人,最后落在婉棠身上:“娘娘若不愿,何必勉强。”
满室寂静中,他缓步走近,将一枚兵符放在案上:“十万精锐已收编完成。”
他望向婉棠,眼神深邃,“但臣以为,民心比兵权更重要。”
“至于皇嗣……”
苏言辞的目光格外复杂:“的确需要一个,能担得起国之大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