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庆功宴上那如潮的赞美声犹在耳畔,但池田美惠深知,那仅仅是她厨艺道路上的一个高光节点,而非终点。通往专业料理殿堂的道路,需要更扎实的根基、更系统的知识,以及——一份无可挑剔的学业成绩单。她瞄准的顶尖料理学校,不仅看重天赋与热情,同样对文化课有着不低的要求。
于是,在确认了与桦地“在同一所城市”的共同目标后,池田美惠的生活仿佛被上紧了发条,进入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自我要求的“特训”模式。
她的战场,从香气四溢的厨房,延伸到了堆满课本和习题册的书桌前。
清晨六点, 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梦乡时,美惠已经坐在书桌前,借着台灯温暖的光晕,背诵着英语单词和历史年表。窗外天色未明,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她为伴。
午休时间,她不再和同学闲聊,而是找个安静的角落,快速翻阅着料理理论笔记,或是推演一道复杂的化学题。
放学后的部活时间,她依然会出现在网球部,但不再是单纯的旁观或等待。她会带着习题集,在观众席的角落抓紧时间学习,直到训练结束的哨声响起。
夜晚,才是属于厨房的时间。但她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味蕾而烹饪,而是带着研究的目的。她会严格按照食谱,反复练习基础的刀工、火候控制、酱汁调配,记录每一次微调带来的风味变化,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对待她的实验。
这种高强度的“特训”,很快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精致的脸蛋上偶尔会浮现淡淡的黑眼圈,原本总是打理得一丝不苟的发丝,有时也会因忙碌而略显凌乱。但她那双漂亮的眼睛里,除了疲惫,更多的是专注与坚定。
这一切,都被那个沉默的巨人看在眼里。
桦地崇弘无法在学业上给予她直接的帮助,他也从不擅长安慰或鼓励的言辞。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悄然融入了她的“特训”,成为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他会提前到达部活室,默默地将她常坐的那个位置擦拭干净,摆好椅子。
训练间隙,他会不动声色地走到观众席,将一瓶拧开盖子的矿泉水放在她手边,替换掉那杯早已冷掉的饮料。
当她因为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而烦躁地咬着笔头时,他会只是安静地坐在她身边不远处,那庞大而沉默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座稳定人心的山峦,无声地告诉她“我在这里”。
偶尔,在她学习到深夜,忍不住趴在桌上小憩时,他会拿起她随手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动作轻缓地披在她肩上,然后关掉刺眼的顶灯,只留下一盏昏暗的台灯。
最让美惠感到窝心的,是他在她厨艺“特训”中的角色。
他成为了她最忠实的“试吃员”,也是最严苛的“质检员”。无论她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试验品——有时是火候稍过的舒芙蕾,有时是调味略显诡异的创新菜,有时仅仅是需要大量练习的基础白酱——桦地都会面不改色地、认真地吃完。
他依旧很少评价,但美惠已经能从他那极其细微的反应中读懂他的意见。如果他咀嚼的速度比平时稍慢,或者吞咽后有一个几乎不可查的停顿,那就意味着“味道尚可,但有改进空间”。如果他吃完后,目光会再次扫向空盘,甚至极其轻微地点一下头,那就是最高级别的“好吃”信号。
这种无声的反馈,比任何华丽的赞美都更让美惠珍视。她知道,他永远不会敷衍她。
一天晚上,美惠在尝试一道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巧克力熔岩蛋糕时连续失败了三次。看着烤箱里又一次塌陷不成形的“作品”,积累的疲惫和挫败感瞬间涌上心头,她颓然地坐在厨房的地板上,将脸埋在膝盖里,肩膀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一双温暖而粗糙的大手轻轻放在了她的头顶。
美惠抬起头,泪眼朦胧中,看到桦地不知何时蹲在了她面前。他没有说话,只是用那双平静的眼睛看着她,然后用拇指笨拙地、轻轻地擦去她眼角将落未落的泪水。
“……太难了。”美惠带着鼻音,委屈地小声抱怨。
桦地沉默地看着她,然后,伸手指了指烤箱里那个失败的蛋糕,又指了指自己,最后,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
美惠愣了一下,随即破涕为笑。她明白他的意思——没关系,失败了就再做,我会全部吃掉。
这份沉默的包容与无条件的支持,瞬间驱散了她心中所有的阴霾。她深吸一口气,重新站了起来,眼神恢复了光彩:“好!再来一次!”
特训的日子紧张而充实。 美惠在学业与厨艺的双重压力下飞速成长,她的时间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而桦地,则用他独有的、沉默却无处不在的方式,为她构筑了一个可以安心跌倒、再放心起航的港湾。
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融入日常的陪伴与理解。他或许无法帮她解出复杂的数学题,也无法代替她挥动锅铲,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她在这场一个人的战役中,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厨艺与学业的平衡,如同一场艰难的舞蹈。而池田美惠,正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身边那座“沉默灯塔”的守护,在这场舞蹈中,一步步走向更加从容、更加优秀的自己。他们的目标清晰而一致——为了那个能在同一座城市熠熠生辉的、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