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时候,残疾人培训班的学员们都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手工制品了,还接到了不少订单。
他们给苏明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匠心传艺,大爱无疆”。
苏明看着锦旗,心里暖暖的:“这锦旗我不能一个人收,得挂在工坊里,这是大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
村支书说:“苏叔,你用手艺帮助了这么多人,这锦旗你当之无愧。”
苏明摇摇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真正厉害的是这些学员,他们没有放弃自己,靠自己的努力活出了价值。”
除夕夜,村里比往年更热闹了,残疾人培训班的学员们也都来参加了苏明家的年夜饭。
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有炖土鸡、炒时蔬、炸丸子,还有张奶奶做的年糕和桂花糕。
有个学员举起酒杯:“苏叔,谢谢你教我手艺,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苏明举起酒杯:“也祝大伙儿新年快乐,手艺越来越精,日子越过越红火!”
酒杯碰撞的声音、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聊天声、学员们的感激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温暖的年味儿。
夜深了,客人都走了,苏明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烟花,心里格外踏实。
正月十五刚过,村里的灯笼还没撤,红通通的挂在枝头,透着年味。
苏明早上起来,揣着热乎乎的烤红薯,想去残疾人培训班看看学员们有没有来。
刚走到工坊门口,就看见小林领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对着竹编灯笼拍照。
“苏叔,这是国外手工艺协会的会长,叫安娜,特意来咱村考察学习。”小林翻译道。
安娜伸出手,用流利的中文说:“苏先生,我在网上看过你的故事,你的坚守太让人感动了。”
苏明握着她的手笑:“客气啥,咱就是守着老祖宗的手艺,踏实过日子。”
安娜点点头:“我就是想学习你们的传承模式,让我们国家的老手艺也能活起来。”
进了工坊,残疾人学员们正在编竹编,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身上,格外温暖。
“安娜女士,这些都是我们的学员,都是靠手艺养活自己的残疾人朋友。”苏明介绍道。
安娜看着学员们熟练的动作,惊讶地说:“太了不起了,手艺不仅是文化,还能给人力量。”
有个学员举起自己编的竹篮:“安娜女士,你看我编的,好看吗?”
安娜接过竹篮,仔细端详:“太精美了,这是有温度、有灵魂的作品。”
苏明说:“只要肯用心,不管啥情况,都能把手艺学好,把日子过好。”
中午,宝妈们做了饺子,有白菜猪肉馅、韭菜鸡蛋馅,还有素馅的,照顾不同口味。
安娜拿起筷子,学着苏明的样子夹饺子,虽然有点笨拙,却吃得很香。
“这饺子太好吃了,比我在国外吃的中餐地道多了。”安娜竖起大拇指。
张奶奶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下午教你包,不难学。”
苏明给安娜夹了个素馅饺子:“尝尝这个,清爽不油腻,适合女孩子。”
安娜点点头,一边吃一边问:“苏先生,你当初是怎么想到要教残疾人学手艺的?”
苏明说:“都是过日子的人,能帮一把是一把,手艺不分高低,人心都是热的。”
下午,苏明领着安娜去了少年手艺馆,孩子们正在捏面塑,一个个专注又认真。
“这些孩子都是老手艺的接班人,最小的才六岁,最大的也才十五岁。”苏明说。
安娜看着孩子们捏的面塑小动物,眼睛亮晶晶的:“太可爱了,他们都很有天赋。”
小石头举起自己雕的小木鱼:“安娜阿姨,你看我雕的,能卖到国外去吗?”
安娜笑着说:“当然能,这么棒的作品,外国人肯定喜欢。”
苏明拍拍小石头的头:“好好学,以后让安娜阿姨帮你把作品卖到全世界。”
傍晚,安娜要走了,她给苏明送了一个国外手工做的木雕摆件,上面刻着和平鸽。
“苏先生,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我们的老手艺能友好交流,共同传承。”安娜说。
苏明接过摆件:“谢谢,以后常来,咱村随时欢迎你,也欢迎你们国家的手艺人来交流。”
送走安娜,小林说:“苏叔,安娜说想跟咱村建立长期合作,把咱的手工制品引进他们国家的市场。”
苏明点点头:“好啊,只要不丢了咱的初心,咋合作都行,让老手艺多走几条路。”
没过几天,村里的残疾人培训班又招了新学员,有聋人、有肢体残疾的,一共来了十几个。
苏明给他们安排了座位,准备了工具,还特意请了手语老师,方便跟聋人学员沟通。
“大伙儿别着急,手艺都是慢慢练出来的,我会一步步教你们,肯定能学会。”苏明说。
有个肢体残疾的学员有点自卑:“苏叔,我手不太方便,怕是学不会。”
苏明说:“没啥学不会的,以前有个学员跟你情况一样,现在编的竹篮比谁都好,只要肯坚持。”
学员们听了,都鼓起勇气,跟着苏明开始学习基础的竹编手法。
入春后,村里的柳树抽了芽,嫩绿嫩绿的,小河里的冰也化了,潺潺流水声格外悦耳。
苏明提议搞个“春柳节”,让游客体验编柳帽、学做柳编小物件,再结合竹编、木雕办个手工市集。
村支书举双手赞成:“苏叔,你这脑子就是活,总能想出新点子,游客肯定喜欢。”
大伙儿说干就干,阿杰负责线上宣传,村民们采摘柳枝、搭建市集摊位,手艺人则创作春柳主题的作品。
春柳节那天,村里来了好多游客,有的在小河边编柳帽,有的在市集上买手工制品,有的在工坊里学手艺。
有个游客带着孩子来,孩子戴着柳帽,手里拿着捏的面塑小兔子,笑得合不拢嘴:“苏叔,你们村的活动太有意思了,孩子玩得特别开心,还学到了东西。”
苏明笑着说:“喜欢就常来,咱村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乐趣。”
正在这时,那个学竹编的残疾人学员跑过来:“苏叔,我今天卖了五个竹篮,赚了两百多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