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很快商定下来,后日便让小鲤早些起身,由她一道送着去学堂。
这时,月盈在门外禀报:“老爷、夫人,可以用饭了。”
“我们先用饭。”赵惊弦温声道,与玉娘一同往堂屋走去。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玉娘将小鲤要去王氏族学读书的消息告知了众人。
赵母放下筷子,很是不解和疑惑:\"怎的不寻个正经学堂,倒要去别人家的族学?\"
在她看来,这族学,是像木桃村那般--
赵惊弦中举后,村里为孩童们开设的学堂。
如今赵家已是官身,总该寻个更体面的书院让孙女去读书才是。
赵惊弦放下碗筷,温声向母亲解释:\"娘有所不知,这京城王家乃是累世清贵的书香门第,族学更是名满京师。多少官宦人家想将子弟送进去而不得其门,教导出来的多是博学才俊,岂是寻常学堂可比?\"
赵母这才恍然大悟,脸上疑惑转为笑容:\"原来这般了不得!难怪你们要将小鲤送进去。\"
她说着,又看向团团,\"等阿止到了入学的年纪,可也得把他也送进去。\"
赵惊弦应道:\"儿子自当尽力。\"
赵母又转向小鲤,目光慈爱,又带着期许:\"我们小鲤真是有造化的。到了学堂定要用心向学,莫辜负了这难得的机会。\"
叮嘱一番后,她又眉飞色舞起来:\"明日我就去买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给小鲤作入学礼,让我们小鲤风风光光地去上学。\"
赵攸立即接口:\"娘,我陪您一块儿去。这钱我这个做姑姑的出。\"
赵母连连摆手:\"这笔墨贵着呢!你那点钱不够买的,你自己好生攒着。你陪我去挑便是,钱我来出。\"
虎子在一旁笑道:\"往后每日清晨,我送了赵二哥和小鲤,便去铺子,午时接小鲤回来。\"
玉娘却有些过意不去:\"这太麻烦你了。你还要照看杂货铺的生意,不如让月盈送他们便是。正好月盈也要陪小鲤上学。\"
虎子却不觉得麻烦,赵二哥和嫂子待他这般好,每月给的工钱又丰厚,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
他憨憨一笑:\"杂货铺平日也不忙,若符掌柜她们忙得开,我送完他们回来就去杂货铺,午时再将小鲤接回来。不过是多走一趟,实在不算麻烦。\"
玉娘见他执意如此,又想着有他送确实更稳妥些,便不再推辞,婉言一笑:\"那便有劳你了。\"
团团听得姐姐要上学,又听得大人们高兴地讨论,小手也拍得啪啪响:\"姐姐要上学啦!\"
随即又眼巴巴地问玉娘和赵惊弦:\"我也想和姐姐一起去上学。\"
赵惊弦笑着摇头:\"你还小,先在家里学着。\"
团团瘪了瘪嘴,脸上笑容顿时消失:\"那我不是见不到姐姐了?\"
小鲤安抚弟弟:\"我午时就回来啦,到时候给你讲学堂里有趣的事。\"
团团这才转忧为喜,虽然还有些耷拉着小脑袋,但脸上已恢复了笑意:\"好!\"
次日,赵母果然带着赵攸上了街,精心挑选了一套文房四宝回来。
那笔墨纸砚都是专为孩童设计的,毛笔略短,便于小手握持。
玉娘见做工精巧,不由赞道:\"这做工确实精致,娘真是费心了。\"
赵母得意地抚着那方雕花砚台:\"可是花了二十两银子呢!掌柜的说这是专给初入学的孩童准备的。\"
赵攸则亲手为小鲤缝制了一个小巧的布包,用了好几种颜色的料子,上面还绣着各色小花骨朵。
小鲤一见就欢喜的不行,提前将新得的笔墨纸砚装了进去。
*
转眼便到了小鲤去王氏族学入学的日子。
天还未大亮,赵惊弦和玉娘便相继醒来。
二人穿戴整齐,玉娘推开房门,正要往小鲤屋里去唤她起身,却意外地看见女儿已经站在院中。
穿着一身新裁的杏子黄襦裙,正睡眼惺忪地仰着小脸,由月盈用巾子给她净面。
\"小鲤?你怎么起得这样早?\"玉娘难免惊讶,要知往常这个时辰,女儿必定还在酣睡。
听见娘亲的问话,小鲤转过身来。
晨光中,她的发髻还未梳整齐,几缕碎发调皮地翘着,一双杏眼努力地睁大,却仍带着浓浓的睡意。
\"想到今日要上学,醒了我就起来啦。\"
小鲤平日里清晨总要起身解手,之后多半会回到被窝里继续安睡。
可今日不同,想到要去上学,她便强忍着睡意,自己摸索着轻手轻脚穿好了衣裳。
赵惊弦自己端着水盆,拿了巾子,不由夸赞:\"我们小鲤真是长大了。\"
\"我长高了,是大人了。\"小鲤挺直小小的身子,一本正经地说。
玉娘和赵惊弦相视一笑,夫妻二人共用一盆清水漱口净面。
自己梳洗好之后,玉娘牵着已经洗漱好的小鲤在椅上坐下,取来两朵精致的绢花,为女儿梳了个乖巧的双边垂耳髻。
见女儿困得眼皮直打架,却还强打精神的模样,她心里既心疼又欣慰。
这时虎子也已套好马车在门外等候。
玉娘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若是困了,到了马车上再睡。\"
小鲤揉揉眼睛,乖巧点头,将装着文房四宝的布包和水壶仔细背好。
因她年岁渐长,赵惊弦不便再抱她上车,便在车辕下放了个方凳,由玉娘在车上牵着她的手上车。
马车行驶起来,小鲤靠在玉娘身侧,小脑袋一点一点的,不一会儿就在颠簸中沉沉睡去。
玉娘也忍不住打了个呵欠。
她平日虽也醒得早,但总会在赵惊弦出门后回到房中再歇息片刻。
今日这般早出门,睡意便一阵阵袭来,
赵惊弦见状,揽过她和小鲤的肩,“还有些路程,你也睡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