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萧宸成功完成首次监国“体验卡”后,仿佛一夜之间又拔高了一小截。小身板挺得更直,说话办事也越发有板有眼,虽然偶尔还是会流露出属于孩童的好奇和天真,但那份沉静稳重的气质,已然有了几分少年储君的风范。
萧景玄和苏晚晚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欣慰之余,一个更大胆的“养娃计划”在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中酝酿成型。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帝后二人再次宣布要“微服出巡”,这次的目的地是更远一些的、以瓷器闻名的景州,预计行程……五天。
小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练习骑射的小手只是微微顿了一下,随即便沉稳地应道:“儿臣遵旨,定当恪尽职守。” 那模样,活脱脱一个小号的萧景玄。
【哟呵!我儿这范儿越来越足了!】苏晚晚内心啧啧称奇,忍不住手痒,又想上手揉儿子的脑袋,被小家伙不动声色地偏头躲过,还附带一个“母后请庄重”的小眼神。
苏晚晚:“……” 【儿大不由娘啊!】
离宫前,萧景玄照例叮嘱了几句,内容比上次更加简练,几乎到了“放任自流”的地步。苏晚晚则偷偷塞给儿子一本新装订好的小册子,封面写着——《母后的应急锦囊(非必要勿翻)》。
小太子郑重地接过,塞进自己随身的小书包里,小脸严肃:【嗯,这是母后的秘密武器,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看。】
帝后的车驾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一副真的要远行的架势。
然而,出了京城不到五十里,车队便拐进了一处守卫森严的皇家别院。萧景玄和苏晚晚优哉游哉地住了下来,美其名曰“体察京畿民情”,实则……开始了远程“围观”模式。
“陛下,您说这次会有什么‘惊喜’等着咱们宸儿?”苏晚晚靠在窗边的软榻上,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通过灵犀力,饶有兴致地“扫描”着皇宫金銮殿上的情况。
萧景玄坐在一旁看书,闻言眼皮都没抬:“且看便是。”
【啧,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苏晚晚内心吐槽,【不对,我才不是太监!】
头两天,风平浪静。小太子处理政务越发熟练,甚至还能就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提出自己颇具见地的看法,引得几位辅政阁老频频颔首。
变故发生在帝后“离宫”的第三天。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如同一声惊雷,炸响了平静的朝堂——南方霖州、江州等地连降暴雨,河水暴涨,冲毁堤坝,淹没良田村庄,灾民流离失所,情况万分危急!
消息传来,金銮殿上顿时一片哗然。水患非同小可,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民变,甚至动摇国本。
小太子坐在他那张特制的小椅子上,听着底下官员们焦急的议论,看着那封言辞恳切、描述惨状的急报,小脸瞬间绷紧了,手下意识地握成了小拳头。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有担忧,有期待,也有审视。
【发大水了……很多百姓没有家了……】一股巨大的压力笼罩了他,让他几乎有些喘不过气。他下意识地想去摸母后给的那个“应急锦囊”,但手指刚触到封面,又停住了。
【母后说了,非必要勿翻。】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父皇平日处理紧急政务时的样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众卿肃静!”童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音量足够让大殿安静下来。
小太子看向主管水利的工部尚书:“李大人,霖江堤坝年初不是才检修过?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可有图纸与检修记录呈上?”
工部尚书没想到太子首先问的是这个,连忙出列,详细解释了此次雨量远超预期,以及部分堤段可能存在年久失修(隐晦地提了下可能涉及的贪墨问题)等情况,并呈上了相关图纸。
小太子听得极其认真,小眉头紧紧皱着。他又转向户部尚书:“张大人,国库如今可调动多少银两、粮食用于赈灾?可能支撑十万灾民半月之用?”
户部尚书赶紧报上数字,并表示紧急调配之下,可以支撑,但后续需要更多钱粮。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小太子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这位年幼的储君。
远在别院的苏晚晚也紧张地抓住了萧景玄的袖子:【陛下,宸儿能行吗?这可真是个大考验啊!】
萧景玄反手握住她的手,目光依旧沉静:【且看。】
只见小太子沉思片刻,再次抬头时,眼神已经变得清晰而坚定。他条理清晰地开始下达指令:
“第一,立刻从周边未受灾州县,就近调拨粮食、药材、帐篷,由邻近驻军护送,火速运往灾区,优先保障灾民不被饿死、冻死、病死!命令地方官府开设粥棚,妥善安置灾民,若有官员趁机盘剥、欺凌灾民,严惩不贷!”
“第二,工部立刻选派精通水利的官员,携带……携带格物院新研制的那种加固材料(他努力回忆着名称),星夜赶赴灾区,勘察堤坝情况,制定抢修和加固方案,防止灾情扩大!”
“第三,户部即刻核算所需钱粮,拟定详细方案。同时,发布诏令,允许、并鼓励民间商队往灾区运输物资,朝廷可按市价收购,或给予税费减免!”
“第四,”他顿了顿,看向都察院官员,“派遣御史,前往灾区,监督赈灾款项、物资的使用,若有贪墨、懈怠者,无论官职,即刻拿下,押送回京!”
“第五,命《景和民报》如实报道灾情及朝廷应对措施,安抚民心,同时……号召京城及未受灾地区百姓,有余力者自愿捐赠钱物,由……由皇室牵头,本宫捐出今年份例的一半!”
这一连串的指令,从紧急救援,到灾后重建,再到吏治监督和舆论引导,甚至想到了发动民间力量,虽然细节上还需辅臣完善,但思路之清晰,考虑之周全,完全不像一个七岁孩童能想出来的!尤其是利用《景和民报》和发动民间捐赠,这分明带着皇后娘娘行事风格的影子,却又被太子很好地消化吸收,变成了自己的决断。
殿内众臣先是一愣,随即纷纷露出惊叹和折服的神情。几位阁老更是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江山后继有人”的欣慰。
“太子殿下英明!”众臣齐声躬身,这一次,声音里充满了真心实意的敬服。
小太子看着底下拜服的群臣,悄悄松了口气,紧绷的小肩膀微微放松了些。他感觉自己后背的里衣都被汗水浸湿了,但心里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力量感。
【我做到了!没有看母后的锦囊,我也做到了!】他小小的胸膛里,充满了自豪。
远在别院的苏晚晚,通过灵犀力“看”完了全程,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一把抱住萧景玄的胳膊:“陛下!您看到了吗?咱们宸儿太棒了!简直是天才!这逻辑!这魄力!随我!”
萧景玄任由她摇晃,唇角终于扬起了一个清晰的弧度,他伸手揽住兴奋的皇后,低声道:“嗯,随你。”
【也随朕。】他的心声带着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满足。
经此一役,太子萧宸虽年幼,但其沉着冷静、仁爱睿智的储君形象彻底树立起来。朝野上下再无一人因他的年龄而对其有半分轻视。
五天后,帝后“考察”归来。小太子依旧在宫门口迎接,礼仪无可挑剔,只是那双酷似萧景玄的凤眸里,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坚毅和自信的光芒。
萧景玄看着儿子,只说了两个字:“甚好。”
苏晚晚则依旧是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母后,她挤挤眼,偷偷问儿子:“快跟母后说说,那个‘应急锦囊’,你最后打开看了没?”
小太子微微红了脸,从书包里掏出那个原封不动的小册子,双手递还:“儿臣……未曾。”
苏晚晚接过册子,当着儿子的面打开。
只见里面第一页,用歪歪扭扭却充满鼓励的字体写着:
“宝贝别怕!相信你自己的判断!你比你想象的更厉害!——爱你的母后”
后面几页,全是空白。
小太子愣住了。
苏晚晚笑嘻嘻地揉了揉他的头发(这次成功得手):“看,母后早就知道,你根本不需要这个!”
小太子看着母后狡黠又温暖的笑容,又看看旁边父皇眼中罕见的温和,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又暖又涨。他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个真正属于七岁孩童的、毫无负担的灿烂笑容。
(史官记载:景和x年x月,南方霖、江二州大水,太子宸临危受命,处置得宜,民心安定,朝野称颂。帝后闻之,大悦。自此,太子之位固若金汤,盛世承继,再无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