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粤语诗)
文\/树科
当归!当归!当归啦
当归炖鸡
保你唔弱、盈亏……
海峡中线本冇
围岛常态当有
亮剑高悬点瞓?
当归!天地把控
激光电磁波动
卫星风光街景……
当归!台独违法犯罪
马骝睇到立案
思归同胞赞佢!
当归!身份证登录
前呼后拥领取
华夏仔女血脉……
当归!当归!当归!
啊哈啊,唔定添日瞓醒:
统一啦!嘻,冇揗鸡、惊青……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11.5.粤北韶城沙湖畔
《当归》:声韵、意象与政治寓言的粤语诗学重构
文\/元诗
【摘要】本文以树科粤语诗《当归》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其方言韵律、饮食意象、空间叙事三重维度,探讨方言诗歌如何将民俗语码转化为政治隐喻。诗中既为中药符号又作乡愁载体,粤语特有的声调韵律与军事术语碰撞出荒诞张力,最终在激光电磁波动炖鸡的意象拼贴中,完成对两岸关系的寓言式书写。本文借鉴巴赫金狂欢理论与福柯空间权力说,论证该诗通过俚俗化修辞解构传统政治诗歌的宏大叙事,开创了方言政治抒情诗的新范式。
【关键词】粤语诗;声韵政治学;意象转喻;空间叙事;狂欢理论
一、声韵的政治学:粤语声调与集体记忆的共振
当归!当归!当归啦的三叠呼告,在粤语九声系统里构成特殊的音韵矩阵。据清代《分韵撮要》记载,粤语保留中古汉语的入声韵尾[-p][-t][-k],而诗中反复出现的字属阴平声(第1声),与结尾的阴上声(第2声)形成声调落差。这种声韵设计暗合《诗经》呦呦鹿鸣的呼告传统,却通过方言音韵重构政治诉求。当标准汉语的被粤语替代,嗟叹语气词消解了官方话语的庄重感,恰如钱锺书在《管锥编》所言俗语可化庄语为诙谐。
诗中军事词汇的粤语转译更具解构意味。围岛常态当有围字读作阳平声(第4声),与后文(猴子)的俚俗称谓形成声义互文。这种处理令人想起黄节《粤讴》中俗曲对严肃议题的市井化表达,而睇到立案等粤语司法词汇的戏谑使用,实则是用广府茶楼闲话的语感消解军事行动的紧张感。正如宇文所安在《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指出,方言能指与政治所指的错位,往往产生比标准语更尖锐的批判性。
二、意象的转喻链:从药膳隐喻到身体政治
诗歌核心意象当归炖鸡构建了完整的转喻系统。在《本草纲目》中,当归被李时珍定义为血中气药,能领血各归其所,这个中医典故与华夏仔女血脉形成隐喻呼应。但诗人刻意将药膳烹饪与地缘政治并置:既指中医的阴阳平衡,又暗合《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政治哲学。这种转喻手法近似于庞德《诗章》中的文化意象拼贴,但更具岭南饮食文化特质。
诗中身体政治书写尤具创造性。(不虚弱)表面是食补功效陈述,实则对应台独违法犯罪的政治诊断。这种将地缘关系病理化的修辞,可追溯至梁启超《新民说》病夫喻指的传统,但粤语方言赋予其新的表现力:冇揗鸡(不颤抖)用广府俗语形容心理状态,与(胆怯)共同构成身体反应的政治隐喻。正如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俗语能赋予抽象概念以血肉,诗人通过饮食、身体等日常经验,将统一命题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体验。
三、空间叙事嬗变:从海峡中线到卫星街景
空间意象的层级推进构成诗歌的叙事脉络。海峡中线本冇的否定句式,暗合福柯异托邦理论中对法定界限的消解。而激光电磁波动卫星风光街景的并置,创造出海德格尔所称天、地、人、神四重整体的空间诗学。尤其一词的市井气息,与高科技监控意象形成微妙张力,这种处理令人想起本雅明对巴黎拱廊街的现代性观察。
诗歌空间叙事的独创性在于三维重构:地质层面的海峡中线、电磁空间的激光波动、数字领域的身份证登录,共同构成德勒兹所说的褶子空间前呼后拥领取的仪式化场景,又将虚拟身份认证转化为具身的集体狂欢。这种空间书写策略,既突破传统乡愁诗的线性时空结构,也超越政治抒情诗的二元对立模式,在天地把控的宇宙观与华夏仔女的血缘观之间建立新型叙事逻辑。
四、狂欢化修辞:俚俗话语对宏大叙事的解构
诗歌后段的狂欢化特征尤为显着。马骝睇到立案将严肃司法程序与动物意象嫁接,这种降格修辞符合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贬低化原则。而啊哈啊等感叹词的使用,使诗歌从政治宣言转向戏剧独白,恰如莎士比亚戏剧中丑角的插科打诨,在戏谑中揭示真相。
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的梦境转场:唔定添日瞓醒(说不定某天睡醒)的假设句式,将统一实现置于似醒非醒的朦胧状态。这种叙事策略暗合《庄子》的哲学命题,而字的轻笑语气,又将历史进程转化为生命体验的突然顿悟。较之传统政治诗歌的激情宣告,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反而更接近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境界。
结语
《当归》的诗学价值在于开创了方言政治抒情的新路径。诗人通过粤语声韵的韵律政治、药膳意象的身体转喻、多维空间的叙事重构、狂欢话语的解构策略,将两岸议题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诗学。这种创作实践既呼应了闻一多诗歌应带地方色彩的主张,也发展了宇文所安所谓微观政治抒情的理论可能。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中,该诗为如何处理政治议题的文学转化,提供了具有启示性的方言诗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