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燕赵弦歌

首页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红色苏联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重生国民千金拒嫁天王老公我就一昏君,能有什么坏心思?秦歌一曲大明第一吏从绝地求生开始的抗日神探包公传奇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燕赵弦歌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全文阅读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txt下载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8章 毋极清谈,安顿流民返曲阳(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汉代诗歌主流,是成熟典雅、被奉为“正声”的五言诗和承袭《诗经》的四言体,如《古诗十九首》与汉初韦孟的《讽谏诗》。

七言诗虽非绝迹,如汉武帝时的《柏梁诗》、张衡的《四愁诗》,但数量稀少,地位远不及五言,常被视为带有俗调或变”色彩,甚至与乐府、民间歌谣关联更紧密,难登大雅之堂。

崔琰闻言,朗声接过话头,他显然更看重诗歌本身而非形式窠臼:“子惠所言不差,七言一体,确乎少见。然正因其少见,更显其难能可贵!”

“七字成句,气韵流转更为酣畅,若以五言拘束,或难尽显其磅礴决绝之气!诗以言志,志达即可,何必拘泥于字句多寡?此诗之精神气骨,足以傲视当世诸多正声矣!” 崔琰性格刚直,更重内容实质,他对七言体不仅没有偏见,反而敏锐地察觉到字数多的优势。

张钧也点头附和崔琰:“季珪兄所言甚是。七言虽非主流,然观此诗,如江河奔涌,其势沛然莫之能御。尤其后二句,若非七字长句,焉能承载如此家国担当、生死决断之重?此体似疏阔,实蕴大气象!张郎君以此体抒此志,可谓相得益彰!”

“诗贵达意传情,不必拘泥形式,其文体或诗或赋,或四五言或六七言,在下以为并不重要。”张梁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在厅堂中回响,他环视众人,目光澄澈,继续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关键在于,文以载道,言以足志,以言承文,文言合一!”

此话一出,犹如投入平静池水的巨石,激荡起层层涟漪。

“文以载道,言以足志。”一直不曾发言的张钧,轻声咀嚼着这几个字,他已经接到朝廷征辟,即将入朝为官出任郎中,身为天子近臣,他并没有多说话,只是在细细品味。

上了岸的人都谨言慎行,北宋嘉佑二年的千年龙虎榜里,章衡独占鳌头,蟾宫折桂,却少有文章留世,反倒是官场不如意者,比如三苏与曾巩、张载等人,以文才留名。

“好!说得好!”崔琰猛地一拍案几,双目精光暴涨,率先喝彩!他性情刚直,最厌烦无病呻吟、堆砌辞藻的虚浮文风,张梁一番话与他师门的观点不谋而合。

“张郎君此论,切中时弊!诗赋文章,若不能为时为事,不能承载大道,纵有华彩千篇,亦不过是无病呻吟,徒费精神!此论当为圭臬!”他站起身,对着张梁一揖,“张郎君见识卓绝,不知师从哪位名儒大贤??”

张梁坦然道:“在下所学,乃家兄所授,并无师承名门。”

崔琰闻言,眼中精光更盛,抢步上前,声音带着期许:“既无师承,郎君可愿与我同门,共拜郑师门下?”

他口中的郑师,正是名震天下的经学泰斗、海内儒宗--郑玄郑康成!

郑玄之学,最重经世致用,力矫时弊。当世经学流于繁琐,一经说至百万言,郑玄删削冗杂,倡言“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其学与张梁所说的文以载道、为时着事之论不谋而合!

魏超在一旁听得真切,脱口问道:“崔先生,您所言郑师,莫非是北海康成公?!”

崔琰听他提起师尊名讳,肃然拱手道,“正是。”

“那可真是巧事!”魏超抚掌大笑,“前些日子,我与三郎抵足夜谈,曾问及他心中仰慕的师门。你猜他如何说?”他故意顿了顿,环视众人,“三郎道:太学清流、鸿都辞赋、乃至曲阜圣裔孔门……皆非其志!”

崔琰何等机敏,听魏超说巧事,又闻张梁竟连孔门都无意,心中已如电光火石般豁然开朗,目光灼灼地投向张梁,声音带着惊喜与期待:“那莫非是……?”

张梁迎着崔琰炽热的目光,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向着崔琰郑重一揖,朗声道:

“在下心之所向,正是拜入北海康成公门下,聆听教诲!”

“哈哈哈哈哈——!!!”

张梁话音未落,崔琰已是抚掌纵声长笑!那笑声洪亮酣畅,充满了“英雄所见略同”的狂喜、为恩师寻得高徒的欣慰,以及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契合感!

甄逸在一旁,见崔琰如此开怀,本不欲扫兴,但虑及现实,还是轻咳一声,谨慎提醒道:“季珪兄且慢欢喜。康成公自建宁二年(169年)党锢之祸起,为避嫌远祸,早已闭门谢客,罕少收纳新徒。此事…恐非易与,还需崔兄多费心周旋才是。”

崔琰的笑声戛然而止,脸上掠过一丝凝重,他略作沉吟,眉头微蹙,思索一小会儿后,脸上重新神采飞扬,甚至比方才更添了几分笃定与自信!

“无妨!”崔琰用力一拍胸膛,声音斩钉截铁,“我崔季珪,不正是党锢之后才蒙恩师收入门下的么?” 他眼中闪烁着智珠在握的光芒,“我稍后就修书两封,请成国(刘熙)与子尼(国渊)两位师兄代为美言,张郎君有如此经世致用之思、惊才绝艳之文,更兼心向郑学,其志可嘉!我相信,恩师若知张郎君才志,定会同意!”

见崔琰胸有成竹,众人便不再多言,话题自然流转到文事之上。

甄逸此时珍而重之地从绢布包裹中,取出张梁带来的七尺纸,向众人展示:“诸位请看,此乃张郎君新近研制的留侯纸,较之蔡侯纸,质地更匀,更宜着墨。前番张郎君也曾赠纸于我,可惜甄某一时技痒,竟悉数给糟蹋完了。”

他略带自嘲地笑了笑,“今日听闻苏家主言及张郎君在毋极,这才央他邀约,一为流民车马,二来嘛,实是心念此纸,一日不写便觉手痒难耐。”

崔琰取过一张,指尖细细摩挲,感受着那绵韧润柔的质感,抬眼看向甄逸,语带调侃:“仲道兄,今日你亲迎于大门,怕是有五分诚意,是冲着这留侯纸来的吧?”

甄逸但笑不语,算是默认,除了张梁与魏超,其余诸人皆好奇地取纸细观,啧啧称奇。

“留侯纸之妙处,你等一试笔便知!”甄逸吩咐侍女研墨备笔,随即转向张梁,笑容可掬,“张郎君,甄某有一不情之请……”

话音未落,便被崔琰截断:“既知是不情之请,那不说也罢!”引得在座几人都忍俊不禁。

甄逸佯怒瞪了崔琰一眼:“好你个季珪!还未成同门,便护起短来了?”他不再理会崔琰,对张梁恳切道:“甄某想请郎君留下两幅墨宝——就写那‘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文以载道,言以足志’两句,以作我书房里的镇斋之宝!”

此言一出,崔琰与刘惠立刻不依不饶起来。

“两句皆被你一人独得,我等岂非空手而归?”

“仲道,贪多嚼不烂,你只能择其一!”

厅中顿时起了小小争执,最终,甄逸得了长句,刘惠心满意足地分走了短句。崔琰则如愿以偿,索要了那令他击掌相和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直不曾说话的张钧,此时也含笑上前相邀。得知他即将入朝为官,魏超灵机一动,向张梁建议道:“三郎,何不将你那日劝说田先生出山时所言,书赠给张兄?我看就正合其志!”

张钧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田先生?莫非是辞官归隐的钜鹿名士田元皓先生?”

魏超点头,“正是!前番司隶有疫,大批流民涌入钜鹿,我曲阳城接纳了万余流民。彼时恰逢县令外出,县丞县尉新旧交替,县中无人主事。我三人便亲往田先生隐居处,恳请他出山代掌政务,以安黎庶。”

“哦?”张钧兴趣更浓,“不知是何等金石之言,竟能打动田先生?愿闻其详。”

魏超神色肃然,一字一句,清晰有力地吟诵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张钧听闻此句,整个人瞬间肃立,手上毫毛倒竖,仿佛有电光在背脊处通过!他即将踏入的,正是那庙堂之高——郎中一职,虽非显赫,却是天子近侍,出入宫禁,参赞机要,乃无数士子梦寐以求的清要之位。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八个字,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他因升迁而有些激荡的心上!它提醒着张钧,紫绶金章并非终点,而是以忧民之实,践履忠君之志的起点。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句更如洪钟大吕,在他心头震响。田丰先生何等人物?宁折不弯,因直谏不容于时而归隐江湖!其“忧君”之心未死,故能被此语打动出山。这忧君不是阿谀之态,实乃对社稷安危、国运兴衰的深切挂怀。

张钧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两句话,刻入肺腑骨髓!他整理衣冠,身姿挺拔如松,向着张梁郑重地一揖,“张郎君此言,字字如金玉坠地,句句似风雷激荡!钧不日将赴郎署,定将此言悬于座右,朝乾夕惕,夙夜匪懈!身居禁中,必思黎庶之艰难;他日白衣,亦怀家国之兴替!此语,非仅劝田公出山,更是钧点明前路之明灯!钧,深谢郎君赠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太吾传人响当当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游戏制作:论玩家为何又爱又恨宇宙职业选手直踏青云之巅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霸道首席嗜宠妻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乱世枭臣一不小心把地球弄炸了怎么办修仙界的捡尸人食梦貘手记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总裁令,头号鲜妻休想逃体坛之召唤猛将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怪物的新娘
经典收藏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圣雄之名王爷深藏,妃不露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乌龙召唤:冷情妈咪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大唐好相公续命大明朝三侠五义,开局反派小王爷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乱世才子特种兵之至尊高手七煞侍魂穿越水浒收好汉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朕实在太难了我在汉末当后浪
最近更新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从死囚到统帅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汉阙惊澜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诸位岳父别打了,公主已经怀孕了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一人修真传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燕赵弦歌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txt下载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最新章节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