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
邓鑫元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看着学生们抱着崭新的《智能机床编程》《农业大数据分析》教材匆匆赶课,脸上的笑容还没褪去,眉头又微微皱起。他心里清楚,课程改革只是撕开了突破口,行政效率低下、科研转化不畅等沉疴旧疾,才是阻碍学校发展的真正拦路虎。这些问题像盘踞在路中央的拦路虎,不彻底清除,后续的改革只会举步维艰。
“邓校!邓校!”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口传来,科研处处长老陈手里攥着一叠文件,额头上渗着汗珠,语气焦灼,“张强团队的智慧农业监测项目,申请经费跑了五趟财务处,还是没批下来!财务处说‘跨专业项目审批流程不明确’,让我们找教务、找院系盖章,一圈跑下来,章盖了七八个,钱还是没动静。”
邓鑫元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张强团队的项目是课程改革后第一个落地的学生科研项目,融合了农业、计算机、自动化三个专业的技术,要是卡在经费上,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其他跨专业项目望而却步。“走,去行政楼。”他话音刚落,就快步往行政楼方向走,老陈连忙跟上。
刚到行政楼大厅,就看到财务处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老师们手里都抱着一摞摞单据,有的在低头核对材料,有的在小声抱怨。“这都跑第三趟了,上次说缺院系证明,这次又说发票格式不对,到底要折腾多少次?”一位年轻教师的声音里满是无奈。邓鑫元心里更沉,径直走进财务处办公室。
办公室里,几位工作人员正围着电脑闲聊,桌子上的单据堆成了小山。财务处长老李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端着茶杯,慢悠悠地品着茶。看到邓鑫元进来,他才放下茶杯起身:“邓校,您怎么来了?”
“为什么跨专业项目经费审批这么慢?”邓鑫元指着门口的长队,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张强团队的项目,跑了五趟还没批下来,老师们的时间都浪费在跑审批、盖公章上,哪有精力搞教学科研?”
老李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搓了搓手:“邓校,不是我们故意拖,跨专业项目涉及多个院系,经费要拆分到不同账户,万一分配不均、账目出错,责任谁担?我们仔细审核,也是为了避免出问题。”
“出了差错我负责,但效率必须提上去!”邓鑫元的声音掷地有声,“现在各部门各自为政,审批流程像‘迷宫’,师生们跑断腿都办不成事,这不是行政服务该有的样子。”他当场掏出手机,拨通了分管行政的副校长孙明的电话:“孙副校长,马上到财务处来一趟,有重要工作部署。”
十分钟后,孙明匆匆赶来,看到办公室里的场景,又听了邓鑫元的话,脸色也变得严肃:“邓校,是我们行政部门工作不到位,没有梳理好跨专业项目的审批流程。”
“光认错没用,要解决问题。”邓鑫元环视四周,“我决定,在行政楼一楼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财务、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的审批权限,把分散的窗口集中起来。孙副校长,你牵头负责,一周内拿出方案,两周内必须建成启用。”
“一周?这时间太紧了吧?”孙明有些犹豫,“涉及部门多,场地改造、人员调配、系统对接,哪一项都需要时间。”
“时间紧才要抓紧!”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周强恰好路过,听到这话主动开口,“孙副校长,场地改造的事交给后勤,我马上安排人勘察行政楼一楼的空房间,三天内完成装修和设备进场。系统对接需要技术支持,我让信息中心配合你们。”
邓鑫元点头,又看向刚赶过来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丽华:“王副校长,教务部门要梳理教学相关的审批事项,把‘课程调整备案’‘教材立项审核’等高频业务纳入服务大厅,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和科研、财务的流程衔接顺畅。”
王丽华连忙应下:“邓校放心,我今晚就组织教务处开会,明天一早把梳理好的事项清单交上来。不过跨专业项目涉及教学资源调配,审批时得和院系沟通,这部分流程得明确责任,避免推诿。”
“责任必须明确!”纪委书记赵刚闻讯赶来,语气严肃,“服务大厅建成后,要制定‘首问负责制’和‘超时问责制’,每个审批事项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办结时限,所有流程公开透明。哪个部门推诿扯皮、超时办结,纪委就介入调查,绝不姑息。”
工会主席张兰也赶了过来,她看着财务处门口的长队,轻声说:“邓校,老师们对审批效率意见很大,工会收到不少反馈。服务大厅建成后,我们可以组织师生代表当监督员,定期收集意见,及时调整优化流程,让服务真正贴合师生需求。”
老李站在一旁,见各部门都表了态,脸色有些不自然,却也不得不说:“邓校,财务处会全力配合,把经费审批流程梳理清楚,安排骨干人员到服务大厅窗口办公。”
一周后,“一站式服务大厅”正式挂牌启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12个窗口整齐排列,“财务审批”“教务备案”“科研立项”等标识清晰醒目,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各事项的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可启用没两天,新的问题就来了——张强团队的经费审批虽然提交到了服务大厅,却因为“农业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对经费分配比例有分歧”,又被退回了两次,还是没办成。
邓鑫元接到老陈的汇报后,立刻召开紧急协调会。会上,农业学院院长周志强和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敏吵了起来。“这个项目是张强牵头的,他是农业学院的学生,核心技术思路也是农业监测,经费理应多给农业学院!”周志强拍着桌子说。
张敏立刻反驳:“没有我们学院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监测数据根本没法处理,智能算法也是我们老师指导的,经费分配不能只看牵头人!”
机械学院院长赵明诚在一旁叹气:“我们学院也参与了监测设备的研发,要是经费分配不合理,以后跨专业合作谁还愿意干?”
邓鑫元敲了敲桌子,打断了争论:“跨专业项目的核心是‘合作’,不是‘争利’。孙副校长,你牵头制定《跨专业项目经费分配管理办法》,根据各院系的参与程度、技术贡献、资源投入来确定比例,三天内定稿。王副校长,教学部门要建立跨专业合作协调机制,提前化解院系间的分歧。赵书记,把经费分配纳入服务大厅的公示内容,接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孙明和王丽华连忙应下,赵刚也表示会加强监督。三天后,《经费分配管理办法》出台,张强团队的经费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项目顺利启动。为了彻底杜绝推诿扯皮,邓鑫元又立下铁规矩:服务大厅各窗口每周汇总审批情况,超时未办结的,部门负责人要在全校行政工作会上做检讨;连续两次超时的,直接调离管理岗位。
这招立竿见影。服务大厅的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原本需要跑五六趟、耗时半个月的事项,现在最多跑两趟,三天内就能办结。老师们再也不用围着审批流程转,有了更多时间投入教学科研;学生的科研项目、社团活动申请也能快速落地,校园里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邓鑫元再次站在教学楼下,看着学生们抱着新教材匆匆赶课,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不远处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门口,再也没有了长长的队伍,师生们进出有序,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他的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但目光很快投向了科研楼的方向——科研转化不畅的问题还没解决,那只拦路虎,还在等着他去攻克。改革的路还很长,但他知道,只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