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停了,风却更紧了,卷着檐角的冰棱往下掉,发出 “叮咚” 的脆响,像谁在敲着冰做的铃铛。苏凝让赵晏扶她到窗边,兰姑姑赶紧在她背后垫了三层软枕,又裹紧了身上的驼毛披风。窗外的月光铺在宫墙上,像一层薄霜,远处的京城民居里,零星亮着几盏灯,昏黄的光晕在雪地里晃出淡淡的圈。
“你看那些灯……” 苏凝的手指在冰冷的窗棂上轻轻点着,声音里带着一丝向往,“那是西市的胡商在算账,是南城的绣娘在赶活,是寒门学子在苦读…… 每盏灯底下,都有一家子人盼着天亮。”
赵晏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夜色里的万家灯火像撒在地上的星子,明明灭灭,却透着股安稳的暖意。他想起去年江南水灾,百姓们在屋顶上举着油灯等救援,那灯火虽弱,却比宫里的任何珍宝都让他心惊 —— 那是求生的信号,是对朝廷的期盼。
“我刚入宫那年……” 苏凝的目光飘得很远,像是穿过了四十年的光阴,“在掖庭宫的柴房里,总听着宫外的梆子声想,那些有灯的人家,锅里是不是都炖着热汤?炕是不是暖的?孩子是不是能在娘怀里撒娇?”
那时她和阿芸挤在草堆里,冻得整夜睡不着,就数着远处的灯火说话。阿芸总说:“等咱们出去了,就盖间小屋子,窗台上放两盏灯,一盏照路,一盏等你回来。” 后来阿芸病了,临终前还拉着她的手说:“要是能看到百姓都有灯亮,我死也甘心。”
赵晏的眼眶有些发热。他从小在锦衣玉食里长大,从未想过 “一盏灯” 对百姓意味着什么。直到去年赈灾,他亲眼看见灾民捧着官府发的糙米,哭着说 “陛下让我们活了”,才懂母亲总说的 “民心比金子贵” 是什么意思。
“百姓要的不多……” 苏凝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字字敲在赵晏心上,“不过是锅里有米,身上有衣,孩子能上学,老人能看病。这些事看着小,却是天大的事。”
她想起先帝刚登基时,国库空虚,荣亲王主张加税,说 “先填国库,再顾百姓”。是她跪在先帝榻前,说 “百姓是水,国库是船,水干了,船也浮不起来”。后来先帝采纳了她的建议,减免赋税,鼓励农桑,才有了后来的盛世。
“你外祖父贪墨漕粮那年……” 苏凝的声音沉了下去,带着彻骨的寒意,“江南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挖野菜、啃树皮,最后易子而食。可你外祖父的粮仓里,屯着能救十万人的粮食,却等着涨价。那时我就想,当官的要是忘了百姓,还不如块石头 —— 石头还能给人垫脚,这样的官,只会压垮百姓。”
赵晏想起赈灾时看到的饿殍,想起那些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孩子,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儿臣绝不会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好……” 苏凝笑了,眼角滑下两行泪,落在披风上,很快凝成了小冰晶,“你要记住,民心就像水。” 她指着窗外的太液池,“你对它好,它就载着你的船;你对它坏,它就掀了你的船。”
她让兰姑姑拿来《贞观政要》,翻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一页,上面有她年轻时写的批注:“舟是江山,水是民心。舟再大,离了水,不过是块废木。” 赵晏小时候总觉得这话太深,如今看着那些在雪地里亮着的灯,忽然懂了 —— 所谓江山,不过是无数盏灯、无数个家、无数双盼着好日子的眼睛。
“去年江南水灾,你让赵瑜带粮去赈灾,做得对。” 苏凝的声音里带着欣慰,“百姓记着你的好,比什么都金贵。” 她想起赵瑜送来的奏报,说灾民们在泥里跪送粮车,喊着 “陛下万岁”,其实喊的不是皇帝,是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太平。
“有个老茶农……” 苏凝忽然想起什么,嘴角带着笑意,“在奏报里说,等水退了,要给你送新采的明前龙井,说‘陛下让我们活了,我们得让陛下尝尝甜头’。你看,百姓多实在,你给他们一颗糖,他们能记一辈子,还能还你一捧蜜。”
赵晏想起自己赏赐给老茶农的那套茶具,不过是寻常的瓷器,却被老茶农供在堂屋正中,说 “这是陛下心里有我们的证物”。他忽然明白,百姓要的不是金银珠宝,是尊重,是在乎,是知道皇帝心里装着他们的苦与乐。
“轻徭薄赋,不是说说的。” 苏凝的语气郑重起来,枯瘦的手指在窗台上写着 “民” 字,“要让户部的官去田里看看,算算种一亩地要花多少种子、多少力气,再定赋税;要让工部的官去修水利,别等水淹到脖子了才想起挖渠;要让吏部的官去查贪官,不管他是谁的人,只要害了百姓,就不能放过。”
她看着赵晏,眼里的光比月光还亮:“你当皇帝,不是要百姓怕你,是要百姓信你。怕你的,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恨你;信你的,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护你。”
赵晏想起周将军在北境说的话:“边关的兵为啥肯拼命?不是怕军法,是知道身后的百姓能吃饱穿暖,值得他们守。” 原来民心不仅在民间,也在军心、在官心,在这江山的每一个角落。
“儿臣记住了。” 他握紧母亲的手,那手虽凉,却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严惩贪官,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医看,绝不让他们再受饥寒。”
苏凝满意地点点头,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她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忽然觉得阿芸就站在那些灯火里,穿着蓝布裙,笑着对她说:“你看,咱们盼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风渐渐小了,月光更亮了,把那些灯火照得愈发温暖。苏凝的呼吸慢慢平稳下来,嘴角带着安详的笑意,像是看到了无数百姓在田埂上劳作、在灯下欢笑,看到了这江山的春天,正顺着民心的河流,慢慢铺展开来。
赵晏站在窗边,望着母亲鬓角的白发在月光里泛着银辉,忽然明白,所谓民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一碗热粥,一件暖衣,是皇帝夜里想起他们时,心头那点沉甸甸的牵挂。守住这份牵挂,就是守住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