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虽然有人私下议论,但明面上,并无什么不好的流言。
真正有些坐不住的,是那些与徐云父母辈有些宿怨。
或是自身子嗣与徐云存在隐性竞争关系的少数人。
徐家是个大家族,但说小也小。
修士也就一千多人。
尤其修士们记性都好。
同族之间,尤其是长脉一支,大多都互相熟悉。
老一辈人之间,甚至还有些没解开的旧怨。
不过,他们倒也不敢明着做什么。
只是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难免会冒出几句酸溜溜的话。
“啧啧,这都快五年了吧?还在‘闭关’?”
“当年永城长老天赋那么出众,从闭关到成功,也才用了五年。”
“这徐云……该不会真应了那句‘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色’吧?”
“神魂强是好事,可要是强到找不到定府的‘那个点’,反而成了拖累。”
“我听我爷爷说,定府这一步,很多人一辈子都感应不到那个点,卡死在这关的也不少。”
“应渊和云芬这几年没少往山巅跑,做父母的,孩子一直闭关,心里肯定着急啊!”
“这要是失败了,神魂受损,别说开辟紫府没指望,恐怕连现在的修为都要倒退,那笑话可就大了。”
这些话语,自然传不到闭关的徐云耳中,也极少会在徐应渊夫妇面前提起。
倒是这些年在云梦山处理事务的大长老徐鸿岳耳目灵通,对此心知肚明。
但也并未出手压制这些杂音,只要不越线,些许议论在家族内部也算常态。
压力,有时候也能成为动力的一部分,虽然这压力暂时还影响不到洞府内的人。
当年徐永城开辟紫府,因某种原因家族并未公开,可徐云开辟紫府,在徐家可不是什么秘密。
春去冬来。
又是五个月过去。
这一日,余云芬和以往一样又提着食盒来到玄月洞外。
看着石台上上次放置的、已然灵气散尽的糕点,轻轻叹了口气。
身旁的徐应渊取下腰间酒葫芦,饮了一口。
目光复杂的看向【玄月洞】。
就在这时。
一直沉寂的玄月洞,内部那平稳了数年的灵力波动,忽然……动了一下。
这动的极其微弱,若非徐应渊与余云芬心神时刻系于此处,几乎无法察觉。
两人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与骤然亮起的希望。
洞府之内。
那片浩瀚的识海中央。
徐云那凝聚了四年养神的神魂意识。
如同在无垠黑暗中撒网许久的渔夫,终于在某个瞬间。
捕捉到了一丝迥异于周围虚无的“涟漪”。
“呼,终于……”
“找到了!”
没有犹豫,徐云全部的心神,伴随着磅礴如海的《碧海潮生诀》灵力。
如同找到了目标的洪流,朝着那一点。
缠绕而去。
【定府】。
开始!
那“灵机”被神魂与灵力触碰的瞬间,并未反抗,反而传来一股巨大的吸力。
就像一个饥饿了无数年的饿鬼,疯狂汲取着徐云的神魂之力和灵力。
徐云紧收心神,不急不躁。
依照法诀。
稳稳将自身神魂印记,一丝丝的铭刻在这虚无的“基点”之上。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力,对神魂的控制力要求达到了极致。
那“基点”的波动时而剧烈,时而平缓,徐云必须随之调整。
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操控一叶扁舟,不能有丝毫差错。
得益于修炼《养神筑念诀》带来的掌控力,以及宁神玉几乎在每时每刻抚平着神魂因高强度输出而产生的疲惫与躁动,这让徐云始终保持着灵台的清明。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只是一瞬,又仿佛是好几年。
当最后一丝神魂印记成功烙印其上时,那原本虚无的“基点”猛地一震。
骤然稳定下来,散发出与他性命交修的稳固气息。
定府!
成!
就在定府成功的刹那,徐云福至心灵,毫不犹豫地将早已准备在舌下的【紫灵丹】剩余药力彻底引动。
同时。
另一枚散发着氤氲紫气、专门用于此刻的【紫极孕神丹】也自他怀中飞出。
服下之后,药力在体内化作一道紫色流光,融入那稳固的“基点”之中。
两股强大的药力,结合徐云自身浩如烟海的灵力与神魂之力,如同开天辟地的第一道神雷,轰然爆发!
“轰——!”
徐云只感觉识海剧烈震荡,神庭穴深处。
那被烙印的“基点”仿佛化为了一个吞噬一切的黑洞,旋即又猛地向外膨胀、开辟!
在那混沌未开的识海虚无中,一座宫殿的虚影正以那稳固的基点为核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凝聚、构筑!
基石深扎。
廊柱擎天。
飞檐斗拱。
琉璃瓦熠熠生辉……
每一寸构建都汲取着【紫灵丹】的开辟之力与【紫极孕神丹】的孕养之能,更燃烧着徐云自身深厚的积累。
这座宫殿并非金碧辉煌的世俗皇庭,而更显古朴、宏大、威严,通体流转着深邃的紫色霞光。
与《碧海潮生诀》的湛蓝灵光交相辉映。
当最后一片瓦当凝聚成型,整座紫府宫殿轰然落成,稳固地屹立于神庭穴识海之中。
就在宫殿铸成之际。
忽然。
徐云的意识被无限拔高。
明明肉身还稳坐于【玄月洞】内。
可“视线”在这一刻却穿透了厚重的石壁,看到了洞府外的景象。
树下,余云芬正捏着衣角,徐应渊看似喝着酒,目光却死死锁在洞府石门上。
视线继续延伸。
看见灵田里,几位炼气期的族弟正小心施展云雨术,水滴均匀洒在青禾苗上。
饲兽谷那边,管事大声吆喝着,指挥人手投喂躁动的火犀牛。
更远处,炼丹房的窗户飘出袅袅青烟,隐约传来长老训斥弟子控火不当的呵斥声……
整个云梦山,方圆数十里内,族人劳作、修炼、交谈的种种细节。
如同画卷般在他眼前展开,事无巨细,尽收心底。
与此同时,徐云感觉自己的思维从未如此清晰、迅捷。
以往修炼中那些晦涩难明、如同隔着毛玻璃般的关隘瓶颈,此刻变得透彻,触手可破。
最先产生反应的,是一直困在第三层大成、迟迟无法突破的《养神筑念诀》。
关于第四层“炼精钢成白银”的法诀要点,过去总觉得隔了一层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此刻,无数灵感纷至沓来,以往积累的诸多困惑瞬间冰消瓦解。
他原本如精钢般坚韧的神念,在紫府初成的玄妙洗礼下。
开始了自主的提纯与蜕变,向着“白银”阶段稳步迈进!
瓶颈已然松动,突破第四层只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这一刻,神魂与天地交融,思维洞察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这个时候,眼看【养神筑念】第四层就要突破,可这个时候徐云果断停下参悟这道功法。
转手开始将自己在筑基时所学的灵术一一参悟起来。
最先参悟的,便是他主修的《天河剑诀》。
这门剑诀乃是他机缘所得的一道地煞小神通。
其下共有三道延伸灵术,而每一道延伸灵术之下。
又衍生出数十道精妙法术,共同构成了这套剑诀的完整体系。
徐云在筑基期时,已将其前两道延伸灵术修炼至一定火候。
第一道【渊虹分浪】,也是徐云领悟最深的一道灵术。
此术重在“分”与“破”,剑出如渊中惊虹,擅长以点破面,攻坚摧锐。
第二道【雾锁寒江】,此术乃是徐云在梦山练成。
此术则重在“困”与“蚀”,如大雾弥漫江面,用于控场与削弱对手。
而此刻,借助神游物外,神思清明远超以往的状态。
徐云是要一鼓作气彻底领悟并初步掌握那一直难以触及的第三道延伸灵术,并尝试将三者初步融合。
真正练成“天河剑诀”,这道小神通!
神通是术法四境,“势”的延伸,施法之时,修士能借由法术。
将自身功法之威发挥至极致,甚或超乎该法术本具之力。
达此境者,口出法成,恰似顺应天道大势,是以名之曰“势”境。
神通“势”境,乃是术法修炼道路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岭。
对于修士而言,练就一门神通,其意义远非掌握一门强大法术那么简单。
这代表着对某种“道”的初步理解和运用,是自身道途的具象化延伸。
法术神通乃是护道之基。
修仙界弱肉强食,争斗无处不在。
一门强大的神通,往往能决定斗法的胜负,乃至生死。
寻常法术威力固定,受限于修士自身灵力多寡与精纯程度。
而神通则不同,它更侧重于“意境”与“法则”的引动。
施展神通时,修士能借其调动天地间相应的灵气,引动一丝微弱的法则之力。
使得威力倍增,甚至能跨越小境界对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