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孙权,承父兄基业,据有六郡,民心依附。但水军虽利,陆战却非所长,且近年来与君侯交锋,连遭挫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已不足虑,偏安一隅或可,欲图天下则难矣。”
“至于西凉马超、韩遂,勇则勇矣,但有勇无谋,内部不和,经潼关之败,已难成气候。汉中张鲁,益州刘璋,皆守户之犬耳。”
诸葛亮一番纵论,将各方势力优劣剖析得清清楚楚,听得刘骏频频点头。
刘骏听得入神,身体不自觉前倾,追问道:“先生洞若观火。依先生之见,骏欲平定天下,当先南图江东,还是北定中原?”
这个战略在徐州内部一直争论不休,一方认为,当先灭曹操,统一北方,再从北往南,夺取天下。
另一方认为,曹操势大,应先灭江东,断后顾之忧,方可全力对付曹操。
理论上讲,刘骏倾向先灭江东,再灭曹操。
但自古以来,北方一统,则天下基本大定。反观自南往北,唯朱元璋成事。
故此,刘骏一时也是拿不定主意。
诸葛亮对此当然心中有数,此战略,他不止一次听徐庶与贾诩讨论。
两人甚至一早就问过他。
只不过,他从未表态。
如今刘君侯亲问,自然是该回答。
只见诸葛亮羽扇轻摇,摇了摇头:
“君侯现有疆域,自辽东至徐州,南北狭长,成半弧将曹操势力包围于兖、豫、冀等州。此势看似有利,实则隐忧暗藏。”
刘骏神色一凛:“请先生明示。”
“战线过长,兵力必然分散。曹操若集中精锐,择一要点猛攻,比如青州或徐州北部,一旦突破,则我军南北联系被切断,首尾不能相顾,危矣。”
刘骏深吸一口冷气,深以为然。
这个问题,他麾下田丰、沮授也曾隐晦提过,但都不如诸葛亮剖析得这般透彻、惊心。想必是心有顾虑,不好明言。
刘骏大概能理解他们的心思,想了想,问道:“那先生之意——是应趁曹操新挫,集中力量,先一统北方,解决此心腹大患?”
诸葛亮再次摇头。
“不然。曹操势力雄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若据坚城而守,我军与之全面决战,纵能胜,亦必是旷日持久,两败俱伤之局。
届时,空耗钱粮兵力,反令荆州、江东乃至西凉坐收渔利。”
刘骏眉头紧锁:“如此,进退两难,该当如何?”
诸葛亮羽扇一顿,目光灼灼,沉声道出他思虑已久的战略:
“亮为君侯谋,核心当在于‘先固根本,缓图进取’。”
“第一步,先固冀北,连络幽燕。全力经营新得之冀州北部、幽州之地,屯田积粮,安抚流民,训练新军,将此化为稳固后方,如同昔日之淮泗根基。同时结好塞外部落,稳定边境。”
“第二步,暂稳曹操。维持现有和约,通过商务、外交等手段,麻痹曹操,使其暂不视我方为首要大敌。”
“第三步,南下图江东!待根基稳固,水军练成,便可趁孙权新败,人心不稳之际,以雷霆之势南下,一举荡平江东,以图据地基之利,使我方势力南部连成一片,再无后顾之忧!”
“第四步,西联马超,南结刘表。可遣使联络凉州马超,许以利益,使其牵制曹操西线。同时与荆州保持友好,或暗中支持刘备,使其掣肘曹操南境。”
“最后,待时机成熟,北方底蕴深厚,南方已定,便可挥师西进,北渡黄河,以泰山压顶之势,扫清群雄,则天下可定,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语速平稳,却字字千钧,将每一步的可行性、关键节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之策,一一阐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刘骏听得心潮澎湃,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清晰的天下蓝图。
大方略说完,刘骏又问细节,诸葛亮一一分析,让他的思道越发清晰。两人更是越谈越是投机,从战略规划到内政民生,从人才选用到军事编制,竟浑然忘了时间。
直到窗外天色渐暗,周仓忍不住在门外提醒:“主公!府中庆功宴已备好多时,徐贾两位先生及各位将军都在等候主公!”
刘骏这才恍然惊醒,从与诸葛亮的畅谈中回过神来。
他一把拉住诸葛亮的手,大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孔明,快随我回府,今日定要与你痛饮,也让诸位同僚见识先生风采!”
不由分说,刘骏拉着诸葛亮便往外走。
镇国侯府,灯火通明,盛宴已开。
文武百官,济济一堂。
刘骏携诸葛亮直入大殿,顿时引来所有目光。
徐庶当即宣布庆功宴开始。刘骏先是依功论赏,对此次北征及留守众臣一一封赏。
重赏之下,众将欢腾,气氛热烈。
封赏既毕,刘骏起身,举杯环视众人,朗声道:“诸位!今日有三喜:一喜吾再添一子一女,可合而为好。我欲取名刘骁予二子,取名刘欣予三女。”
众人连声叫好。
“二喜!大军凯旋!袁逆授首,幽州归心!黎民得脱兵燹之苦,终得安枕!”
“今日之功,皆赖诸位文士同心戮力、亦赖众将士血染征袍!吾代天子、代天下苍生,谢过诸位!”
刘骏深深一揖,众文武连忙还礼。
礼毕,刘骏环视众人,扬臂高呼:“骏兴义兵,非为权贵,唯愿日月昭昭耀华夏,江河荡荡卫汉疆。
诸位!现群雄割据,百姓流离。我辈男儿,当提三尺长剑,荡平乱世,再兴大汉!”
再兴大汉?这是欲效光武旧故!
众人眼神互视,渐觉热血沸腾,纷纷单膝跪地,拱手高呼:“我等愿随主公,荡平乱世,再兴大汉!如违此誓,天人共戮!”
“诸位快快请起。”刘骏双手虚扶。
待众人起身,刘骏拉起诸葛亮的手,引到众人面前:“还有一喜。赖元直引荐,本侯得遇大贤!”
众人目光纷纷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从容微笑,微微颔首。
刘骏引见诸葛亮大声道:“琅琊诸葛亮,字孔明,胸有韬略,腹藏良谋。前番一信定琅琊,出使江东、荆州亦建功勋。今日与我一席谈话,更令本侯茅塞顿开!足见其大才!”
他目光转向诸葛亮,郑重道:“孔明先生,我欲拜你为左军师,位同元直、文和,参赞军机,总揽政要,望先生万勿推辞!”
诸葛亮整衣冠,离席,向刘骏深深一揖:“亮,一介布衣,蒙君侯不弃,委以重任。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唯鞠躬尽瘁,死尔后已。”
此言一出,等于正式认主。
满堂文武,无论先前是否知晓诸葛亮,眼下见到主公如此看重,且观其人气度不凡,皆纷纷举杯祝贺:
“恭喜主公,再得良才!” “贺喜孔明先生,得遇明主!”
殿中气氛,达到高潮。
刘骏看着殿下躬身效忠的诸葛亮,心中豪情万丈。
卧龙已入彀中,这天下棋局,我刘仲远,要开始落子了!
曹操!刘备!孙权!何人要试我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