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血战的代价,让新常山的高层彻底清醒。
西海岸的广袤与部落的彪悍,意味着单纯依靠军事征服来统一明洲,不仅代价高昂,且过程漫长,极易陷入无休止的治安战泥潭。
赵广与成公英、徐越等人经过连日密议,最终制定了一项名为“定鼎”的长期战略,旨在以非军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武力威慑,最终实现明洲的形式统一。
核心策略是经济文化捆绑,构建藩属体系。1. 贸易同盟网络: 不再试图直接统治每一片土地每一个部落,而是构建一个以明汉王国为核心,辐射整个明洲的贸易同盟体系。
王国利用其技术、物资(盐铁、布匹、工具)和庞大的市场优势,吸引各地部落、甚至南方城邦加入这个体系。
加入者需承认明汉王国的宗主地位,遵守基本贸易规则,即可享受关税优惠、技术支持和军事保护(对抗其他未加入的势力)。
2. 水路交通霸权: 加速“双海贯通”工程。集中力量建设连接东西海岸的沿海补给链和内陆水陆联运线。
一旦王国舰队能自由航行于东西两岸,便掌握了明洲的经济命脉和军事机动能力,任何试图挑战的势力都将面临来自海上和内陆的快速打击。
3. 技术梯度优势:格物院的研究成果,如改良农具、棉纺技术、医药等,将有控制、分层次地向同盟成员输出。
保持核心军事技术(如蒸汽船、强弩、火药)的绝对垄断,形成技术代差,使得任何挑战都显得徒劳。
4. 文化软性同化: 加大宣化院投入,鼓励(并提供资助)同盟部落派遣子弟至新常山大学或各地官学学习。毕业后,他们往往能回到本部担任要职,成为亲汉力量。
同时,汉商的流动,汉式物品的普及,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
在定鼎策的指引下,明汉王国这架曾经以战争为常态的庞大战争机器,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却意义深远的转型。
曾经,王国的版图扩张几乎完全依赖于连绵不断的军事征伐,士兵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为国家的荣耀和疆域的拓展而战。
然而,随着定鼎策的颁布,这一切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规模的军事征伐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国家发展策略。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促进和平与繁荣,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来实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商队往来变得日益频繁,商人们带着珍贵的货物穿越国境,将明汉王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特产带到远方,同时也将异国的香料、宝石和工艺品带回国内。
这些商队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加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使节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明汉王国派遣使者前往邻国,不仅是为了建立外交关系,更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使者们在外交场合上交流治国理念,签订和平条约,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们也带回了关于农业、水利、建筑等领域的先进知识,这些知识被迅速应用到国内的发展中,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技术交流成为这一时期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明汉王国的学者和工匠们开始与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他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升,还吸收了外来的建筑和工程知识,使得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此外,医学、天文、数学等领域的知识交流也促进了国内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提升。
在定鼎策的引领下,明汉王国的转型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的收缩,更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一转型为明汉王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稳定,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天启二十五年至三十年,“定鼎策”效果逐渐显现:
西海岸: 在史柱军事胜利的余威和贸易利益的诱惑下,特里吉特联盟残余势力及周边大部分部落陆续加入贸易同盟。
这一时期,西海岸见证了历史性的转变。吕通的舰队巡航西海,不仅确保了汉人对沿岸制海权的掌握,还为海上贸易提供了安全保障。
临西城,作为汉人势力在西海岸的重要据点,逐渐发展成为西海岸的贸易和行政中心。城内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从丝绸、瓷器到香料、宝石,应有尽有。
港口的繁忙景象,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此外,汉人还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西海岸的农业产量大幅提升,为整个地区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内陆盆地及野牛原: 彻底郡县化,汉民比例显着提高,畜牧业和农业蓬勃发展,成为王国的粮仓和牧场。
这一时期,内陆盆地及野牛原地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汉人移民的大量涌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田被开垦,牧场被扩大,粮食产量和牲畜数量都显着增加。汉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也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更加多元和丰富。
王国的粮仓和牧场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通过贸易将多余的粮食和牲畜输出到其他地区,为王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南方玛雅潘联盟: 面对汉人无孔不入的经济渗透和联盟内部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加剧的矛盾,一些边缘城邦开始私下与明汉王国接触,寻求支持。
这一时期,南方玛雅潘联盟的局势变得异常复杂。汉人的经济渗透,使得联盟内部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城邦开始依赖汉人的商品和市场。
同时,联盟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了严重的内部矛盾。一些边缘城邦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明汉王国的支持,希望通过外部力量来平衡联盟内部的权力结构。
明汉王国则采取了谨慎的策略,提供有限的援助,以加剧联盟内部的矛盾,从而削弱其整体实力,使其无力北顾。
北方冰原及东南沼泽: 这些环境恶劣、价值不高的地区,王国仅满足于建立零星据点,宣布主权,并通过贸易同盟与当地稀疏的部落保持松散联系。
在这些边远地区,王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这些地区的开发价值并不高,因此王国并没有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开发。
然而,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全和稳定,王国在这些地区建立了零星的据点,以宣示主权。
同时,通过与当地部落建立贸易同盟,王国保持了与这些地区的松散联系。这种策略既保证了边境的和平,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至此,明汉王国虽未在明洲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建立直接统治,但通过经济、文化、技术和军事的绝对优势,以及精心构建的藩属体系,已然成为这片大陆上无可争议的霸主。
从新常山到临西城,从北部冰原到南方雨林边缘,汉家的影响力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