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云雾村的养生蔬菜研发中心。小宇正对着视频通话,屏幕里是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基地——戈壁滩上建起的智能大棚里,嫩绿的“云雾养心菜”长势喜人,当地的农户正按照他指导的方法查看叶片湿度。
“马大哥,这批菜的关键是控制昼夜温差,夜间温度要保持在15度以下,这样黄酮含量才能上去。”小宇指着屏幕上的传感器数据,耐心地讲解。视频那头的马大哥连连点头:“多亏了小宇老师,我们这戈壁滩也能种出‘救命菜’了!”
这是云雾村在全国建立的第十八个分基地。三年前,小宇、小诺和小石头带着“菜能救命”的理念走出大山,从新疆的戈壁到海南的橡胶林,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江南的水田,他们把云雾村的种植技术和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地复制到各地,让养生蔬菜在不同的土壤里扎下了根。
“宇哥,内蒙古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出来了,你看看可行吗?”助理小王拿着一份报告走进来。小宇接过报告,指尖划过上面的数据图表,眼里闪过一丝兴奋:“这个方案很好,用我们培育的耐盐碱番茄和改良剂结合,应该能让盐碱地变成‘金土地’。”
与此同时,小诺正在北京的“云雾养生研究院”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做培训。她穿着白大褂,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养生蔬菜的临床数据。“根据我们的研究,‘降脂芹菜’中的芹菜素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对高血脂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显着。”小诺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台下的医生们认真地做着笔记。
这几年,小诺牵头成立了养生研究院,联合全国几十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用科学数据证明了养生蔬菜的食疗价值。“我们不仅要让大家知道菜能养生,还要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能养生。”小诺常说。研究院还开发了线上咨询平台,每天为上万名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小石头则在杭州的“田园自然教育总部”忙碌着。他穿着休闲装,正在给一群幼儿园老师培训“蔬菜课堂”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让他们观察蔬菜的生长、品尝自己种的菜,来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小石头一边说,一边展示着孩子们的蔬菜主题画作。
如今,小石头的自然教育模式已经走进了全国上千所学校。他编写的《田园自然课教材》被列为国家义务教育推荐读物,“小农夫菜园”也成了很多学校的标配。“看到孩子们因为蔬菜而爱上自然、关注健康,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小石头笑着说,眼里满是温暖。
中午时分,云雾村的总基地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分基地代表。他们穿着统一的工装服,在菜田里参观学习,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基地去年的‘富硒萝卜’销售额突破了一千万!”来自山东的基地负责人兴奋地分享着成果。“我们的养生民宿天天爆满,游客都说来了就不想走!”海南基地的代表也抢着说。
小宇、小诺和小石头站在菜田旁,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还记得当年李医生说,‘菜能救命’的理念要传遍全国,现在我们做到了。”小诺轻声说。小石头点点头:“是啊,这不仅是我们三个人的梦想,更是所有云雾村人的梦想。”小宇望着远处的山峦,眼里闪着光:“不,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让‘菜能救命’的理念走向世界。”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云雾村的每一个角落。菜田里的蔬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村庄歌唱。村民们摆起了长桌宴,桌上摆满了用各地分基地蔬菜做的美食——新疆的养心菜沙拉、海南的苦瓜炒蛋、山东的萝卜炖排骨……每一道菜都承载着“菜能救命”的故事。
李医生拄着拐杖走来,看到三个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们,你们做得很好。”李医生的声音里满是期许,“田园不仅是我们的根,更是我们的未来。希望你们能继续坚持初心,让更多人因为蔬菜而健康,因为田园而快乐。”
夕阳渐渐西沉,云雾村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星星撒落在田野间。小宇、小诺和小石头坐在菜田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冰镇的蔬菜汁。他们知道,云雾村的故事还在继续,这场“都市归田园”的旅程,已经成为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健康革命。而他们,将继续带着“菜能救命”的理念,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