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刘红英和老板商量好价格,顾明惠付好钱,顾春霞三人才姗姗来迟。
“姐,价格谈好了?”
顾春霞把顾明惠拉到一旁,小声地问了句。
那老板看到她们过来,脸上的褶子都快笑出来了,肯定是成单了。
顾明惠点了点头,“谈好了,妈自个谈的价,四百一,定金都已经付过了。”
整整砍下来一百块钱。
顾春霞默默地吸了口气,还是她姨厉害,她最多砍到四百五、四百六的样子。
再往下砍,她的脸皮子还是太薄。
其实,刘红英还想砍到四百,省个十块钱,砍成整数,但老板说什么都不肯答应。
宁愿卖不出去、也不答应降价的那种不肯答应。
她只好换了个要求,“我们几个是骑着三轮车过来的,你帮我们把洗衣机送到家。
我们就把剩下的尾款付了,要不然我们带不回去,只能第二天过来取,到时候才能付尾款。”
这钱,肯定是早日到手,才是最安全的,老板也不缺这十块钱的定金,缺的是四百的尾款。
他一口答应了下来,“那你们等会回家的时候,招呼我一声,我现在让人去取车。”
他这里是有送货的三轮车的,不是每个顾客来买家电,都有车子能一起带回去。
为了能够更好地成交,老板专门买了辆三轮车,提供免费上门送货的服务。
刘红英应了下来,她跟顾明惠出了店门,往街区里去,打算买点东西。
有顾春霞三个人在,老板不担心他们跑了。
真要是跑了,他也没有损失,最多浪费了几口茶水,但也收获了十块钱定金。
街区,来往的路人没有之前那么多。
刘红英去了内衣店,她给自己和顾卫国挑了两三件秋衣秋裤,还有内裤、袜子之类的。
顾明惠没有想买的衣物,只一味地等着付钱,做个合格的Atm机。
最初,刘红英是不让顾明惠付的,她觉得女儿这次回来,花了快一千多,不老少了。
“妈这里有钱,妈自个付,不用你付,你的钱好好存着,小珺和元宝现在还小。
等她们长大了,读书、结婚,花钱的地方就多了,你得多存点钱。”
她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养大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和一个侄女。
除了老四没办法以外,其他三个孩子,她和老头子都供她们读过书、认过字。
这都快是村里的‘独一份’,不少姑娘都羡慕顾明惠和顾春霞有机会读书。
哪怕没能继续读下去,但她们俩好歹不是‘睁眼瞎’,出门认不出厕所的文盲。
顾明惠坚定地把钱塞到老板娘手里,转身对刘红英说,“妈,我一年到头也回来不了几次。
趁着好不容易回趟家,你就让我尽尽孝心。
等我不在家,出去挣钱了,你想让我帮着付,我都没办法帮你付。”
接过钱的老板娘数了数,又找出零钱递给顾明惠,帮衬着说了句。
“婶子,你福气好,闺女孝顺,你就收着呗,别冷闺女的一片心意。”
刘红英乐呵呵地接过红色塑料袋,里面装着她刚才挑中的衣服,“我闺女从小就懂事。
六七岁在家里扫地、洗碗,等大一点,十一二岁就开始上灶台、洗衣服,我早享她福了。”
其实顾明惠这样年纪的孩子,差不多都是七八岁就开始干活,更大一点就得下地。
只有那不做人的家长,才会让孩子刚会走路就学着干活。
至于娇宠,他们家还没这个条件。
老板娘也没扫人兴致,笑着附和了句,“婶子,那你这福气可是长长久久。”
刘红英买完衣服,就和顾明惠一起出了店门,路上买了点瓜子、花生、小饼干之类的零食。
家里孩子多,多准备点吃的,不会出错。
哪怕孩子不吃,大人也能吃着零食,唠唠嗑,联络联络感情。
拎着大包小袋,她们看了下日头,时间差不多,打算回家,到了家电店,喊上顾春霞三人。
又跟老板打了声招呼,就要带着一家人往三轮车停靠的地方去。
路上。
顾明惠和顾春霞说说笑笑,陈玉莹一手牵着顾春霞,另外一只手里拿着零食。
没吃,但就是舍不得放下,握在手里。
顾文安手里拎着一大袋东西,他走得快,在前头,打开驾驶室的门,把东西放进去。
就在车门口等着刘红英几人,他今个买了点酥糖,打算晚上饿的时候吃。
刘红英一行人走得不慢,很快就到三轮车这。
顾文安把陈玉莹抱进驾驶室,只等刘红英三人上车,就能开车回去。
刘红英刚上车,背坐在小板凳上,低头整了整帽子和围巾,抬头间忽然不知看到了什么。
原先脸上的笑顿时消失了,眉头也皱了起来。
顾明惠见状不知所以,开口询问,“妈,怎么了?”
刘红英面露难色,“我好像看到朱婶家的小孙子亮亮,有个我没见过的人正拉着他。”
亮亮才六岁,是朱婶的独子的独子,家里人宠得不行,但是这孩子一点都不‘骄横’。
反而特别懂事,每次见到她来买茶叶,都会乖乖打招呼,时不时还会给她吃糖。
在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追着家长要糖吃,难得有个‘大方’的,谁见了都喜欢。
顾春霞顺着视线看过去,见亮亮没反抗,狐疑道,“妈,会不会是朱婆婆家的亲戚?
现在正是过年期间,有你没见过的亲戚来照顾亮亮也是正常的,没什么好奇怪的。”
刘红英依旧眉头紧锁,再三思索后,还是觉得不放心,直接从三轮车上跳了下来。
丢下一句话,“我去看看,你们先别动。”,就快步走上去,最后还小跑了起来。
顾春霞刚想喊住刘红英,就被顾明惠捂住嘴,“别喊,要真是人贩子,那就打草惊蛇了。
我上去看看,你和文安在这待着,看好玉莹,孩子身边得留人,知道不?”
她不放心她妈,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哪能干得过年轻人,虽然那人看着挺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