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医局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正式开张。前来求诊的百姓络绎不绝,一切看似步入了正轨。
这日,医局来了一位衣着体面,面色谦恭的管家,指名要见主事。春华出面接待。
“这位管事,不知有何见教?”春华客气地问道。
那管家连忙躬身行礼:“春华姑娘安好。鄙人是翰林院于成敏于大人家中的。我家夫人前些时日偶感风寒,咳嗽迁延,心中不安,特命小人前来,恳请医局的高明大夫,能否劳驾一位,过府为夫人诊视一番?诊金药费,绝不敢吝惜。” 他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春华心中了然。于成敏经历上次大难,能保全自身已属万幸,如今对云昭翎和太子一系自然是感恩戴德,唯恐再惹是非。他夫人周氏身体经历上次下毒事件本就弱,经历惊吓后又逢严寒,旧疾复发也是可能。
此番请医,示好与求助的意味。之前多次,便想要亲自登门拜访感谢!
她神色缓和,微笑道:“管事客气了。医局本就有出诊之例。只是今日坐诊大夫皆在忙碌,且需了解夫人具体病况,方能安排最合适的人选。不如您先详细说说夫人近日症状,我们记录在案,稍后禀明小姐和陈先生,再做安排,您看可好?”
那管家连声道好,详细描述了周氏咳嗽、气短、夜间尤甚等症状,态度极为配合。
春华将情况记录下来,送走管家后,便去寻陈师兄商议。
陈师兄听完,沉吟道:“于夫人体质孱弱,心绪曾受重创,此次咳嗽恐非单纯外感,可能与惊悸伤神、气血失调有关。寻常驱风散寒之药未必对症,需得仔细辨证。”
他看向春华,“此事你处理得极为妥当。于家如今态度,正可借此机会,彰显医局仁心,亦可观察其是否真心归附。我稍后拟几个调理心绪、扶正固本的方子备用,待小姐定夺由谁出诊为宜。”
春华点头,补充道:“于夫人身份特殊,此次出诊需得谨慎,既要显出重视,又不能过于张扬。我看,是否让霜华跟随一位经验老成的太医一同前去?既可历练她,也显得我们郑重。”
“此议甚好。”陈师兄赞同,“霜华近来进步显着,心思也细,正适合参与此类需要体察入微的病案。”
当春华将出诊于府的任务告知冷霜华,并说明将由孙院判带领她一同前往时,冷霜华既兴奋又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出诊,对象还是官家夫人。
“春华表姑母,我……我怕自己经验不足,误了事。”冷霜华有些忐忑。
云昭翎恰好也在,闻言鼓励道:“不必妄自菲薄。你的基础已很扎实,孙院判经验丰富,从旁指点,正是学习的好机会。记住,望闻问切需细致,尤其要留意于夫人的情志脉象。将此次出诊视为一次重要的历练即可。”
“是,表姑母,霜华一定尽力!” 冷霜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
一直在旁边安静擦拭药柜的石小豆,看着冷霜华既紧张又期待的样子,忍不住小声对春华说:“春华姐姐,当大夫真不容易,还要去大官家里看病,霜华姐姐一定很厉害。”
春华笑着低声道:“是啊,所以要学好本事,认识很多字,读懂很多书才行。小豆,你也要加油。”
小豆重重地“嗯”了一声,看着冷霜华跟随孙院判离去的背影,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手下擦拭药柜的动作也更加认真起来。
然而,医局的平静并未持续多久。于府管家来访后不到两日,春华在核对药材入库时,发现一批新到的、用于制作驱寒药包的艾叶,品质参差不齐,夹杂了不少劣品。
供货的正是之前那家因川贝母被降级处理的药行。
“陈师兄,你看这批艾叶。”春华将问题药材指给陈师兄看,“这家药行,似乎有些阳奉阴违。”
陈师兄检查后,眉头微蹙:“品质确实不佳。看来,上次的让步,并未让他们收敛,反而觉得我们医局好说话。”
他沉吟片刻,“此事恐怕不止是商人逐利那么简单。医局名声渐起,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或是有人想借机生事,给医局找点麻烦。”
春华神色一凛:“若直接强硬退回,恐生事端;若再次忍让,只怕日后变本加厉。”
陈师兄目光沉稳:“不必直接冲突。你将这批艾叶单独存放,记录在案。同时,以医局名义,正式行文给京城药材行会,列明此次艾叶验收标准及不合格之处,并抄送太医署备案。我们不指责具体药行,只强调医局用药标准,请行会协助规范市场。此举既表明了态度,也留下了依据,更将问题摆到了明处,让背后之人有所顾忌。”
春华眼睛一亮:“陈师兄此法甚好!既维护了医局规矩,又避免了正面冲突,还能借行会和太医署之力施压。” 她立刻着手去办。
这件事看似不大,却让春华和陈师兄都意识到,医局的发展绝不会一帆风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们必须更加团结、更加谨慎,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京城中,将这片济民的净土守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