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二零二零年九月下旬,江西铜业的股价在突破25元后,开始了高位震荡。多空分歧明显加大,成交量持续放大,盘中的波动也变得剧烈起来。
澈宇科技交易室内,气氛比之前建仓时更加紧张。每一次价格的快速跳水都牵动着大家的神经,而每一次拉回又让人松一口气。
“林总,股价目前在25.4元附近震荡,多空博弈非常激烈。我们的浮盈已经超过二十亿了。”陈默看着实时行情,语气中带着询问,“有不少机构开始发布报告,提示短期价格过热的风险。”
李娜也拿着最新的研究报告走过来:“根据我们的监测,伦铜价格在突破6800美元后,继续上攻的动能有所减弱。国内部分下游加工企业开始抱怨成本压力过大,可能出现‘需求破坏’的迹象。同时,美联储最新的议息会议释放了可能提前收紧货币政策的‘鹰派’信号,这对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是潜在利空。”
林澈站在屏幕前,沉默地观察着分时图上那如同心电图般的剧烈波动。他深知,资本市场从来不会只涨不跌,尤其是这种由供给、需求和金融属性三重驱动催生的暴涨行情,一旦某个逻辑链条出现松动,回调的力度也会同样惊人。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两个敌人。”林澈缓缓开口,像是在对团队说,也像是在告诫自己,“我们在市场恐慌、价值低估时敢于重仓买入,依靠的是理性和勇气。现在,当市场陷入狂热,价格已充分反映甚至透支利好时,我们更需要用理性和纪律来约束贪婪。”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我们的投资逻辑正在出现边际转弱的迹象。铜价进一步上涨需要更超预期的驱动,而向下的风险却在累积。是时候了。”
他看向陈默,下达了清晰的指令:
“开始分批减仓,锁定利润。 在一周内,将我们持有的1.6亿股江西铜业全部清空。目标均价不低于25元。”
“明白!”陈默立刻带领交易团队执行。
接下来的五个交易日,交易团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卖出股票。由于市场交投活跃,他们的卖出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到九月三十日A股收盘时,所有持仓均已清空,最终卖出平均价格锁定在25.4元。
下午三点,收盘钟声响起。李娜将最终的战报呈现在大屏幕上:
投资标的:江西铜业
建仓成本:12.5元\/股
持仓数量:1.6亿股
卖出均价:25.4元\/股
投资回报率:103.2%
绝对收益:20.64亿元人民币
交易室内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不到三个月时间,二十亿本金翻倍,狂赚超过二十亿!这无疑又是一次堪称经典的投资战役。
在随后的复盘会议上,林澈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引导团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二十亿的收益,是对我们洞察力和执行力的奖赏,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林澈看着团队成员们,“通过这次操作,我们更应该看到未来十年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了“资源为王”四个字。
“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革命,本质上是一场金属和材料的革命。电动汽车、光伏、风电、智能电网……所有这些绿色科技,都建立在铜、锂、钴、镍、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的基础之上。未来,谁掌握了这些关键资源,谁就掌握了能源转型的命脉。”
李娜点头补充道:“是的,这次江西铜业的投资,成功验证了我们‘布局核心资源’这一战略方向的正确性。这些具备强供需格局和战略价值的商品,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备极高的配置价。”
陈默兴奋地搓了搓手:“这么说,我们接下来是不是要顺着这个思路,去挖一挖锂矿、钴矿的机会?”
“没错。”林澈肯定道,“这次操作的成功,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扩大了我们的资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金融投资,上升到对国家战略资源和未来产业命脉的洞察与布局。”
他环视全场,语气变得愈发沉稳:
“资本的膨胀只是结果,而对时代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对核心价值的精准把握,才是我们澈宇科技能够持续穿越周期、不断成长的根基。江西铜业这一页已经翻过,接下来,我们要用这次赚来的资金和更成熟的视角,去开拓更广阔的硬核资源版图。”
复盘会结束,众人散去。林澈独自站在窗前,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