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首页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红色苏联诡三国晋末风云录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唐伯虎现代寻芳记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南宋异闻录留里克的崛起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章 孙传庭论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节:督师巡边

辽东大地已是寒风凛冽。这一日,宁远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兵部侍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这位以剿寇有功、治军严明着称的名将,此次奉旨巡边,第一站就选择了宁远,其意不言而喻。

孙传庭的到来让整个宁远城都紧张起来。洪承畴亲自率文武官员出迎,王磊站在众将之中,远远望见那位传说中的名将。孙传庭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鹰,虽着从二品文官服饰,却掩不住一身戎马之气。

\"洪督师久违了。\"孙传庭下马拱手,声音清朗中带着几分陕西方言的硬朗,\"奉旨巡边,特来宁远观摩新军操练,还望不吝赐教。\"

洪承畴含笑还礼:\"孙侍郎言重了。宁远小城,能得侍郎大驾,蓬荘生辉。\"

寒暄间,孙传庭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将,最终停留在王磊身上。那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这位想必就是近日声名鹊起的王参将了?果然英雄出少年。\"

王磊抱拳行礼,不卑不亢:\"末将王磊,参见侍郎大人。\"

孙传庭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但王磊能感受到那道目光中的审视与考量。

次日清晨,孙传庭提出观摩天雄营操练。校场上,秋风萧瑟,但士兵们精神抖擞,新式鸳鸯阵变化无穷,火铳齐射声震四野。王磊亲自指挥,令旗所指,阵型瞬息万变。

孙传庭始终面色平静,只在看到某些特殊战法时,眼中才会闪过些许精光。当看到火铳手采用三段击战术,持续不断输出火力时,他微微颔首;当见到长枪兵与刀盾手配合默契,如臂使指时,他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椅臂。

操练结束后,孙传庭看似随意地问道:\"王参将这套阵法,似乎与戚家军一脉相承,却又大有不同?\"

王磊谨慎回答:\"侍郎明鉴。末将确实借鉴了戚家军精髓,但根据辽东敌情做了调整。建奴骑兵来去如风,传统阵法难以应对。故强化侧翼防护,增加远程火力,融入机动战术。\"

\"哦?\"孙传庭挑眉,目光如炬,\"愿闻其详。\"

王磊于是详细解释新阵法的特点:将传统十二人一队的鸳鸯阵改为九人一队,增加机动性;强化侧翼掩护,专门针对骑兵冲锋;增加火铳手比例,提升远程杀伤;融入现代小分队战术理念,强调战场通讯和应急应变...

孙传庭听得认真,不时发问:\"火铳手比例增加,近战如何保障?阵型变换如此频繁,士卒可能适应?粮草补给如何跟上?\"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显露出深厚的军事素养。

王磊一一解答,既展现自己的见解,又不忘谦逊姿态。最后,孙传庭沉吟道:\"参将之法确实精妙,但需精锐士卒方可执行。若推广各镇,恐难见效。\"

王磊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思考已久的问题:\"侍郎明鉴。末将以为,兵不在多而在精。与其养兵十万而不能战,不如练精兵一万可破敌。如今朝廷财政拮据,正宜裁汰老弱,精选壮丁,厚给粮饷,严明军纪。\"

孙传庭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好一个'兵不在多而在精'!参将可有具体方略?\"

王磊趁机提出\"精兵屯田\"之策:裁汰各镇老弱,精选三万壮丁;平时屯田自给,减少朝廷负担;战时出征,厚给粮饷激励士气;严明军纪,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更可轮番戍边,保持战力...

孙传庭越听越是动容:\"参将之议,深得强兵之道。若能在各边推行,何愁寇虏不平!只是...\"他话锋一转,\"朝中诸公恐难通过。裁兵必触犯各方利益,屯田又需大量投入。\"

王磊坚定道:\"事在人为。若能先在辽东试行,见效后再推广各地,或可减少阻力。\"

当晚,孙传庭特意邀王磊单独叙话。督师府书房内,烛火摇曳,两人对坐而谈。从练兵谈到治国,从战术谈到战略,越谈越是投机。

\"参将可知如今朝廷最大困境何在?\"孙传庭突然问道,目光如炬。

王磊谨慎回答:\"末将愚见,在于财政。无钱粮则无以养兵,无精兵则无以御敌。如今朝廷岁入不足千万,而九边军费已过其半,更兼各地灾荒,流寇四起,实乃恶性循环。\"

孙传庭击节赞叹:\"参将真知灼见!实不相瞒,此次巡边,圣上密旨:要找出节流开源之策。参将可有良谋?\"

王磊心中震动。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沉思片刻,他缓缓道:\"末将以为,节流不如开源。辽东地广人稀,若推行军屯,不仅可自给自足,还能有余粮供应关内。\"

他详细说明计划:利用流民垦荒,军队保护屯田;推广马铃薯、玉米等新作物,提高产量;建立仓储体系,平抑粮价;更可发展特产贸易,以人参、貂皮等换取急需物资...

孙传庭听得入神,不时追问细节。最后,他长叹一声:\"参将之策,实乃治国良方。可惜朝中诸公,多拘泥成法,恐难推行。且各地总兵拥兵自重,岂肯轻易裁军?\"

王磊坚定道:\"事在人为。若侍郎大人愿主持此事,末将愿效犬马之劳。可在辽东先行试点,见效后再逐步推广。\"

孙传庭凝视王磊良久,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本笔记。笔记封面已经磨损,显然经常翻阅:\"此乃本官历年所思所记,名为《督抚笔记》。今日赠予参将,望好生研读。\"

王磊郑重接过。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治兵如治病,标本兼治方为上策。练兵固本,理财治标,二者不可偏废。\"

孙传庭道:\"本官观参将虽通兵事,但于朝政或有不谙。此笔记或可助参将少走弯路。为将者,不仅要晓军事,更要通政事,明人心。\"

王磊感激道:\"侍郎厚爱,末将铭记于心。定当潜心研读,不负期望。\"

烛光下,两人继续深谈,直至夜深。孙传庭将多年为官心得倾囊相授,王磊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宝贵经验。他来自现代,虽通军事,但对古代官场确实了解不深。孙传庭的指点,让他少走许多弯路。

分别时,孙传庭意味深长地说:\"参将年少有为,前途不可限量。但切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退一步,实为进两步。朝中局势复杂,需学会韬光养晦。\"

王磊深深一揖:\"谨遵侍郎教诲。\"

这一夜的长谈,不仅让王磊获益匪浅,更让他与这位明末名将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一切,都将在他未来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节:督抚笔记

孙传庭离去后,王磊如获至宝般研读那本《督抚笔记》。笔记的纸张已经泛黄,边角磨损严重,显然被主人反复翻阅。墨迹深浅不一,可见是在不同时期陆续添加的批注和心得。

翻开扉页,孙传庭苍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治兵如治病,标本兼治方为上策。练兵固本,理财治标,二者不可偏废。\"这开篇明义的一句话,就让王磊感受到这位名将的深邃智慧。

笔记内容包罗万象,从练兵到屯田,从剿寇到御虏,无所不包。最让王磊震撼的是孙传庭对明末困局的深刻剖析:

\"今之困局,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政事。朝堂党争,武将拥兵,财政匮乏,如人病入膏肓,非猛药不能救也...\"

王磊越读越是心惊。孙传庭早已看清明朝积重难返的根源,并在笔记中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方案。其中许多见解,与王磊的现代知识不谋而合。

在练兵方面,孙传庭强调:\"兵贵精不贵多。今各镇虚报兵额,吃空饷者众,实堪战者十无三四。当严核兵额,汰老弱,选精壮,厚饷以养士气。\"

这正与王磊的\"精兵政策\"理念相符。更妙的是,孙传庭还详细记录了如何在各镇推行这一政策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阻力。

在屯田方面,笔记记载了孙传庭在陕西的实践经验:\"秦地荒芜,流民四散。若以兵护屯,以屯养兵,则兵强粮足。然需防将领据屯田为私产,当设专员监理,岁终考核。\"

王磊注意到,孙传庭特别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在笔记中多次提到\"法度\"二字:\"无法度则事不成,有法度则事易行。今之弊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最让王磊受益匪浅的是孙传庭对朝局的分析。笔记中用隐晦的语言记载了朝中各派势力的明争暗斗:

\"东林清流,空谈误国;阉党余孽,贪腐横行;各地总兵,拥兵自重...圣上虽有意振作,然积弊已深,非一日可改。\"

孙传庭还详细记录了与各方势力周旋的心得:\"为官之道,在于权衡。过刚则折,过柔则废。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这些政治智慧,对来自现代的王磊来说尤为珍贵。他虽通军事,但对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了解不深。孙传庭的笔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路的暗礁。

王磊特意将笔记中关于火器改良、屯田制度等内容摘录出来,与自己的现代知识相结合。他运用工业标准化理念完善火器生产流程,用现代农业技术改进屯田方法,用现代管理思维健全军事制度...

数月下来,王磊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改革方案。他将其整理成《辽东改革疏》,准备适时上奏朝廷。

就在这时,孙传庭再次来信。信中透露朝中正在讨论设立\"总理辽东军务\"一职,专司辽东防务改革。孙传庭在信中暗示:若此事成真,王磊或可更上一层楼。

\"然朝中阻力甚大,\"孙传庭在信中警告,\"多有言参将年少资浅,不堪重任者。参当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王磊心中激动,但牢记孙传庭的教导,保持低调,专心整军经武。他按照笔记中的建议,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势力网络。

首先,他通过周婉宁的商贸网络,与各地商人建立联系。商路即信息路,通过这些渠道,王磊能够及时了解朝中动向和地方情况。

其次,他注重培养人才。不仅在天雄营中选拔优秀军官,还从流民中发掘有特殊技能者。一个叫徐元明的年轻人引起他的注意——此人是徐光启的孙子,精通算术格致。

\"参将大人,晚辈愿效犬马之劳。\"徐元明虽然年轻,但目光中透着睿智,\"祖父临终前,曾言火器乃强国之本。今见大人重视火器,实乃国家之幸。\"

王磊大喜,立即让徐元明负责火器研发。有了徐光启留下的资料和徐元明的专业知识,火器改良进展神速。

与此同时,王磊按照孙传庭的指点,开始有意识地经营朝中关系。他通过洪承畴的门路,与一些清流官员建立联系;又通过周家的商业网络,与实务派官员保持往来。

\"为官之道,在于平衡。\"王磊牢记孙传庭的教诲,\"过依附某一派系,则易成为党争牺牲品。\"

这些政治智慧很快得到检验。这年冬天,朝中果然有人上书弹劾王磊,罪名是\"私募兵勇,图谋不轨\"。

若是从前,王磊可能会愤怒争辩。但如今,他按照孙传庭笔记中的策略,先是保持沉默,然后通过洪承畴上奏辩解,同时让周婉宁动用商业网络在朝中斡旋。

更妙的是,王磊提前得到孙传庭提醒,早已做好准备。当弹劾奏疏到达时,他立即呈上《辽东改革疏》,详细说明改革成效,并附上各屯堡粮草增产的数据。

结果,弹劾不仅未能伤及王磊,反而让他的改革方案引起崇祯帝的注意。皇帝特意下旨询问详情,王磊趁机提出扩大改革的建议。

\"参将真乃神人也!\"洪承畴欣喜地说,\"此番化险为夷,反而因祸得福。\"

王磊谦逊道:\"全赖督师栽培,侍郎指点。\"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王磊潜心改革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将再次考验他的智慧与勇气。

这日,王磊正在校场督导训练,突然亲兵急报:孙传庭被逮下诏狱!

消息如晴天霹雳。王磊急忙回府,细读探报。原来孙传庭在陕西剿寇时,因处置几个与朝中大佬有牵连的豪强,得罪了权贵。如今被人罗织罪名,打入诏狱。

\"参将,怎么办?\"戚良焦急地问,\"孙侍郎对您有知遇之恩,如今落难,我们不能坐视啊!\"

王磊面色凝重。他知道,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事件。若处理不当,不仅救不了孙传庭,还可能引火烧身。

他想起孙传庭笔记中的告诫:\"朝中斗争,犹如暗战。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遇事当冷静分析,谋定而后动。\"

王磊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孙侍郎必须救,但要讲究方法。\"

他立即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首先,通过洪承畴上疏为孙传庭辩冤;其次,让周婉宁动用所有关系,在朝中斡旋;最后,他亲自修书给孙传庭的旧部,让他们联名上奏。

更重要的是,王磊知道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他让探子仔细调查孙传庭被陷害的经过,终于发现一个重要线索:主要诬告者是一个叫赵敬的御史,而此人与某个藩王过往甚密。

王磊立即抓住这个把柄。他不动声色地收集证据,然后通过巧妙渠道将消息透露给那个藩王的政敌。

果然,朝中很快掀起倒赵风潮。赵敬自身难保,对孙传庭的指控也就不了了之。

三个月后,孙传庭获释出狱。虽然被削职为民,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出狱后,孙传庭特意给王磊来信:\"此次能脱大难,多赖参将周旋。朝中有人告知,参将暗中出了大力。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王磊回信谦逊道:\"侍郎于末将有知遇之恩,略尽绵力,理所应当。望侍郎保重身体,以待将来。\"

经此一事,王磊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孙传庭笔记中的智慧。他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想要有所作为,不仅需要军事才能,更需要政治智慧。

而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王磊知道,前路依然漫长,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挑战,他都将秉持初心,砥砺前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北明不南渡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嫁死人?她随军一夜怀双宝了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霸道首席嗜宠妻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九阳生死变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暴力军嫂有点甜陆总,楼下那对龙凤胎很像你陆太太复婚吧字符的游戏怪物的新娘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我靠键盘征服黑化大佬神王令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阴阳先生
经典收藏超神妖孽兵王圣雄之名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大宋风云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大唐:从攻略长公主开始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特种兵之至尊高手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称皇他改变了法国带着淘宝去抗日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红楼群芳谱超神狂兵最强终极兵王
最近更新风起荆南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大宋闲医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三国之青龙镇世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衙役凌云志汉阙惊澜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九两金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