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北王府书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结冰。
洛九曦、洛元春,以及被紧急召来的几位心腹将领和幕僚,齐聚一堂。
巨大的北狄舆图铺在中央,上面代表穆南萧势力的标记刺眼地覆盖了王庭和东部草原。
“我们所有人都小瞧了穆南萧。”洛元春声音沉郁,带着一丝懊恼,“原以为他在阿史那隼手底下,不过是个仰人鼻息的傀儡,没想到竟有如此隐忍和狠辣的手段!阿史那隼那样狠绝的一个人,竟栽在一个侍女手里!”
一位幕僚忧心忡忡道:“国公爷,穆南萧此人,与我南月纠葛极深,其母族穆家更是因我们而覆灭。他如今大权在握,恐怕……绝不会善罢甘休。边境危矣!”
洛九曦站在舆图前,目光锐利如鹰,久久凝视着北狄的方向。
他脑海中闪过穆南萧那张看似温顺实则阴鸷的脸,闪过沈兮梦差点遭其毒手的往事,闪过穆家覆灭的种种……他知道,幕僚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一个统一且充满敌意的北狄,远比一个分裂内乱的北狄可怕得多。
“现在说这些为时已晚。”洛九曦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冷静而沉稳,“当务之急,是应对。穆南萧刚刚上位,内部未必铁板一块,他需要时间整合势力,稳固权力。但这时间不会太长。”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众人,道:“八百里加急,密令齐国公,将穆南萧上位的详细情报及分析火速送往边关。命齐国公父子即刻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加固所有关隘、堡垒,增加巡逻频次和范围,严密监视北狄一切动向。征调边境民夫,抢修防御工事。”
洛元春道:“这封信由我来写吧。”
洛九曦点头,接着道:“以往针对北狄分裂状态的分化和观望策略立即作废。转为积极的纵深防御体系,在各关键节点囤积重兵和粮草,准备应对可能的大规模入侵。”
“这件事情刻不容缓。”洛元春道:“通知北狄那边咱们的人,重点探查穆南萧的军政部署、人员任用、粮草储备,以及他对南月的真实意图和可能采取的行动。”
洛元春看着洛九曦,道:“明天我准备进宫面圣,陈明利害,促使朝廷上下统一认识,全力支持边境防御,确保粮饷、军械供应无虞。”
“大哥,还是我去吧。”洛九曦道:“皇上知道我一直在关注着穆南萧。”
洛元春点头,“也好。”
皇宫,御书房。
皇帝的脸色同样凝重。
他听着洛九曦条理清晰的分析和应对策略,指节轻轻敲击着龙案。
“朕也未曾料到,竟是此人笑到了最后。”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隐忍、狠绝、能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之人……此獠,确是大患。”
他几乎没有犹豫,便全盘批准了洛九曦的部署。
“准卿所奏。兵部、户部需全力配合靖北王与齐国公,边境所需,一应优先!告诉朝中那些还抱着侥幸心理的人,此乃国战之始,谁敢懈怠,贻误军机,朕绝不姑息!”
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洛九曦的行动更加名正言顺,阻力大减。
与此同时,北狄王庭。
穆南萧坐在原本属于阿史那顿的黄金王座上,抚摸着冰冷的扶手,心中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快意,但更多的是一种如履薄冰的警惕和积压已久的怨恨。
他迅速以铁腕手段整顿朝纲,将阿史那隼和阿史那顿的旧部打乱重组,提拔了一批在关键时刻支持他的中层将领,并将那个助他弑主上位的侍女阿卓娅,如约封为“云妃”,给予其家族丰厚赏赐,既兑现承诺,也借此树立自己“言出必行”的形象。
然而,夜深人静时,他望着南方,眼中燃烧的是刻骨的仇恨。
洛九曦!沈兮梦!还有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南月皇帝!
是你们毁了我穆家,让我如同丧家之犬!
如今,我已是北狄之王,手握雄兵,这笔血债,该好好清算一下了!
他召来心腹,开始秘密筹划。
一方面,他派出使臣,假意与南月修好,宣称愿续边境和平,以麻痹南月,为自己争取整合内部、备战的时间;另一方面,则加紧督造攻城器械,囤积粮草,训练士卒,目标直指南月北境最坚固的堡垒——由齐国公父子镇守的“镇北关”。
南北两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边境线上的气氛日益紧张,商队逐渐绝迹,巡逻的骑兵眼神更加警惕,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压抑。
靖北王府内,洛九曦忙碌之余,总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
他知道,一旦战端开启,这样的安宁不知能持续到几时。
他更加耐心地教导明远兵法,陪昕昕玩耍,夜晚则紧紧拥着沈兮梦,仿佛要从她身上汲取力量。
沈兮梦能感受到他平静外表下的沉重压力,她不再多问朝政军事,只是将府内打理得井井有条,照顾好儿女,在他归来时奉上一杯热茶,一个温暖的笑容,无声地告诉他:无论风雨,家永远是他的港湾。
这一日,洛九曦接到齐国公的密信,信中言明,北狄边境军队异动频繁,大量物资正向镇北关方向集结,穆南萧的“和平”面具,恐怕戴不了多久了。
洛九曦合上信纸,走到院中,负手仰望北方天际。
乌云正在汇聚,一场席卷两国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出鞘的宝剑。
该来的,终究会来。
而他,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半月后,北狄王穆南萧在初步整合内部势力后,亲率十万北狄精锐铁骑,如同黑色的狂潮,汹涌扑向南月边境。
他选择的首要目标,正是南月北境最为坚固的雄关——镇北关!
镇北关外,烟尘蔽日,号角连营。
北狄军队悍不畏死地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云梯、冲车、投石机轮番上阵,箭矢如蝗,杀声震天。
齐国公父子虽凭借险关殊死抵抗,浴血奋战,但兵力与敌军悬殊,关城多处受损,伤亡惨重,形势岌岌可危!
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如同带着血泪,一路飞驰入京,直达天庭。
“报——!镇北关告急!齐国公请求朝廷速发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