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宋韵剧院的朱红大门在暮色中缓缓推开,檐角的宫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庭院里,与墙上复刻的宋代《西园雅集图》相映成趣。这座完全还原宋代戏楼形制的剧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连门窗的雕花都是按《营造法式》的记载手工雕琢,踏入其中,仿佛瞬间穿越到南宋临安的勾栏瓦舍。今晚,《宋词故事》舞台剧首演在此举行,1200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持站票的观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肃穆,手中或多或少攥着一本《宋词选集》。
苏澈与赖声川并肩站在后台侧幕,能清晰听到前场观众的低声交谈与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今晚的观众,比我想象中更懂宋词。”赖声川整理着袖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苏轼被贬’和‘李清照南渡’这两个片段,是全剧的情感核心,也是最考验演员和舞台呈现的部分,就怕情绪推得不够,或者过于刻意煽情。”
“您放心,演员们已经把词人的心境刻进骨子里了。”苏澈望着舞台上正在做最后彩排的演员,“饰演苏轼的演员为了体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特意去黄州赤壁待了半个月,跟着渔民出海、在雨里行走;饰演李清照的演员把《漱玉词》背得滚瓜烂熟,连南渡前后的字迹变化都研究透了,她说要从眼神里透出那种从明媚到苍凉的转变。”
七点整,剧院内的灯光骤然暗下,只留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的古筝上。国家级宋词吟唱传承人柳月端坐筝前,指尖轻拨,《清平乐》的旋律清润悠扬,如流水般漫过全场。舞台背景的巨型纱幕上,水墨晕染的江南烟雨缓缓展开,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的书法虚影在烟雨中流转,拉开了全剧的序幕。
第一幕“汴京繁华”,舞台通过旋转亭台切换场景,苏轼与友人在西园雅集,吟诗作对、挥毫泼墨。演员身着宋代襦衫,步态洒脱,手中的毛笔蘸墨挥毫时,AR技术让墨迹在纱幕上实时显现,正是《寒食帖》的经典片段。柳月的吟唱与演员的对白交织,“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词句伴着古筝旋律,将北宋的风雅与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纷纷颔首,眼中满是沉醉。
随着剧情推进,舞台氛围渐渐凝重。当“苏轼被贬”的片段上演时,追光聚焦在孤身立于亭中的苏轼身上。他身着半旧的青衫,须发微霜,望着纱幕上缓缓浮现的黄州城虚影,眼神从最初的失意、愤懑,渐渐转为平静、豁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吟唱声响起,柳月的唱腔低沉而有力,配合着舞台两侧飘起的细小雨丝(水雾特效),以及远处传来的风声(音效),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风雨交加的黄州街头。
当苏轼抬手拂去衣袖上的“雨水”,高声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时,舞台灯光骤然亮起,纱幕上的烟雨散去,浮现出澄澈的月光。演员的眼神明亮而坚定,唱腔中带着释然与豪迈,台下不少观众悄悄抹起了眼泪。“太有代入感了!”一位中年观众低声抽泣,“我想起自己失业那年,也是这样迷茫,但苏轼的豁达让我觉得,没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中场休息时,观众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舞台设计太绝了,旋转亭台一转身就是不同的场景,水墨光影和实景结合得天衣无缝”“苏轼的演员演得太好了,那种从失意到豁达的转变,一个眼神就够了”“吟唱的旋律太洗脑了,现在满脑子都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少年轻观众拿着手机,对着舞台拍摄,想要记录下这些动人的瞬间。
下半场的“乱世流离”,将全剧的情感推向高潮。“李清照南渡”的片段中,舞台灯光转为冷色调,纱幕上浮现出战火纷飞的汴京城,断壁残垣、流离失所的百姓虚影与实景演员交织,营造出乱世的苍凉。李清照身着素色褙子,头发散乱,怀中紧紧抱着一个锦盒(里面是她与赵明诚的金石拓片),在逃难的人群中艰难行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吟唱声响起,柳月的唱腔带着哽咽的气声,如泣如诉。李清照抚摸着锦盒,回忆起与赵明诚在青州书斋的甜蜜时光(闪回片段,纱幕上浮现两人共读的温馨画面),再对比眼前的颠沛流离,眼神中的悲痛与绝望几乎要溢出舞台。当她发现锦盒不慎掉落,金石拓片散落一地,想要去捡却被逃难的人群推搡倒地时,台下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泣声,不少观众红着眼眶,手里的纸巾已经湿透。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当最后一句吟唱落下,舞台灯光暗下,只留一束追光打在蜷缩在地的李清照身上,全场寂静了足足三秒,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夹杂着观众的抽泣声,持续了近十分钟。饰演李清照的演员起身鞠躬时,眼中满是泪光,她对着观众深深鞠躬:“谢谢大家懂李清照的愁。”
全剧结尾,四位词人的身影在舞台上重叠,柳月的吟唱与全体演员的合唱交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伴着温暖的灯光,将全剧的情感从苍凉拉回释然与美好。当大幕缓缓落下,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掌声、欢呼声、抽泣声交织在一起,不少观众高喊“再来一场”“封神了”。
谢幕时,赖声川与苏澈走上舞台,与全体主创人员一起鞠躬。“谢谢大家的认可。”赖声川的声音带着激动,“这部剧的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历史经典全库的支撑,离不开演员们的用心,更离不开大家对宋词文化的热爱。我们没有刻意煽情,只是想把词人的人生与情感真实地呈现出来,让大家感受到宋词的温度。”
苏澈补充道:“接下来,《宋词故事》舞台剧将启动全球巡演,计划在100个城市上演,包括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让更多海外观众感受到宋词的魅力。同时,我们会将舞台剧的收益部分投入文化复兴基金,用于扶持更多古典文化Ip的舞台改编。”
首演结束后,口碑瞬间在全网引爆。豆瓣评分在当晚就开放,短短两小时内,评分飙升至9.4分,成为蓝星华国舞台剧史上最高分作品。评论区满是五星好评:“年度最佳舞台剧!‘苏轼被贬’和‘李清照南渡’两个片段哭到我缺氧,演员的表演、吟唱、舞台特效、灯光,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这才是文化传播该有的样子,没有说教,只有共情,看完后我重新读了《漱玉词》,终于懂了李清照的愁”“赖导太会了,舞台设计把宋代美学发挥到了极致,AR技术和水墨光影的结合,既好看又不喧宾夺主,完全服务于剧情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