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校园断指案”的详细资料很快传到了公安部。陆野安排一部分人手继续紧盯江州司徒玄的动向,自己则带领周婷、陈凯等人,将部分精力投入到这起新案中。
通过高清照片,可以清晰看到那张手绘地图上的锚形符号,确实与“龙锚”核心元素一致,但风格更简洁,带着一种学生气的工整,与周老七、马东升那里发现的古朴神秘风格迥异。
“符号一致,但作案手法、目标选择、现场布置,都与我们之前遇到的‘龙王’案件差异很大。”周婷对比着资料,分析道,“‘墨韵血痕’案针对的是有‘污点’的艺术家,仪式感体现在血墨和未完成画作;‘灯塔迷雾’案针对的是背包客,仪式感体现在掩埋和指向灯塔的地图;而这起案件,目标是在校女大学生,现场相对‘干净’,唯一的仪式感似乎就是那个安详的姿势和断指,以及留下的锚形地图。”
“感觉……像是一个模仿者?”老陈提出假设,“有人知道了‘龙锚’符号,在进行模仿犯罪?”
“不排除这个可能。”陆野沉吟道,“但模仿者为什么会选择断指?这个行为有什么特殊含义?而且,凶手能如此干净利落地处理现场,反侦察能力不弱。”
这时,陈凯那边对物证的初步检验有了结果。
“陆局,从死者林晓雪指甲缝里提取的蓝色纤维,经过化验,是一种常用于制作高端假发的耐高温合成纤维,颜色很特殊,是那种不太常见的宝蓝色。”陈凯汇报,“而脖颈处的橡胶残留,成分复杂,初步判断可能来自某种特制的手套或者……面部伪装用具,比如特效化妆用的塑形硅胶。”
“假发?特效化妆?”这些元素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凶手在伪装自己?
与此同时,中州前线对林晓雪社会关系的排查也在紧张进行。林晓雪是师大文学院的学生,性格文静,成绩优异,是学校话剧社的骨干成员,擅长编剧和后台工作。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初步排查未发现明显的情感纠纷或深仇大恨的同学。案发前一天晚上,她以去图书馆为由离开宿舍,之后便失去联系。
“话剧社?”陆野捕捉到这个信息,“查一下话剧社近期的情况,特别是是否有新加入的、行为异常的成员,或者是否与人发生过矛盾。还有,林晓雪最近是否参与创作或接触过什么比较黑暗、涉及暴力或符号学题材的剧本?”
调查方向开始向话剧社倾斜。侦查员发现,师大话剧社近期正在筹备一出名为《深渊回响》的原创话剧,内容涉及心理学、梦境和一些隐晦的暴力美学,剧本主要由林晓雪和另一个名叫孙皓的男同学共同创作。而孙皓,正是话剧社的社长,一个颇有才华但性格有些孤傲的男生。
“孙皓这个人怎么样?”陆野问。
“根据同学反映,孙皓专业能力很强,对戏剧非常痴迷,有时为了追求艺术效果会比较偏执。他和林晓雪在创作上有过一些分歧,但似乎没到要害人的地步。案发当晚,孙皓声称自己在宿舍写剧本,有室友可以作证,但无法提供全程的不在场证明。”中州赵雷汇报。
“重点调查孙皓!查他的消费记录,看近期是否购买过蓝色假发、特效化妆材料!核查他的通讯记录、网络活动,尤其是是否浏览或研究过与‘龙锚’符号相关的内容!”陆野下令。
然而,调查发现,孙皓近期并没有相关购买记录,其电脑和手机中也未发现与“龙锚”符号的直接关联。他的嫌疑暂时无法上升。
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凶手像幽灵一样,消失在校园的夜色中。
就在此时,技侦部门对那张手绘地图的纸质和墨水进行了更精细的化验。结果显示,绘制地图使用的是一种进口的特定型号针管笔和高级绘图纸,这种组合在学生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专业的插画师或设计师中使用较多。
“凶手可能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周婷若有所思,“而且,他将现场布置得如此‘平静’,切割手指时干脆利落,心理素质极佳,可能对死亡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冷静,甚至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欣赏’。”
新的侧写勾勒出一个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心理冷静甚至冷酷、善于伪装、可能对“龙锚”符号有所了解(无论是模仿还是另有渊源)的凶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