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冯劲松的命令一下,龙州市局乃至黑河省厅的相关力量都被调动起来。然而,寻找一个消失了五十多年的人,难度可想而知。
户籍系统里,叫冯劲松且年龄相符的倒是有几个,但经过初步核实,都不是当年兵团的那位指导员。那个年代人员流动频繁,档案记录不全,很多信息都已湮没在时光里。
“头儿,这有点像大海捞针啊。”老陈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龙州的供暖还没开始,办公室里有些清冷。
“再难也得找。”陆野站在白板前,上面已经画出了三位受害者与冯劲松、孙福贵等人的关系图,核心就是“建设兵团第3师第27团直属队”和“70年底的边境运输任务”。“这是目前最清晰,也可能是唯一的线索。
凶手的目标明显指向当年那件事的知情人,冯劲松作为带队指导员,知道的肯定最多,他很可能就是凶手的下一个目标,或者……他本人就有重大嫌疑。”
“冯劲松是凶手的可能性存在,”周婷抱着手臂分析,“但如果他是凶手,动机是什么?清理所有知情人?那为什么隔了五十多年才动手?如果是复仇,谁来找他复仇?当年事件的受害者家属?”
“所以,找到冯劲松是关键中的关键。”陆野用笔敲了敲白板上的这个名字,“两条腿走路。王支队,一方面继续通过官方渠道,查阅可能留存下来的兵团干部调动档案,看看冯劲松当年调去了哪里。
另一方面,扩大走访范围,寻找更多原27团,尤其是直属队的老兵,他们中或许有人知道冯劲松的下落。”
“明白!”王闯点头,“我加派人手,就是把龙州翻个底朝天,也尽量把人找出来。”
陈凯和赵晓萌也没闲着。陈凯试图从那些老式军徽上寻找更多线索,但批次太老,难以追溯。赵晓萌则开始尝试构建当年27团直属队的人员数据库,希望通过数据关联,挖掘出更多隐藏的信息。
时间在紧张的排查中又过去了一天。距离第三起案件发生已经过去一周,凶手下一次作案的时间窗口可能正在逼近。
傍晚时分,王闯那边终于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陆局,找到了!”王闯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我们找到了一个当年和冯劲松关系不错的通讯兵,叫马保国。他现在住在邻市,身体还不错,脑子也清醒!”
“他怎么说?”陆野立刻问。
“他说冯劲松当年调走,并不是平调,好像是犯了错误,被处理了。”王闯语速很快,“调去的地方很偏,是大兴安岭深处的一个叫‘翠峦林场’的地方,好像是在那边当了个副场长。马保国说,大概在八十年代初,他还和冯劲松通过几封信,后来地址变动,就断了联系。”
翠峦林场!一个具体的地点!
“查这个翠峦林场!”陆野下令。
然而,进一步的查询却让人心凉了半截。翠峦林场早在九十年代末,随着林业资源的枯竭和国家政策调整,就已经撤销建制,职工分流,场区废弃。现在的电子地图上,都很难精准定位其原址。
线索似乎又断了。
“废弃了……人也可能早就搬走了,或者……”老陈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大家都明白。
“只要有过这个地方,就有痕迹。”陆野没有放弃,“查林场撤销时的职工安置名单,查当时的户籍迁移记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