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风漫卷
杨延昭的“贺表”在汴梁朝堂激起涟漪又渐趋平复之际,北疆的视线却不得不再次投向西方。那里,李元昊搅动的风沙,并未因宋军的强硬反击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来自延州、保安军乃至更西边环庆路的军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定州。石普、李士彬等西军将领虽依令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与夏军展开了激烈的边境拉锯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态势却显得愈发被动。
李元昊用兵,狡诈如狐,狠戾如狼。他不再进行大规模的阵地进攻,而是将兵力化整为零,以千人或数百人为单位,利用其骑兵的机动优势,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四处出击。他们时而集结,强攻某个防守薄弱的宋军寨堡;时而分散,劫掠归附宋朝的蕃部,烧毁粮草,屠杀妇孺;时而设伏,围歼敢于出寨追击的小股宋军。
西军疲于奔命,防线如同一个四处漏风的破屋,堵住了东边,西边又冒起浓烟。更让石普等人头疼的是,李元昊加大了对其后方的渗透和煽动。西夏的“麻魁”细作活动猖獗,散布谣言,恐吓蕃部,甚至策反了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小部落。西线的蕃部人心,开始出现不稳的迹象。
“太师,李元昊此举,意在消耗我军,动摇蕃心,若长此以往,恐生大变!”杨延光将一份来自环庆路的紧急军报递给杨延昭,语气沉重。军报中提到,一支西夏骑兵绕过宋军主要防线,深入边境百余里,袭击了一个大型蕃部聚集地,掳走牛羊马匹无数,部落首领被杀,其子扬言要投靠西夏报仇。
杨延昭看着地图上西线那漫长而曲折的边境线,眉头紧锁。他之前的策略是“以牙还牙”,但现实是,西夏骑兵的机动性和对地形的熟悉程度,使得宋军的小股部队在境外难以取得决定性战果,反而容易陷入被动。
“李元昊这是看准了我们防线漫长,兵力无法处处兼顾的弱点。”杨延昭沉声道,“西军诸将虽勇,但分兵把守,被动应对,正中其下怀。”
“是否可从北疆抽调部分兵力,西援……”杨延光试探着问。
“不可。”杨延昭断然否定,“耶律隆庆虽退,但辽军主力犹在,虎视眈眈。北疆兵力绝不能轻易调动,否则便是给耶律隆庆可乘之机。”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对付李元昊这种打法,不能跟着他的节奏走。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不能只局限于边境线上的争夺。”
他站起身,走到西线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横山一带:“问题的关键,在这里!”
横山地区,位于宋夏边境,地势险要,蕃部杂居,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也是许多边境蕃部世代居住之地。谁能有效控制横山,谁就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李元昊之所以能来去自如,煽风点火,正是因为他利用了横山地区蕃部的摇摆不定和地理的复杂性。”杨延昭分析道,“我们要反客为主,将争夺的重点,从边境线推进到横山地区本身!”
他迅速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第一,命令西军,改变分兵把守、被动追击的策略。以石普为主将,李士彬副之,集中西军主力精锐,包括骑兵和善战步卒,组成两个强大的机动兵团,不再固守一城一地,而是主动前出,进入横山地区,寻找西夏军队的主力或重要据点,进行扫荡和拔除!要以雷霆之势,打掉李元昊伸进来的爪子!”
“第二,加大对横山地区蕃部的争取力度。以朝廷名义,授予那些亲宋或中立的部落首领正式官爵,赏赐务必丰厚。对于遭受西夏袭击的部落,立即给予钱粮、牲畜援助,帮助其重建,并派兵保护。对于那些首鼠两端、甚至暗中通夏的部落……”杨延昭眼中寒光一闪,“必要时,可杀一儆百!让王贵的‘锐士营’配合行动,清除西夏暗探,必要时,可以对某些冥顽不灵的小部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以儆效尤!”
“第三,在横山险要处,选择合适地点,增筑堡寨!不是被动防守的戍堡,而是可以作为前进基地、屯驻兵力、辐射周边的大型军寨!要以这些军寨为支点,逐步压缩西夏的活动空间,将我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实实在在楔入横山地区!”
这是一套组合拳,包含了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和堡垒推进,目标直指争夺横山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从根本上扭转西线的被动局面。
“此外,”杨延昭补充道,“传令给杨延训,让他的‘掠火骑’做好随时西调的准备。一旦西线需要,或者北线确认无虞,便可抽调部分精锐,驰援西线,以我北疆锐骑,会一会西夏的铁鹞子!”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西线的石普、李士彬接到命令后,精神大振。他们早已受够了被动挨打的憋屈,立刻开始集结精锐,准备主动出击。同时,对蕃部的抚慰与威慑工作也同步展开,大量的赏赐和援助物资被运往横山地区,而“锐士营”的暗刃,也开始在阴影中悄然行动。
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西线,但这一次,宋军不再是被动防御。一支支精锐的宋军部队,如同出柙的猛虎,主动开进地形复杂的横山地区,寻找他们的猎物。沉寂的山谷中,即将爆发出更加惨烈的搏杀。
而定州城的杨延昭,在部署完西线方略后,目光却再次投向了北方。他知道,自己在西线的任何大规模动作,都可能会引起辽国的反应。耶律隆庆,绝不会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
“传令给王贵,加大对南京道,尤其是耶律隆庆本部动向的监控。我要知道,我们对西线用兵,这只北方的老虎,会有什么反应。”杨延昭对杨延光吩咐道。
“明白。”杨延光领命,随即又道,“六郎,西线战事若起,钱粮耗费必然巨大,是否需向朝廷……”
杨延昭摆了摆手,打断了他:“暂时不必。先用我们北疆自己的储备顶着。此时向朝廷要钱要粮,王钦若那些人必然又会借机生事,拖延掣肘。先打,打出个样子来!等到局面有利,再向朝廷报捷请功,届时他们想卡也卡不住!”
杨延光了然,这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实实在在的战功,来堵住悠悠众口,争取应得的资源。
西风漫卷,战鼓催征。杨延昭以一场主动的战略转变,应对李元昊的骚扰战术。宋夏之间,围绕横山地区的控制权,一场规模更大、更加残酷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而这场发生在西北边陲的较量,其影响必将远远超出地域的限制,牵动着宋、辽、夏三国敏感的神经,也考验着杨延昭这位北疆统帅,在多线博弈中的智慧与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