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走出考场内庭,手中握着那张写满职责的清单。晨光落在她的肩头,但她没有停步。主政厅的大门已经打开,丙和其他几名入选者站在厅中,神情肃然。他们面前的长桌上摆着几份卷宗,最上面那份正是丙昨夜整理的数据稿,纸页边缘有些发皱,墨迹未干。
她走上高阶,在主位前站定。厅内安静下来。
“丙通宵整理数据,天没亮就交了初稿。”艾琳开口,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这不是为了表现勤快,而是他知道事情等不得。春耕误一天,百姓就少一口粮。”
她将清单放在案上,目光扫过众人。“昨天选出的是人,今天要定的是事。王国不能只靠一个人做事,得有一套人做一套事。”
她说完,从袖中取出一份新绘的图谱,铺在桌面上。线条简单,却分出六个区块,各自标注职能方向。
“第一职:民生参议。”她点名,“由丙担任,专管春耕安置、人力调配、灾荒应对。三月试用期不变,但职责明确——每月必须向我提交一次各村实情报告,不得转述文书,要亲自走村。”
丙上前一步,接过任命文书。纸很薄,但他的手稳。
有人低声议论。一位势力代表皱眉开口:“此人出身无名村落,从未任职,直接掌民政,是否太急?”
艾琳没有回避。“他答问时提到了北境屯粮损耗、工匠流失、讼案积压,每一条都查了原始文书。你们当中有多少人会这么做?”
那人沉默。
“官职不是赏赐,是责任。”艾琳继续说,“接下来的人选,也都按能力分配。”
她转向另一人,“你在策论中提出‘以农养兵、以兵护耕’,名字叫陈远,原是边防百夫长,带过三百民兵轮训,熟悉屯田调度。现授‘屯田校尉’,统管边境兵农事务。兵器打造、粮草储备、士兵轮休,全部归你统筹。若有战事征调,需提前十日上报兵力与存粮状况。”
陈远出列接令,动作利落。
“第三职:巡理使。”艾琳拿起第三份文书,“司法不能只待在城里。老判官之子林昭,曾随父下乡审案三十七起,熟知民间纠纷。现委任为巡理使,试行巡回审案制度。每月赴两村以上开庭,村口设申诉箱,七日内必须回应。”
林昭低头接过,手指划过文书上的字迹,像是在确认什么。
“第四职:匠坊督管。”艾琳看向角落一名沉默女子,“你在报名时提出,铁器供应不足是因为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零件无法替换。这想法对。你叫苏芸,原是铁匠铺学徒领班。现设匠坊督管一职,负责制定工具规格、培训新人、协调各村维修需求。官府前两年补贴工钱的政策,由你执行。”
苏芸点头,一句话没说,但眼神坚定。
“第五职:账册总录。”艾琳翻到下一页,“选拔中有三人准确指出去年税收记录中的五处错漏。其中一人是退伍文书兵赵禾。现设账册总录,统管所有物资出入、劳力记功、粮仓台账。任何一笔支出,必须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