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不打扰!早就听荃儿说起你,今天总算见到了,果然一表人才!”
钟琳笑着回应,语气很是亲切。李南很是讨喜,看到钟琳刚从厨房出来,立刻主动请缨:
“伯母,您在忙午饭吧?我来给您打打下手,洗菜切菜什么的我都行。”
钟琳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但连忙摆手:
“不用不用!你是客人,哪能让你动手!菜都快准备好了,就剩最后几个炒菜。让荃儿陪你在客厅坐会儿,
看看电视,聊聊天。老苏,你陪小李说说话。”
苏荃儿也笑嘻嘻地拉住李南的胳膊,把他往客厅带:
“哎呀,你就别添乱了,我妈做饭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插手。走,去客厅坐。”
李南只好顺从地被苏荃儿拉到了宽敞明亮的客厅,在沙发上坐下。苏建民也笑着走过来,
坐在了主位沙发上,开始和李南闲聊起来,话题从路上的情况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当前的社会热点,气氛轻松而融洽。
这第一次正式登门,在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中展开了。李南知道,真正的“考核”或许才刚刚开始,
但他有信心用真诚和实力,赢得两位长辈的彻底认可。午餐准备妥当,钟琳教授解下围裙,笑着招呼大家入座。
餐厅的圆桌上,果然摆了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标准的六菜一汤,透着临海特有的鲜香热辣,
也体现了主人家的热情和重视。李南目光扫过餐桌,心中不禁一动。红烧肉色泽红亮、软糯诱人,
剁椒鱼头鲜香扑鼻,小炒黄牛肉嫩滑爽口,腊味合蒸咸香地道,还有清炒时蔬和一道解腻的丝瓜汤。
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这几道主菜,竟然大多都是他偏好的口味,尤其是那盘小炒黄牛肉和剁椒鱼头,
是他之前和苏荃儿吃饭时偶尔提过特别喜欢的。显然,这是苏荃儿悄悄告诉了母亲,这份细致入微的体贴,让李南倍感温暖。
“来来来,小李,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一样。”
钟琳热情地招呼李南坐下,位置安排在他和苏荃儿之间,苏建民则坐在主位。
“伯母,您太客气了,这菜太丰盛了。”
李南由衷地说道。
“丰盛什么呀,都是些家常菜。”
钟琳笑着,拿出了酒水。她给苏建民和李南斟上的是苏建民珍藏的一些年份赖茅酒,酒液晶莹剔透,香气醇厚。
给她自己和苏荃儿则倒上了红酒。
“来,第一杯,欢迎小李今天来家里做客,也祝我们国家生日快乐!”
苏建民作为一家之主,微笑着举杯提议。
四人共同举杯,轻轻一碰,气氛温馨而正式。抿了一口酒,苏建民便示意大家动筷。
餐桌上,其乐融融。话题主要由钟琳开启,她性格开朗健谈,从李南的老家情况、部队经历,
很自然地聊到平时的兴趣爱好、工作感受,再延伸到对时下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
李南应对得体,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拘谨怯场。回答关于个人情况时,坦诚而简洁;
谈到兴趣爱好,他提到喜欢阅读历史和军事类书籍,偶尔锻炼身体;当钟琳将话题引向一些社会热点时,
比如年轻人的非主流、城市管理、甚至医疗教育改革等,李南的回答则展现出了超越他年龄和职务的见解。
他并非空泛议论,而是能结合基层工作的实际体验,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的看法往往既有现实关怀,
又带着一定的建设性和前瞻性。语气平和,逻辑清晰,偶尔引用的典故或数据也恰到好处,
显示出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苏建民大多时候只是在安静地听着,偶尔夹一筷子菜,
或者抿一口酒,脸上带着淡淡的、难以捉摸的笑容。但他的目光,却始终带着一种审慎的观察,落在李南身上。
他越听越是心惊。自己女儿苏荃儿已经是他见过的同龄人中极其聪慧、有主见的了,
但今天听着李南和妻子的对话,他发现自己之前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