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宇也立刻配合师傅,上前帮助维持秩序,疏导人流。有了马国兴的强势介入,混乱的场面很快得到了控制,旅客们开始有序地排队上车。
那名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经过马国兴和刘文宇身边时,再次轻声的道了声谢。
经过这个小插曲,刘文宇对师傅马国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平时在派出所里看似随和,甚至有点“老油条”的师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竟然如此果决、强硬。
且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瞬间震慑住捣乱者,又能迅速平息事态,赢得群众的支持。
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和强大的气场,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马国兴仿佛看穿了刘文宇的心思,一边继续巡逻,一边低声提点道:“看见没?车上车下,这种人多拥挤的地方,最容易出乱子。”
“一旦发现苗头不对,该出手时就得出狠手,第一时间把对方的势头给压下去。你一软,有些人就敢蹬鼻子上脸。规矩立住了,后面才能顺畅。”
“是,师傅,我记住了。”刘文宇心悦诚服地点头。
就在这时,第一遍开车铃声尖锐地响起,站台工作人员吹响了急促的哨音,大声呼喊着:“没上车的旅客抓紧时间上车!火车马上就要开了!”
绿色的信号旗在站台尽头有力地挥动。
马国兴看了一眼已经没有了多少人的站台,对刘文宇道:“咱们先上车!”
刘文宇紧跟在马国兴身后,两人一前一后踏上了列车。
又过了几分钟,随着列车员一声关闭车门,站台上的喧嚣被隔绝在外。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物开始向后移动。
我先带你熟悉一下环境。马国兴说着,带头朝车厢连接处走去。他指着车门旁的一个阀门说道:
这是紧急制动阀,非紧急情况绝对不能动。记住了,一旦拉了,整列车都得停下,耽误了行车时间可不是闹着玩的。
刘文宇认真点头,仔细打量着这个略显陈旧的阀门。
师徒二人穿过拥挤的车厢连接处,来到烟雾缭绕的一号车厢,旅客们挤在绿色的硬座座椅上,行李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包裹。
有人靠在窗边打盹,有人围在一起打扑克,还有孩子在过道里跑来跑去。
注意观察。马国兴压低声音,看那个穿灰色中山装的,一直低着头,手老是往包里摸。
刘文宇顺着师傅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见一个神色紧张的中年男子,不时警惕地四下张望。
可能是第一次出门的,但也可能是心里有鬼。马国兴轻声说,这种要多留意。
刘文宇表面上点头应是,暗地里却已经开启了系统空间的穿透感知能力,将那男子从上到下,里里外外的扫描了一遍。发现对方并没有携带什么危险物品后,他才转过头去。
两人继续向前巡查。在五号车厢处,马国兴突然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座位下面一个无人看管的帆布包上。
这是谁的包?他提高声音问道。
连问三声无人应答,马国兴的脸色严肃起来。他示意刘文宇警戒,自己小心地靠近那个帆布包,仔细检查后,发现里面只是一些普通衣物和干粮。
虚惊一场。马国兴松了口气,不过这种无人看管的行李一定要及时处理,万一是危险品就麻烦了。
他们来到卧铺车厢,这里比硬座车厢安静许多。马国兴指着车厢两端开口:软卧车厢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毕竟能到软卧车厢的人,一般不是各个单位的领导就是带着特殊任务或介绍信的。”
“硬卧车厢那边虽然条件稍差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巡查到餐车车厢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老马,这趟是你跟车啊?渴不渴?锅里煮着绿豆汤,要不要来一碗?餐车大厨热情的打着招呼。
孙大厨你先忙着,我先把车厢巡查完。马国兴笑着摆手。
当他们回到乘警办公的小隔间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师傅,您刚才在站台上那一脚,真够厉害的。刘文宇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香烟递给马国兴,一边兴奋的开口。
马国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顺手接过香烟点燃:这种场合,就得镇得住场子。你记住了,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让对方害怕,要不然只会让事情越来越麻烦。
正说着,列车突然剧烈晃动了一下,随即传来刺耳的刹车声。马国兴脸色一变,立即起身:不好,出事了!
刘文宇紧随马国兴冲出隔间,只见车厢内旅客们惊慌失措,孩子的哭闹声和人们的惊呼声混成一片。
大家保持冷静!坐在原位不要动!马国兴洪亮的声音瞬间压过了骚动。
他朝刘文宇使了个眼色:你去车尾方向维持秩序,我去车头看看情况。
刘文宇重重的点点头,一边沿着车厢过道稳步前行,一边尽量用平稳的语气安抚旅客:请大家保持秩序,不要惊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大多数旅客在听到他的安抚后都选择了配合,老老实实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但仍有少数人表现得格外焦躁。
同志,到底出什么事了?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子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刘文宇的胳膊。
刘文宇眉头微皱,手臂轻轻一抖便挣脱了对方的拉扯:请回到座位上,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
你这什么态度!另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也站了起来。
眼看周围的人在这两人的带动下也开始骚动起来,窃窃私语声变大,有人蠢蠢欲动也想站起来,刘文宇心知必须立即控制住局面,不能任由恐慌和不满情绪发酵。
他脸色一沉,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刀,扫过工装男子和眼镜青年,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最后说一次!全部坐回原位!保持安静!谁敢再扰乱秩序,就别怪我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