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陆远的名字,响彻中枢!
电话挂断的忙音,在安静的市长办公室里回响了很久。
陆远握着听筒,没有立刻放下。那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像一枚无形的印章,带着灼热的温度,深深烙进了他的脑海里。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诗,这是一份来自权力之巅的期许,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点拨。它意味着,他掀起的这场滔天巨浪,不仅被看到了,更被理解了。
他缓缓放下电话,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星海市的万家灯火如同繁星坠地,汇成一片璀璨的光海。这座城市,曾因星钢集团的滚滚浓烟而窒息,如今,正一点点洗去尘埃,透出它本该有的明亮。
可陆远的心情,却没有半分轻松。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走在万丈悬崖上空的杂技演员,刚刚完成了一个惊险至极的翻腾,赢得了远方最高观礼台上的一丝赞许,但脚下的钢丝,却在风中晃动得更加剧烈。
他得罪了一个省的既得利益集团。从赵立春那杯和解的酒里,他喝出的不只是一个政治老手的退让,更有无数双隐藏在阴影里,充满怨毒的眼睛。
今后,他在冀东省的每一步,都将踏在刀锋之上。
【叮!】
系统面板在眼前悄然浮现,一行金色的字体缓缓流淌。
【恭喜宿主,您的个人声望已在“中枢”层面获得关键性突破。】
【特殊成就称号【国之利刃】效果已激活并产生联动。】
【检测到来自最高决策层的“欣赏度”提升,您的个人履历已进入“特殊人才储备库”。】
【备注:此储备库独立于常规组织程序之外,您的每一次重大破局行为,都将转化为特殊的“政治权重”,影响您未来的晋升轨迹。】
陆远看着面板上的提示,心中并无波澜。他知道,这所谓的“政治权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机遇,另一面,则是更严苛的审视和更艰巨的考验。
他关掉系统面板,目光重新投向窗外的城市。
从今天起,他不能再仅仅扮演一个冲锋陷阵的“孤臣”,他需要开始扮演一个真正的“棋手”。
……
北京,后海。
一间不对外开放的清幽茶室里,檀香袅袅。
中纪委副书记高阳,正用一套紫砂茶具,不疾不徐地冲泡着一壶大红袍。沸水注入壶中,茶叶翻滚,浓郁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对面坐着的,是栗战峰。他没有穿那身标志性的中山装,而是一身便服,褪去了几分公事公办的威严,多了几分文人雅士的闲适。
“高书记这手功夫,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栗战峰端起茶杯,轻嗅了一下,赞道。
高阳笑了笑,将第一泡茶水淋在茶宠上:“闲时鼓捣,上不得台面。倒是栗主任,刚从冀东那盘乱局里抽身,还能有这份闲情逸致。”
栗战峰呷了一口茶,眼神悠远:“乱局,有时候也意味着新局的开始。这次冀东之行,最大的收获,不是查了多少人,而是发现了一个人。”
高阳放下茶壶,他知道,正题来了。
“你是说陆远?”
“除了他,还有谁?”栗战峰放下茶杯,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我看了调查组的所有卷宗,也和李默那个小家伙聊了很久。这个陆远,不简单。”
高阳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确实不简单。他的那份议案,是刀。他同步递交的改造方案,是药。一刀一药,时机拿捏得分毫不差。他很清楚,光把脓疮捅破,会血流不止,甚至引发败血症。他要的,是刮骨疗毒,是破而后立。”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官场智慧了。”栗战峰的目光变得深邃,“这是一种近乎冷酷的战略远见。他把自己,把省里的一众大员,甚至把中央的注意力,都当成了棋子。他布了一个局,一个阳谋之局。他赌我们不会坐视人民的血泪而不顾,赌我们看到了问题,就一定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他,早就把解决方案准备好了。”
高阳沉默片刻,叹了口气:“最可怕的是,他的所有动机,都无可指摘。为民请命,为城市谋未来。你就算知道自己被他当枪使了,这把枪,也当得心甘情愿。”
“所以领导说,他身上有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莽劲,更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格局。”栗战峰端起茶杯,看着杯中清亮的茶汤,“这盘棋,他下得险,也下得妙。现在,他在冀东省,怕是寸步难行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阳缓缓道,“赵立春他们,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早把他当成了眼中钉。一个能把省长逼到常委会上做检讨的市长,太扎眼了。”
栗战峰笑了笑,笑容里意味深长:“风,有时候是阻力,有时候,也是助力。就看这棵树的根,扎得够不够深了。”
……
冀东省,省委大院的食堂里。
午饭时间,几个省直机关的处级干部聚在一张桌子上,一边吃饭,一边压低了声音交头接耳。
“听说了吗?环保厅的郑厅长,彻底完了。不光是经济问题,还牵扯到伪造环境监测数据,草菅人命,估计下半辈子都得在里头过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
“何止是他,国土、安监好几个厅都人心惶惶的。这次中央调查组下来,那叫一个快刀斩乱麻,连口喘息的机会都不给。”另一个微胖的干部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
“要我说,根子还是在星海市那个姓陆的身上!”一个方脸干部夹了一筷子菜,恨恨地说道,“一个三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为了自己的政绩,把我们整个省都架在火上烤!他倒是出名了,听说名字都挂到中枢去了,可我们呢?现在干点什么都束手束脚,生怕被扣上‘环保不力’的帽子。”
“谁说不是呢!”眼镜男压低声音,“我可听说了,赵省长在常委会上做检讨那天,脸都绿了。这梁子,算是结死了。那小子以后在省里,别想拿到一分钱的额外支持。”
“哼,支持?他现在就是个瘟神,谁敢跟他走得近?赵省长那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换了别人,不给他小鞋穿就不错了。等着瞧吧,他那个代市长,能不能转正都难说。”方脸干部一脸幸灾乐祸。
“转正估计问题不大,毕竟是中央都‘肯定’过的人。但想再往上走,难了。省里这关,他就过不去。除非他能一步登天,直接调到中央去。”
“中央?做什么春秋大梦呢!他一个地级市市长,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等着吧,风头一过,有他好受的。”
几人一边说着,一边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在他们看来,陆远这种不按规矩出牌的“愣头青”,或许能风光一时,但终究走不长远。在冀东省这片讲究人情、论资排辈的土地上,他已经成了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异类。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口中的“愣头-青”,此刻正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谋划着一场他们无法想象的战役。
星海市,市政府办公室。
陆远正在批阅文件,秘书小王敲门走了进来。
“市长,您之前让我整理的,关于国家级新区申报的所有资料,都准备好了。”小王将厚厚一摞文件,轻轻放在陆远的办公桌上。
陆远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
封面上,是几个醒目的大字:《关于星海市申报国家级海洋经济新区的可行性报告(初稿)》。
他翻开报告,目光落在竞争对手分析那一栏。
上面清晰地列着省会石门市的各项优势:全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拥有全省最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直机关云集,人脉资源和政策信息优势无可比拟……
每一条,都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压在星海市的面前。
小王看着自家市长沉静的侧脸,忍不住小声说了一句:“市长,我听省里发改委的同学说,这次新区申报,省里基本已经内定给石门市了,我们……我们可能就是个陪跑的。”
陆远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那份报告。
陪跑?
在他的剧本里,从来没有“陪跑”这两个字。
他抬起头,看着小王,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种让人心安,又让人捉摸不透的意味。
“小王,你知道吗?在赛跑的时候,领先的人,往往最怕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小王愣住了,不明白市长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陆远将那份报告合上,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海天一色的壮阔景象。
星钢那场仗,他打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歼灭战,用的是雷霆万钧的霹雳手段。
而这一次,他要打的,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智慧之战。
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城市,投向了那片蔚蓝色的、广袤无垠的海洋。
那里,才是星海市真正的未来,也是他为对手准备的,真正的战场。
他转过身,对小王说:“通知发改委、海洋局、规划局的负责同志,一个小时后,到我这里开会。”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们的报告,全部推倒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