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花婚宴的喧嚣渐渐散去,平华村却并未沉寂,另一种充满生机的热闹正在各个角落悄然酝酿、生根发芽。
就在王宝生兴高采烈地拉着田家兄弟去安排住宿的同一时刻,林家大宅里,也正上演着一场关于“谁跟谁睡”的愉快讨论。
原来,黄少里正携妻林文柳、老父黄里正今日前来,除了赴宴,更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将二子黄智与三子黄信正式送来平华村,让他们提前适应环境,待七月村学开学,便能与其他兄弟姐妹一同进学。
此刻,一群半大孩子正围着新来的黄家兄弟,热络地商量着住处。黄智、黄信心里自然羡慕大哥黄义能住在果果妹妹家,但两个孩子懂事,知道文松舅舅家已住了不少孩子,不便再添麻烦。
最终,大家商定,让黄家兄弟住在李文远家,与李有银、李有宝兄弟作伴。理由倒也简单:如今各家中,就数李文远家孩子“少”,仅有两个,其他家都是三个起步,挤一挤反倒更显亲热。
老黄里正原本还思忖,待村学宿舍建好,让孩子们体验一番集体生活也无不可。这话刚出口,便被林守业和林守英兄妹笑着否决了。
“自家娃娃,哪有住外面的道理?”林守业大手一挥,语气不容置疑。
林守英更是爽利接话:“就是!如今咱们哪家屋子没有富余?随便住哪家都不是问题。多几个娃娃,不过是多添几双筷子,家里更热闹,我们看着也欢喜!”此刻她未曾料到,这句笑谈日后竟一语成谶,林家当真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孩子窝”。
林家兄妹这番质朴真诚的话语,让黄家人彻底安心。孩子们的去处,便在这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定了下来。
妥善安置了孩子们,黄少里正这才得了空,满面红光地向岳家汇报起平安村的近况:
“岳父,文柏,文石,有好消息!上回果果送的那五枚双黄鸭蛋,我们拿回去照着法子孵,十只小鸭子,全都健健康康地出壳了!家里人欢喜得什么似的,这可是好兆头啊!我们打算过些时日,正经弄个养鸭场!”
“还有,十月咱村的成大业迎娶黄豆芽姑娘,村里的豆腐坊已经动工了。等黄姑娘嫁过去,就是坊主,和成家人一起,定要把我们平安村的豆腐产业也做起来!如今村里人干劲十足,风气好得不得了!”
“自打四月尤家婚宴过后,好些镇上和邻县的商客找到咱们村,买了不少菜蔬、兔子肉和皮毛,如今村里肯干的人家,家底都厚实了不少!我听说平正村和平分村也差不多哩!”
林家人听了,都替他们感到高兴。林文柳在一旁笑着补充:“他现在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还总惦记着给果果找谢礼呢!听说咱果果爱吃酸的,带人上山寻了好几天,总算给他找到了合适的!”
说着,黄少里正便让儿子们抬上一株带着土球的青梅树,笑着对依偎在张青樱身边的果果说:“果果,姑父知道你爱种树、爱吃酸果子,这是咱们村山上寻来的好梅树,能结酸酸的青梅子。这是姑姑和姑父的一点心意,你喜欢不?”
果果一听是能结果子的树,乌溜溜的大眼睛顿时亮了。她迈着小短腿上前,像模像样地行了个礼,奶声奶气却口齿清晰地说:“果果喜欢!谢谢姑父,谢谢姑姑!等梅树结了果子,果果也送给姑姑姑父吃!” 这小大人般的作态,引得满堂欢笑。
黄家又听闻平华村刚请赵四爷设了蜂箱,对未来各种蜂蜜充满期待。黄家父子眼睛一亮,立刻表示平安村的新菜如今也长势极好,几乎遍植全村,也想请赵四爷去指导设立蜂箱,并承诺必定奉上厚礼酬谢。林守业与林文柏等人听了,自是乐见其成,满口答应帮忙牵线。
“姐夫放心,明儿我们就先去跟赵四爷通个气,你们过两日再备礼亲自登门相邀,这事准成!赵四爷为人最是大气体面!”李文石笑着对黄少里正说道。
诸事议定,黄家人心满意足,踏着月色欢欢喜喜地回了平安村。临行前,果果又给姑父姑母一人送了一枚双黄蛋,把黄少里正夫妇和林文柳喜得合不拢嘴。大姑姑林文柳更是抱着小果果亲了又亲,舍不得撒手。
而另一厢,叶小苗带着两个儿子,则安安稳稳地在平华村留了下来,正式成了这方热闹水土的新成员。
接下来的几日,杨春草这个“向导”当得尽心尽力,叶小苗这个“伴儿”也做得体贴入微。两人先是结伴拾掇王家的菜园子——这原是杨春草与王小花姑嫂常做的事,如今换作与叶小苗一起,竟也自然而然地接续上了。
叶小苗初识平华村的各式新菜,当场便看呆了。只见畦垄齐整,各种叶菜水灵灵、翠生生,青嫩的胡瓜、金黄的贝贝南瓜挂满藤架,一片红艳艳的辣果子更是长势逼人。叶小苗不由惊叹:“怪不得这里的饭菜那样好吃,原来地里的出产就这般不凡!”
杨春草又领着她细细参观了村里的作坊区。在“李氏兔子工坊”,李文慧与婆婆刘周氏正利落地分派活计;在“孙氏辣味坊”,孙嘉陵翻炒辣酱的架势英气勃勃;郑秀娘在酱坊前翻晒着豆子,林守英则协调着运输事宜;在“阮氏油坊”,尤菜、尤茶姐妹操控着沉重的榨具,动作娴熟流畅,尤香虽不擅榨油,却将家中的几头猪养得油光水滑;何家织布坊里,力大沉稳的何秋云与嫂嫂关娘子,皆是坊中不可或缺的骨干……
杨春草见叶小苗看得入神,在一旁轻声细语:“咱家小花嫁到黄家,便是豆腐坊的主力。她那一手做豆腐的好本事,都是早年在这豆腐坊帮工时练就的。黄豆爷爷说了,他家这豆腐产业,往后是要传给两个儿媳妇和女儿黄豆苗的。”
“嫂子,你们这儿的女子,活得跟俺们那边的大不一样。她们……她们自个儿就能活成一束光!”叶小苗喃喃道,眼中闪着复杂的光。
“你这话说得真准!我心里早有这感觉,就是说不出来!还不止这些呢,你瞧果果小囡囡的娘亲青樱娘子,识文断字,刺绣也是一绝,我家冬雪的绣活就是跟着她学的。她可是咱村公认的‘女夫子’,下月村学开了,她还要亲自开班授课呢!”
杨春草挽紧她的胳膊,语气热络,“走,我带你去‘邻里留园’瞧瞧,那是咱村最舒坦的院子。我有时乏了,就独自去那儿坐坐,看看那太空莲,瞅瞅彩色的灵鱼,闻闻花香……往后,咱俩一块儿去!”
当夜,叶小苗躺在杨春草为她精心布置的厢房里,回想着白日的所见所闻,心潮起伏难平:这平华村的女子,竟大多都能凭着自己的巧手与慧心,撑起一方天地,不仅安身立命,更惠及乡邻。
那一幕幕鲜活的景象,犹如暖流淌过冻土,悄然冲击着她心中固守多年的藩篱。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在她心底破土而出:原来,女子并非天生微末,并非只能依附夫君、仰仗儿孙。她们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可以活得这般挺拔,这般底气十足!
她忆起自己当年接到那封假休书时,只觉天崩地裂,世间再无立锥之地,若非舍不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几乎就要寻了短见。那份蚀骨的绝望与无力,此刻想来,仍让她心头发紧,鼻尖泛酸。
然而,就在这短短数日之间,与杨春草朝夕相伴,与这些鲜活、自立的姐妹们往来交道,她心中那块冻结多年的坚冰,正被一点点地暖化、重塑。她也要像春草嫂子一样,像这里的每一个姐妹一样,好好地、痛痛快快地为自己活上一回!
心意既决,她便身体力行。她与杨春草每日一同下地侍弄菜畦,结伴上山采摘时鲜;同郑秀娘、江依心一道钻研面食技巧;和李文慧、张青樱一起为孩子们飞针走线;因着田大磊嗜好辛辣,她还特意去寻孙嘉陵,想学几样地道的辣味菜式……
平华村,这片温厚包容的土地,不仅慷慨地接纳了她漂泊的身躯,更开始悄然滋养她几近枯涸的心魂。她清楚地知道,待田大磊再次踏进这个村庄时,她会毫不犹豫地、清晰地告诉他:
我们,就在这儿落户了。
这里,才是咱们真真正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