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的硝烟,终究是被长河平原凛冽的冬风吹散了。
铜都城的台阶上,血迹早已凝固成暗褐色,渗入石缝,慢慢湮灭。
这是华夏神洲最高执政会议的最后一天。
何维站在议事厅中央,身后是那块铭刻着联盟最初律法的石碑,只是上面已布满刀砍斧凿的伤痕。
他环视众人,目光扫过长子何东那张酷似何山的脸,扫过何石与何川兄弟俩坚毅的面庞,扫过所有铜都城派系的元老。
“自今日起,‘铜都城’之名废除。此地,恢复其本名——铜陵。”
人群中泛起一阵极轻微的骚动。
铜都城,这是他们三代人魂牵梦绕的名字,是文明崛起的象征。
何石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终究只是攥紧了拳头。
何维没有给众人太多消化的时间,第二道命令随之而来,其震撼力,远超前者。
“华夏神洲最高执政会议,自明年起,将在上海港召开。华夏神洲的重心将转向南方,转向海洋。”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何维身后的林沐、木青,以及站在队列前方的李虎、陈启等南洋开拓者。
他们瞬间明白了,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关乎国运的战略转向。
世界不再是长河平原这一隅之地。
维神的目光,早已越过平原,越过群山,投向了那片蔚蓝色的大海。
何东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他生于铜都城,长于铜都城。
他的父亲何山为守卫铜都城而英勇战死,他的母亲岩溪在铜都城为丈夫殉情。
铜都城,是他的根。
然而,但当他看到祖父何维那坚定的眼神时,失落迅速化为了释然。
何东知道,海外有更多更重要的资源,面向大海才是未来。
一个属于内陆的时代,落幕了。
一个属于海洋的时代,将要来临开启。
七日后,渔港城的码头,离别的愁绪在冬日的暖阳下弥漫。
重建的码头比十六年前更加宽阔,但依旧被前来送行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华夏神洲的权力核心将在这里分开,奔赴各自的岗位,如同一颗颗种子,将华夏神洲的秩序播撒到每一片土地。
“外公,抱。”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迈着蹒跚的步子扑向何维,他是何月与余涛的四子余天,今年已经四岁。
何维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笨拙而僵硬的微笑。
他俯下身,小心翼翼地将这个柔软的小生命抱起来。
他一生抱过武器,抱过图纸,抱过在血泊中死去的战友,也抱过与他生离死别的爱人。
但抱着自己的外孙,这种感觉却是如此陌生而温暖,让他那颗在战争中早已磨砺得坚硬如铁的心,也在此刻变得柔软。
“父亲。”何月走了过来,她身旁还牵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儿。
她看着父亲与儿子其乐融融的模样,眼眶微微泛红。
“父亲,你交给我编写信史的任务,我一定会完成。十六年的血与火,不能被遗忘。华夏的根,将由我亲手记录下来。”
何月郑重地说道,眼神无比坚定。
何维将孩子递还给她,点了点头,说:“你外祖母阿月也是史官,可惜你没见过她。”
父女之间,没有太多言语,却完成了一次关乎历史与文明传承的精神交接。
余涛走上前来,对着何维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岳父大人请放心,渔港城就交给我了!”
何维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码头的另一侧,是另一场更为沉默的告别。
何石与何川,这对在战火中生死与共的兄弟,此刻即将奔赴不同的方向。
何石将前往南方的彭头山城,那里是联盟的粮仓,也是内乱的重灾区。何川则要北上,回到都护府,重新整合破碎的草原,筑起华夏神洲的北方屏障。
两人对视了一眼,同时伸出拳头,用力地碰了一下。
“保重!”
“保重!”
随后,他们转过身,各自率领着自己的卫队,踏上了远方的征途。
背影,坚毅而决绝。
码头上,无数人挥手作别,泪水潸然而下。
这是一场盛大的告别,也是一场庄严的启航。
所有人都明白,从今日起,他们将各赴戎机,在不同的城市,为同一个名为“华夏神洲”的梦想而奋斗。
内河舰队顺流而下,返回上海港。
何维站在旗舰的船头,看着两岸的风景。
战争的创伤触目惊心,被焚毁的村庄只剩下残垣断壁,河滩上还能看到废弃的工事与锈蚀的武器。
但在这片土地上,顽强的生命力正在复苏。
新的民居正在搭建,幸存的百姓正在开垦荒地,袅袅的炊烟,虽不如往昔那般稠密,却也为这片萧瑟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暖意。
何维的目光平静而深远,内心却并不像表面那般波澜不惊。
他用只有自己能听懂的语言,在心里默默吐槽,“重建一个被自己人打得稀巴烂的文明,这他妈是创世神该干的活儿,偏偏我还真是。”
一声轻笑,带着无尽的疲惫与自嘲。
这片土地,这个文明,就像是他亲手养大的孩子。
如今,这个孩子在外面跟人打架,被人揍得鼻青脸肿,哭着回到了家里。
他这个当爹的,除了心疼,除了愤怒,能做的,也只有卷起袖子,一点点为他疗伤,将他重新扶起。
这个过程,注定比开创一个新世界,更加艰难。
舰队抵达上海港时,迎接他们的是整座城市的欢呼。
维神的回归,就是上海港民众心中天大的喜事。
何维没有在码头停留太久,他下令召开了上海港的战后第一次全体公民会议。
面对着全城民众,面对着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公民,何维发表了回归故土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
“战斗结束了。”他的声音透过冬日的空气,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但我们的奋斗,才刚刚开始。”
他的目光转向身边的林沐,十六年的时光,在她眼角刻下了深深的倦意,原本乌黑的秀发中,也夹杂着几缕刺眼的银丝。
这个女人,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座城市最艰难的十六年。
何维的声音陡然提高:“在最黑暗的时刻,是林沐执政官,带领你们守住了这座城市,守住了华夏文明最后的希望!她的功绩,将与这座城市同在,与华夏的历史共存!”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
林沐的眼圈瞬间红了,她望着何维,眼中充满了爱恋。
掌声渐息,何维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柔和而充满关切。
“上海港的重建,需要一双时刻看护的眼睛,但更需要一颗懂得休息的心!”
“我已经任命林沐为华夏神洲上海港监督者。”他直视着她的眼睛,“林沐,从今日起,这座城市,就交给你监督了。”
这是授予林沐超然于行政之外的监督大权,更是包含着深切的体恤与关爱,将她从繁重琐碎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让她的身心得以休养。
林沐娇躯一震,她明白了何维的用心。
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地滑落。
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监督者有了,那么谁来当执政官?
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期待。
然而执政官是由上海港的公民会议选举产生的。
上海港的新公民,大多是在上海港保卫战中表现英勇无畏的青年一代。
只有林沐和木青,是上海港建设时期被何维授予公民资格的老公民。
新一代公民的父辈,是何维离开时的那一批人。
对于这些新公民来说,“何维”是一个活在史诗与传说中的神。
而另一个名字,却与他们的生命紧密相连。
“青神。”
十六年前,在上海港建城之初那场致命的瘟疫中,是木青力挽狂澜,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无数人的生命,其中就包括这些年轻新公民的父母。
他们是听着“青神”的传说长大的,在他们心中,木青是生命的守护神,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
所以,当选举开始时,所有年轻新公民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神圣的一票,投给了木青。
最终木青,以全票当选执政官。
当这个结果被宣布时,木青自己都愣住了。
她茫然地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期盼与信赖的眼睛,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她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她看向何维,何维只是微笑着,对她点了点头。
木青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台。
她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说,只是用她一贯温柔而坚定的声音说道:“我是一名医师。我的职责,是治愈伤痛。过去,我治愈人的身体。未来,我愿与各位公民一道,治愈这座城市的身体。”
简单的话语,却赢得了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热烈的掌声。
何维看着林沐与木青,一个监督,一个执行;一个刚,一个柔。
他知道,上海港的未来,稳了。
最后,他宣布了最后一个决定。
“新的上海港将在废墟上建立。但真正支撑一个文明的,不是城墙,不是宫殿,而是知识。”
“我决定,在上海港建立‘华夏学宫’!它将超越铜陵学宫,成为整个华夏神洲的知识心脏与思想引擎!”
“我们的未来,不在金矿里,不在铁矿里,而在你们的脑子里。从今天起,我将担任华夏学宫第一任学政!”
夕阳的余晖,为满目疮痍的上海港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
那片将要建立华夏学宫的废墟空地上,何维一手牵着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何沐,另一只手,则被十五岁的长女何青紧紧握着。
何青眉眼间既有林沐的聪颖,也有着何维的坚毅。
何维拿起一把崭新的黑铁锹,亲手掘下了第一铲土。
湿润的泥土被翻开,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在这气息中,一个饱经创伤的文明,迎来了破土重生的时刻。
在何维的身后,林沐和木青并肩站立。
十六年的隔阂与心结,在归航的重逢与此刻的并肩中,早已烟消云散。
夕阳为她们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
她们看着何维父女三人的背影,眼中是历经了无数风雨后的温柔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