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梦时带着一丝自己都理不清的迷茫,借着五天年假,飞回了沪市,回到了亲生父母孟燕臣和王小河身边。
相较于京市白家老宅的厚重底蕴,孟家的氛围更偏向于开明雅致。
王小河如今已经过了耳顺之年,依旧带着不修边幅的学者气质,看到小女儿回来,高兴地拉着她问长问短,眼神清澈明亮。
她敏锐地察觉到女儿有心事,但并未急着追问,只是吩咐保姆准备了梦时爱吃的小菜。
晚饭后,孟燕臣端着一杯咖啡走进书房,示意梦时跟他聊聊。
他穿着合体的家居服,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精神矍铄,儒雅沉稳,有种能让人安心信赖的气场。
“听说,白家最近不太平静?”
孟燕臣声音温和,开门见山。
他虽人在沪市,但对京市,尤其是关乎女儿和白樾之子的事情,也略有耳闻。
梦时点了点头,有些羞赧,又带着点破罐子破摔的坦诚:
“嗯,大哥说他要改姓叶,追求我。把大伯气得不轻,动了家法……”
孟燕臣镜片后的目光沉静,他看着女儿,没有立刻评价,而是引导她深入:
“那你呢?梦时,抛开所有外界因素,告诉爸爸,你对白家那个孩子到底是什么感情?是习惯了依赖他这个大哥,还是真的产生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白廷璋从小就知道你的身世,他对你动情不难理解。”
“可你直到成年,都以为自己是你妈妈和白杨的女儿,甚至叫了我很多年的孟伯伯。”
“这样的背景下,你怎么会对他产生爱情?”
这个问题直击核心。
梦时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认真解剖自己的内心。
她抬起眼,眼神清亮,带着一种成熟的冷静,却又混杂着小女儿的羞赧:
“爸爸,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或者功利。但我仔细想过了。”
“首先,我觉得白廷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人。他能力强,性格沉稳,对我更是从小到大都好得没话说。皮相好,基因也不错,”
她甚至客观地分析起了遗传学,“从优生学角度看,是理想的选择。”
“其次,”她微微蹙眉,似乎在组织语言,“既然总要结婚,找一个知根知底、彼此了解、而且他和他家庭都真心待我的人,难道不是最靠谱、风险最低的选择吗?”
“我觉得我对他,并不是完全没有那种感觉,只是以前一直被兄妹的身份压着,没敢往那方面想而已。”
孟燕臣听着女儿这番冷静甚至带着点风险评估意味的分析,一时间有些失笑,又有些感慨。
这思维方式,还真是像极了她妈妈当年的那股子理智和直接。
但他作为父亲,考虑的更多。
“白廷璋比你大十岁,梦时。”
孟燕臣语气平和地指出。
“你有没有想过,年龄差距可能会让你们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事物的看法、追求的目标,甚至精力状态,都可能存在不同步的问题?这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梦时却立刻反问,眼神带着一丝狡黠:
“那爸爸您比妈妈也大十岁啊,你们有过这个问题吗?”
被女儿将了一军,孟燕臣微微一怔,随即无奈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历经岁月后的坦诚与释然。
他推了推眼镜,声音低沉了几分:
“坦白说,有过。而且曾经内耗得很严重。”
“我一度觉得她年纪小,未来有无限可能,不应该被我束缚,甚至愚蠢地想过把她推到她更志同道合的白杨身边。”
他看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那些年的挣扎。
“但后来我明白了,相爱的人,只要心在一起,总是能跨越时间的差距,找到共同的节奏。重要的是沟通、理解和共同的决心。”
他看着梦时,眼神恢复了之前的温和与坚定:
“爸爸告诉你这些,不是要劝阻你,只是想让你知道可能存在的困难。但最终,这是你自己的路,需要你自己去走,去体验。”
梦时感受到父亲话语中的理解和支持,心中暖流涌动,之前的迷茫散去了不少。
她认真地点点头:
“爸,我明白。我想自己走走看。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
孟燕臣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
“好。爸爸永远支持你。”
父女俩相视一笑,气氛温馨。
这时,梦时像是下了某个决心,开口道:
“爸爸,还有一件事想跟您商量。我想改回姓孟。”
孟燕臣有些意外。
梦时解释道:
“不然,难道让廷璋哥改姓叶吗?那大伯可能真要气出个好歹了。我本来就是您的女儿,改回孟姓,名正言顺。”
孟燕臣看着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女儿,心中百感交集。
他沉默片刻,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爸爸同意。明天我们就去办手续。”
他知道,女儿这个决定,不仅仅是为了爱情,更是为了那个养育她长大的白家的安宁,是为了缓和白樾和白廷璋之间的矛盾。
他的女儿,在娇弱的外表下,一直有着一颗清醒、善良且勇于担当的心。
孟燕臣思索片刻,铺开宣纸,用毛笔蘸墨,缓缓写下了一个“莳”字。
“25年前,我为你取了梦时这个名字,它承载着过往的回忆,很美。但爸爸希望你的新名字,能指引你的未来。”
“这个字,读音与你旧名一样,生活工作中称呼起来方便。”
他指着字的结构,耐心解释。
“莳,一是意为移植、栽种,如同你的人生,从白家的土壤中,被小心翼翼地移回我们孟家的根脉里,重新扎根,茁壮生长。”
“其二,”他的语气更加柔和,“莳更有更种之意,寓意着新生与希望。你即将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为人妻,以后你还会为人母,这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希望的新生。”
他看着女儿,眼神里是父亲独有的、深沉的爱与期望:
“爸爸希望你的未来,如嘉木逢春,不断向着阳光,生长出属于自己的、繁茂而坚实的模样。”
梦时听着父亲一字一句的讲解,看着纸上那个结构优美、意蕴深长的字,心中被巨大的暖流和一种奇异的安定感所充满。
二十五岁了,还能由父亲亲自为她挑选一个承载着如此美好祝愿的名字,这迟来的、完整的父爱,让她眼眶发热。
“孟莳……”
她轻声念着,嘴角弯起,眼中闪着泪光,“我喜欢,爸爸。谢谢您。”
翌日,阳光正好。
孟燕臣陪着白梦时走进了户籍管理部门。
带着机器余温的崭新身份证上,她的名字叫做孟莳。
时隔二十多年,她终于做回了孟家的小女儿。
不同于梦时的缥缈诗意,孟莳二字显得更加沉静、坚韧,仿佛落地生根。
此刻,站在派出所门口,她将身份证小心收好。
早已等候在旁的王小河笑着走上前,她手里捧着一束极其雅致、搭配考究的鲜花,并非浓艳的玫瑰,而是选择了淡雅的香槟色郁金香、象征着坚韧的翠雀、以及几枝清新的白色澳梅。
花束间,甚至还俏皮地插着一小把象征智慧与丰收的麦穗。
这位一向不擅长表达细腻情感的母亲,将花束递给女儿,眼神亮晶晶的,带着纯粹的喜悦和独特的浪漫:
“Emma,祝贺你,欢迎回到我们这个大家庭。”
孟莳接过这束充满了母亲风格的花,嗅到那清雅的芬芳,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她上前一步,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住了父亲,又侧过身,将母亲也一同揽入怀中,将脸埋在父母的肩头,感受着这份坚实而温暖的依靠。
三个人,在沪市初夏的街头,在人来人往的派出所门前,紧紧相拥。
从此以后,她是孟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