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骑着辣条飞

首页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锦衣血途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从绝地求生开始的抗日天下长宁妖孽九皇子锦衣夜行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诡三国汉末皇戚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骑着辣条飞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全文阅读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txt下载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5章 隆庆皇帝朱载坖(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翊钧:“啥?张居正?他怎么来了?”

朱厚熜:“怎么不能来?他是我嘉靖朝的进士,后来在你爸那会儿当大学士,最后还是你老师呢!”

朱雄英:“原来是让万历瑟瑟发抖的严师来了啊,哈哈哈!”

朱厚照:“怪不得张居正死后,你小子抄老师家,还想把人鞭尸。”

张居正:“没事,皇上的定陵都被挖了,比我惨多了,我这点事不算啥。”

朱元璋:“皇上?这儿除了秦将军、天德、戚将军他们是将领,其他大多是皇上,你说皇上得带上年号或庙号,不然谁知道说谁?”

朱棣:“爸爸,这话不对啊,大哥还有雄英大侄儿都不是皇上。”

朱雄英:“咋地,汉王也不是啊!”

秦良玉:“雄英小殿下这话没毛病[酷表情包]”

朱载坖:“怎么又吵起来了?再吵,我可不说了啊。”

朱厚照:“别别别,你赶紧说。”

朱元璋:“瞧瞧这帮Judy一脉的奇葩皇帝,真想让他们殉葬[怒气表情包]”

朱祁镇:“太祖爷,我废除殉葬制度了。”

朱棣:“@朱祁镇 你闭嘴。”

秦良玉:@朱载坖 隆庆皇上继续说吧。”

张居正:“隆庆皇上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专心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采纳了内阁大学士高拱和我等人的建议,跟蒙古俺答汗议和,这就是隆庆和议。”

朱载坖:“隆庆和议这事儿,多亏高拱和张居正力挺!蒙古人打了这么多年,再耗下去国库都得空了,不如坐下来聊聊。”

朱厚照:“哟,不打改唠嗑?这操作比我亲征还省力。俺答汗能同意?他当年可是打到北京城外的主儿。”

朱元璋:“能不打就不打,省下的军饷能给百姓多买些种子!但得守住底线,记住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别让人觉得咱大明好欺负。”

朱棣:“我当年五征蒙古,是打服了再谈!你这直接议和,可得把条件拿捏好,别让人占了便宜。”

朱高煦:“议和?换我带铁骑冲一波,保管俺答汗跪地求饶!谈判多磨叽。”

朱雄英:“汉王你就是莽夫,这叫以和为贵。隆庆和议后开了互市,蒙古人能换茶叶丝绸,咱能换战马,双赢。”

秦良玉:“互市一开,边境安稳多了!将士们不用天天提着脑袋打仗,百姓也能安心种地,这招高。”

张居正:“当年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来降,朝廷吵翻了天,是高拱力主接纳,才抓住了议和机会。皇上能拍板同意,真有远见。”

戚继光:“我在蓟镇练兵时,就盼着边境太平。和议后蒙古人来互市,还跟咱将士喝酒,比刀兵相向强多了。”

海瑞:“议和得有实力当后盾。若非边军精锐,俺答汗哪会轻易罢手?皇上能审时度势,值得肯定。”

朱厚熜:“当年俺答汗寇边,我要是有这魄力……”

朱元璋:“你闭嘴吧!”

朱载坖:“其实也不容易,不少大臣骂我软弱,还好张居正他们帮我扛着。现在看来,边境安稳比啥都强。”

张居正:“1567年,隆庆元年,皇上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新政就是皇上统治时期出现的承平时期。”

朱载坖:“我努力节俭,信任内阁辅臣,不怎么干涉他们,但也没能制止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这也跟我本人仁厚又平庸的性格有关。”

朱厚照:“开海禁?这操作比我偷偷溜出宫还刺激!民间能去海外做生意,岂不是赚翻了。早该这么干了,总比死守海岸线强。”

朱元璋:“开海禁可以,但得把好关!别让倭寇混进来,也别让百姓忘了祖宗,能赚银子是好事,可不能丢了规矩。”

朱棣:“我当年派郑和下西洋,就是想打开海路,你这隆庆开关算是接了我的班,不过得管严点,别让私商偷税漏税。”

朱高煦:“开海能造大船不?能造大船就能练水师,再去揍倭寇!光做生意没劲,得有点肌肉才行。”

朱雄英:“隆庆开关这步棋太妙,海外白银哗哗往进流,国库都鼓了不少,不然张居正后来哪有钱改革?”

秦良玉:“海禁一废,东南沿海的百姓不用偷偷摸摸打鱼了,倭寇也少了不少。毕竟能正经做生意,谁还愿当海盗。”

张居正:“开关后每年能增收白银数十万两,这钱可帮着缓解了不少军饷压力。皇上这步棋,算是给大明续了口气。”

胡宗宪:“我当年抗倭,就盼着能有这政策!要是早开海,哪用费那么大劲清剿?民间商船都能当眼线。”

海瑞:“开海禁利国利民,但需严防官员勾结走私。皇上仁厚是好,可对贪腐也得硬气点才行。”

朱厚熜:“我当年要是敢开海禁,严嵩那帮人能把奏折堆成山……”

朱厚照:“那就影响你修道了吧,你看看,你当年多保守,隆庆这魄力,比你强多了[偷笑表情包]”

朱载坖:“其实也是顺势而为,大臣们吵了那么多年,总得有个人拍板。至于内阁倾轧……他们吵他们的,只要不耽误正事就行。”

朱载坖:“我登基后,革除弊政、启用贤臣、远离奸佞,不过,这时候朝堂党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朱厚照:“党争这就开始了?合着你这仁厚性格,成了他们掐架的保护伞。换我当年,直接把带头吵的拉去豹房陪豹子玩。”

朱元璋:“党争就是祸根!我当年杀贪官,就是怕结党营私,你们倒好,朝堂上跟菜市场似的,隆庆你也太纵容了。”

朱棣:“我当年设立内阁是让他们干活的,不是让他们窝里斗的!高拱和张居正后来掐得跟乌眼鸡似的,你就不管管?”

朱高煦:“谁吵就打谁!一顿军棍下去,保管个个消停,文人就这点能耐,除了嘴炮啥也不会。”

朱雄英:“这叫按下葫芦起了瓢吧,解决了南倭北虏,又冒出党争,大明这剧本就没断过麻烦。”

秦良玉:“党争最坑将士!这边刚商量好调兵,那边就互相拆台,前线等着粮草呢,朝堂还在吵该谁督办。”

张居正:“当年我和高拱确实政见不合,但都是为了国事。皇上仁厚,不愿偏听偏信,结果反倒让小人钻了空子。”

海瑞:“党争误国!官员不思民生,只知结党伐异,此乃亡国之兆!皇上当痛下决心,严惩党徒。”

朱厚熜:“我当年用严嵩斗夏言,不也一样……”

朱载坖:“我是想着,让他们吵清楚了再办事,没想到越吵越凶。后来才明白,有时候太仁厚,反倒是害了他们。”

朱厚照:“等等,隆庆你怎么开始总结了?”

朱载坖:“实不相瞒,我……我只做了六年皇帝就去见我爸爸了,当时才36岁,所以只能一点一点说。”

秦良玉:“啥?这么年轻!”

朱载坖:“没办法,命数如此。六年就六年,好歹干成了几件事,不算白来一趟。”

朱厚照:“36就没了?你这是当皇帝太累,还是咋地?”

朱元璋:“又是英年早逝!你们这帮后辈是不是都不注意身体?隆庆你也太不会保养了,明天赶紧把和议、开关细节说清楚,不然不许‘下线’。”

朱棣:“六年能做成隆庆和议、开关几件事,也算不错。我当年打靖难还打了四年,明天细说,别漏了关键。”

朱高煦:“36岁正是能打时候!你咋就走了?是不是被内阁那帮吵架的气着了?换我非把他们全拖去打军棍。”

朱雄英:“这剧情发展太快了吧,刚铺垫好隆庆新政,主角就下线?明天必须听细节,不然睡不着。”

秦良玉:“隆庆皇上肯定是为国事操劳过度。隆庆和议、开关哪件不要费尽心神?36岁……太可惜。”

张居正:“隆庆皇上在位虽短,却为万历朝的改革铺了路。当年他力排众议支持我们,这份信任,我记一辈子。”

海瑞:“人生不在长短,在功绩。隆庆皇上六年所为,胜过某些帝王数十年虚耗。明日当细听其详,以彰其功。”

朱厚熜:“我活了60呢[得意表情包]”

朱元璋:“你闭嘴!”

朱载坖:“谢谢各位体谅。那明天我就好好细说。”

朱元璋:“这还差不多!那明天继续。”

朱载坖:“@秦良玉 @朱雄英 有劳两位了。”

朱厚照:“我发现你们俩是不是组队了,要不要出专辑[坏笑表情包]”

朱元璋:“朱厚照你皮痒了是吧。”

秦良玉:“@朱载坖 好的隆庆皇上。”

朱雄英:“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咋个样嘛?”

朱雄英发来语音:“侬要继续关注下一章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惊,玄学大佬竟是鬼怪它祖宗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我的谍战岁月员工比老板还有钱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我家的厕所通异界医武狂兵体坛之召唤猛将先婚后爱,冰山傅总对她上瘾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游戏制作:论玩家为何又爱又恨快穿:多胎笨蛋美人气哭绝嗣大佬乱世枭臣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异世东京,携美丽式神驱邪除灵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我有修真界绿卡我见过很多神豪,他们都叫我神豪阴阳先生
经典收藏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独治大明我们家的小静静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续命大明朝制霸大宋之奸臣传亮剑:一亿碎片冷王的金牌宠妃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我在汉末当后浪回到大汉打天下三国之武皇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助大唐盛世天下汉官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我爹是奸臣
最近更新荣国府,抱歉,不稀罕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大秦帝国风云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千秋一烬逃荒是不可能的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医女楚汉行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一剑照汗青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朕的大秦!万邦臣服!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骑着辣条飞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txt下载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最新章节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