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漕运中断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传遍了京城。尽管官府极力安抚,宣称存粮充足,正在设法调运,但市井间依旧不可避免地弥漫开一股恐慌的情绪。米价开始小幅上扬,一些大户人家开始悄悄囤积粮食,寻常百姓更是人心惶惶。
“听说了吗?运河断了!南边的粮食运不过来了!”
“京城存的粮食能吃几天?万一……万一没了粮食,这可怎么活啊!”
“都怪那个什么公主,非要搞什么新粮新政,把老天爷都惹怒了吧!”
各种流言蜚语在街头巷尾滋生,其中不乏对初颜公主的恶意揣测和诋毁。旧势力虽然在前台遭受重创,但他们散布恐慌、搅乱民心的能力,依旧不容小觑。
然而,初颜公主府的反应,却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迅速和有力。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帝国与海运相关的机器被强行开动起来。
驻扎在登州、莱州的水师接到了紧急命令,部分战船临时改为运粮船,由水师官兵押运,即刻南下,前往江南苏、松、常、镇等粮食产区,装载官仓存粮。
江南各地官府,在经历了之前的清洗后,无人再敢怠慢。尤其是在初颜公主“协理海路运粮”的严令下,江宁、苏州等地的官员几乎是倾尽全力,征调所有可用的海船、商船,甚至部分内河船只经长江口入海,将一船船稻米、以及部分已经收获的红焰薯,源源不断地装船起运。
与此同时,公主府掌控的舆论工具再次开动。说书先生不再讲古,而是拍着胸脯向听众保证:“乡亲们放心!公主殿下早有准备!运河断了,咱们还有海路!看到码头上那些大船了吗?那都是从南边运粮来的!朝廷有的是粮食,绝不会让咱们饿肚子!”
更有官府吏员拿着锣鼓,在各大粮市和居民区反复宣告:“朝廷平粜官粮!米价与漕运中断前持平!凡有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严惩不贷!”
实际行动,永远比空洞的承诺更有力量。
当第一支由数十艘大小海船组成的运粮船队,迎着风浪,艰难却坚定地驶入天津卫港口时,整个京城的恐慌情绪,如同被阳光照射的冰雪,开始迅速消融。
码头上,力夫们喊着号子,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粮食从船上卸下,装入早已等候的官仓和车队。那金黄的稻谷、饱满的麦粒、甚至还有那紫红色的、被称为“祥瑞”的红焰薯,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心安的光芒。
“看!粮食!真的有粮食运来了!”
“还是公主殿下有办法!运河断了,还能从海上运!”
“我就说嘛,朝廷怎么会让我们饿肚子!”
百姓们奔走相告,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见官府储备如此充足,平粜力度坚决,也纷纷打消了念头,开始正常售粮,米价迅速回落平稳。
海路运粮的成功,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更在无形中,向天下人展示了初颜公主应对突发变故的能力和掌控全局的手段。她不仅仅会推广新粮,会清理贪官,更能在帝国命脉遭受打击时,拿出切实有效的替代方案!
民心,在这实实在在的粮食面前,变得更加安定,也对那位远在深宫、却似乎无所不能的公主殿下,多了几分信赖与倚重。
然而,初颜并未因此而放松。清江浦的事故调查还在进行,幕后的黑手尚未完全浮出水面。她知道,这次漕运中断,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契机——一个打破漕运集团垄断、尝试开辟新的南北物资通道的契机。
公主府书房内,初颜对着巨大的沿海舆图,对青羽吩咐道:“此次海路运粮,虽解燃眉之急,但也暴露出我朝海运力量的薄弱。传令下去,让工部及将作监,着手研究改进海船船型,提高运力与抗风浪能力。同时,令沿海各州府,勘察良港,疏浚航道,为日后扩大海运做准备。”
“殿下是想……以海运部分替代漕运?”青羽惊讶道。这可是牵动无数人利益的重大变革!
“未尝不可。”初颜目光深邃,“漕运积弊太重,尾大不掉。海运虽有风浪之险,但若能形成规模,其效率与成本,未必不如漕运。更重要的是,它能打破某些集团对南北物资流通的垄断!”
她手指点在舆图上的几个关键港口:“这是一条新的生命线,我们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在初颜谋划着更长远的布局时,清江浦的调查,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钦差队伍在垮塌的河堤废墟中,发现了被人为松动过的桩基痕迹!而在追查河工款项时,也顺藤摸瓜,揪出了几个与江南已倒台士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同时也在漕运系统内担任要职的蛀虫!
证据再次指向了那些不甘失败的旧势力!他们竟然丧心病狂到通过破坏河堤、制造漕运灾难,来打击初颜,搅乱朝局!
消息传回,朝野再次震动!皇帝萧景琰的怒火达到了顶点,下令彻查到底,凡有牵连者,一律处以极刑!
初颜看着手中的调查报告,脸上没有任何意外,只有一丝冰冷的了然。
“果然……狗急跳墙了。”她轻声自语,“也好,正好借此机会,将这漕运系统的脓疮,也一并挤干净!”
海路通了,人心定了,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也终于在疯狂的反扑中,露出了更多的破绽。
惊涛骇浪之中,初颜公主的航船,正劈波斩浪,驶向更广阔的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