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晨雾尚未散尽,青黑色的关楼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如一头蛰伏的巨兽。关下的驰道上,秦军的方阵绵延数里,旌旗如林,玄色战旗上的“秦”字在风中猎猎作响。扶苏立马于阵前,手中长枪斜指地面,枪尖的寒光穿透薄雾,映照出他眼中的坚毅。身后,章邯率领的两万精锐秦军阵列严整,甲胄铿锵,马蹄踏在陈墨主持修建的标准化路基上,发出沉稳而整齐的声响,路基下铺设的枕木与夯土紧密咬合,任凭数万大军碾压,依旧平整如镜。
“公子,函谷关守将司马欣已率部投降,关内百姓夹道相迎,献上粮草酒水,愿助我军讨伐赵高。”一名斥候飞驰来报,脸上难掩兴奋之色。函谷关乃关中门户,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司马欣的归降,无疑为进军咸阳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扶苏微微颔首,心中却无太多喜悦。昨夜收到的急报如重石压心:玉门关的长城龙炮弹药已尽,匈奴单于启用了一种“玄铁破城锤”,那锤重达千斤,由数十匹骆驼拖拽,专破夯土城墙,蒙恬虽凭借马面墩台的交叉火力勉强守住核心防线,但秦军伤亡已超三成,若三日之内援军未到,玉门关恐将失守。
“章邯将军,”扶苏勒转马头,目光扫过身旁的将领,“我率五千精锐沿驰道急援玉门关,咸阳之事,便托付于你。”他将一枚墨字令牌递给章邯,“此令牌可调动骊山的墨卫旧部,你务必尽快攻占咸阳,救出李斯大人,安抚朝中忠良,切勿滥杀无辜。”
章邯接过令牌,单膝跪地:“公子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三日之内必破咸阳,生擒赵高!只是玉门关路途遥远,驰道虽平整,但沿途仍有赵高余党设卡,公子此行凶险,需多加小心。”他起身补充道,“我已令麾下将士备好粮草与快马,公子可日夜兼程,沿途补给点已提前知会,凭此令牌便可取用。”
胡亥上前一步,眼中满是恳切:“兄长,我与你同去玉门关!蒙恬将军是我大秦柱石,玉门关绝不能丢!”
扶苏望着弟弟眼中的坚定,心中微动。自玉门关一战后,胡亥褪去了往日的浮躁,多了几分沉稳果敢。他点头应允:“好!你率两千墨卫随行,务必保护好自身安全。”
临行前,墨尘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竹简,正是从骊山宝库中找到的《秦记》中卷:“公子,这是陈先生的手稿,其中记载了‘驰道应急通道’的分布图,可比主道缩短两成路程。更重要的是,先生在其中提到,玉门关的夯土城墙内,藏有‘暗渠水闸’,若匈奴久攻不下,必会引疏勒河水淹城,暗渠可将洪水导入戈壁,化解危机。”
扶苏接过竹简,指尖拂过陈墨遒劲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陈先生虽未现身,但其留下的智慧,却一次次在危难之际拯救大秦。竹简末尾,陈墨用朱砂批注:“沙丘秘阵,需以‘三才合一’开启——墨令为天,秦记为地,人心为人。缺一不可。”扶苏心中默念,这“人心”二字,或许正是指天下百姓对大秦的归心。
大军启程,沿着驰道疾驰。标准化的路基果然名不虚传,即便日夜兼程,战马也未因颠簸而疲惫。驰道两侧,每隔十里便有一座烽火台,每隔三十里设有驿站,这些都是陈墨主持修建驰道时的配套设施,如今成了秦军快速机动的保障。沿途的郡县百姓,听闻扶苏率军讨伐赵高,纷纷自发地在驰道旁献上粮草、清水,不少青壮年更是踊跃参军,短短一日,队伍便扩充了三千余人。
“兄长,你看!”胡亥指着前方的驰道分岔口,那里有一条隐蔽的小路,路口立着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刻着“墨”字印记,“这便是陈先生记载的应急通道!”
扶苏勒住马缰,让大军休整片刻。应急通道狭窄但平整,两侧长满了耐旱的红柳和沙棘,显然是有人定期维护。他让墨卫在前探路,自己则翻看《秦记》手稿,试图从中找到更多关于玉门关的防御之策。忽然,一段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玉门关西北隅,有‘鸣沙古井’,井水甘甜,可解三军之渴,井旁有暗道直通长城内侧,为守军应急之用。”扶苏心中一喜,玉门关被围多日,城中水源想必已十分紧张,这鸣沙古井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就在大军准备进入应急通道时,前方突然传来厮杀声。墨卫统领墨鸦疾驰回报:“公子,通道口被赵高的余党伏击,为首的是郎中令赵成!他率领五千人马,占据了通道两侧的高地,用滚石和弩箭封锁了去路!”
赵成是赵高的族弟,为人阴险狡诈,手中掌握着部分咸阳禁军的精锐。扶苏眉头紧锁,应急通道两侧是陡峭的山壁,易守难攻,若强行突破,必定伤亡惨重。“胡亥,你率部分将士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扶苏迅速部署,“墨鸦,你率两百墨卫,借助红柳的掩护,从山壁西侧攀爬上去,绕到敌军后方偷袭。我率主力从东侧强攻,三面夹击,必能击溃敌军!”
秦军立刻行动起来。胡亥率领将士们手持盾牌,步步为营,朝着通道口推进。赵成在高地上狂笑:“扶苏,你这逆贼,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陛下已令我在此等候,取你项上人头!”他下令放箭,密集的箭雨朝着秦军射来,打在盾牌上“叮叮当当”作响。
墨鸦率领的墨卫借着山壁上的藤蔓和石缝,悄无声息地攀爬而上。他们个个身手矫健,皆是陈墨当年亲自挑选训练的精英,很快便抵达了高地后侧。墨鸦一声令下,墨卫们同时发难,手中的连弩精准地射向敌军的弩手,一时间,敌军阵形大乱。
扶苏见状,大喊一声:“冲!”率领主力将士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通道口。秦军的秦弩威力惊人,有效射程远超敌军的弩箭,敌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赵成见状大惊,想要率军撤退,却被胡亥拦住去路。
“赵成,你这奸贼,还不束手就擒!”胡亥手持短剑,与赵成厮杀在一起。他的剑法虽不及扶苏娴熟,但胜在勇猛无畏,招招直指要害。赵成心中慌乱,渐渐不敌,被胡亥一剑划伤手臂。
就在这时,扶苏策马赶到,一枪刺穿了赵成的胸膛。赵成倒在地上,临死前眼中满是不甘:“赵高大人不会放过你们的……咸阳宫的‘焚天炉’……已经启动……”
“焚天炉?”扶苏心中一沉,这是陈墨早年为嬴政设计的防御武器,以火药和火油为燃料,威力无穷,可瞬间焚烧数里之内的一切。赵高竟然启动了焚天炉,他是想鱼死网破,烧毁整个咸阳吗?
解决了赵成的部队,大军继续沿着应急通道前进。沿途不时能看到赵高余党的小股部队,但都被秦军轻松击溃。扶苏心中愈发焦急,玉门关的战事、咸阳的焚天炉、沙丘的秘阵,无数头绪交织在一起,让他倍感压力。
与此同时,玉门关的战场上,厮杀正酣。匈奴单于的“玄铁破城锤”一次次撞击着长城的夯土城墙,每一次撞击都让城墙剧烈晃动,夯土碎屑如雨点般落下。蒙恬身披重甲,站在城墙上,亲自擂鼓助威。秦军将士们凭借着陈墨改良的秦弩和长城的防御工事,拼死抵抗。
“将军,匈奴人又在架设云梯了!”副将李敢大声禀报,他的左臂已经受伤,包扎的布条被鲜血浸透。
蒙恬望去,只见匈奴士兵们推着云梯,朝着城墙缺口冲来,云梯上包裹着湿牛皮,以抵御秦军的火箭。“用轰天雷!”蒙恬下令,“将轰天雷投向云梯下方,炸断他们的支撑!”
秦军士兵们立刻点燃轰天雷,朝着云梯扔去。“轰隆”一声巨响,云梯被炸毁,匈奴士兵纷纷坠落,摔得粉身碎骨。但匈奴的攻势并未减弱,更多的士兵冲了上来,城墙缺口处的厮杀愈发惨烈。
“将军,城中水源只够三日之用了!”一名军需官匆匆来报,脸上满是焦急。
蒙恬心中一紧,玉门关地处沙漠边缘,水源本就稀缺,被围多日,城中粮草尚可支撑,但水源一旦耗尽,后果不堪设想。他想起陈墨当年修建长城时,曾说过在城墙内藏有暗渠,可连接城外的地下水脉,但具体位置却记不清了。“立刻召集军中老兵,寻找暗渠入口!”蒙恬下令,“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水源!”
就在这时,匈奴阵中突然响起一阵号角声,匈奴士兵们纷纷后撤。蒙恬正感疑惑,只见匈奴阵中推出了数十架巨大的投石机,投石机上装载着燃烧的油罐。“不好,他们要火攻!”蒙恬大喊。
数十个燃烧的油罐被投向城墙,城墙上火光冲天,秦军士兵们纷纷扑火。匈奴士兵趁机再次发起进攻,云梯架上了城墙,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蒙恬手持秦剑,斩杀了一名登上城墙的匈奴将领,鲜血溅满了他的脸庞。他环顾四周,秦军将士们个个浴血奋战,但疲惫和缺水让他们的战斗力逐渐下降,城墙缺口越来越大,匈奴士兵如潮水般涌入。
“将军,我们快守不住了!”李敢大喊,他的身上已经多处受伤,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城墙上。
蒙恬心中涌起一股绝望,难道玉门关真的要失守了?他想起了扶苏,想起了陈墨,想起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将士们,今日我等与玉门关共存亡!”蒙恬振臂高呼,“为了大秦,为了身后的百姓,死战到底!”
“死战到底!”秦军士兵们齐声呐喊,眼中闪过决绝的光芒。他们挥舞着武器,朝着匈奴士兵冲去,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防线。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的驰道上扬起一阵尘土,一支精锐的秦军骑兵朝着玉门关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扶苏和胡亥!“是公子!援军到了!”秦军士兵们齐声欢呼,士气大振。
扶苏率领大军冲入匈奴阵中,秦弩齐发,匈奴士兵纷纷倒地。胡亥率领墨卫,直奔城墙缺口,斩杀了大量匈奴士兵。蒙恬见状,心中大喜,立刻下令:“全军反击!”
秦军将士们如虎添翼,跟着扶苏和蒙恬,朝着匈奴大军冲杀而去。匈奴单于见状,心中大惊,他没想到扶苏的援军来得如此之快。“撤!快撤!”匈奴单于下令,率领残部朝着漠北方向逃窜。
秦军乘胜追击,斩杀了大量匈奴士兵,缴获了无数粮草和武器。玉门关的危机终于解除,扶苏、蒙恬和胡亥三人见面,心中都充满了激动。
“蒙恬将军,辛苦你了!”扶苏握住蒙恬的手,看着他满身的伤痕,心中满是愧疚。
“公子言重了,守护长城是末将的本分。”蒙恬说道,“只是匈奴虽退,但实力未损,恐怕还会卷土重来。而且,城中水源已尽,若不尽快找到水源,玉门关仍危在旦夕。”
扶苏想起《秦记》中记载的鸣沙古井,立刻说道:“蒙恬将军,陈先生在《秦记》中记载,玉门关西北隅有鸣沙古井,井水甘甜,可解三军之渴,井旁还有暗道直通长城内侧。我们立刻派人寻找!”
蒙恬大喜,立刻派人前往西北隅寻找。果然,在一处沙丘之下,找到了鸣沙古井。井水清澈甘甜,解决了城中的水源危机。井旁的暗道也被找到,直通长城内侧,为守军提供了应急通道。
就在众人欢庆胜利之际,一名墨卫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公子,章邯将军派人送来急报,赵高在咸阳宫启动了焚天炉,扬言要烧毁咸阳城,与大秦同归于尽!而且,赵高还联络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约定夹击我军!”
扶苏心中一沉,赵高果然疯狂。焚天炉一旦全面启动,咸阳城将化为一片焦土,城中百姓将遭殃。而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势力庞大,若与赵高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蒙恬将军,你率部分将士留守玉门关,加固防御,防止匈奴再次进攻。”扶苏迅速部署,“胡亥,你率五千将士,沿驰道急援咸阳,协助章邯将军阻止赵高启动焚天炉。我率主力,前往沙丘,开启秘阵,寻找始皇帝的遗诏真迹,揭露赵高的阴谋,安抚天下百姓。”
“兄长,沙丘凶险,赵高必定派了重兵把守,你万万不可轻易前往!”胡亥劝阻道。
“沙丘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扶苏坚定地说,“陈先生的手稿中提到,沙丘秘阵藏着帝国存续的枢纽,只有开启秘阵,才能彻底解决当前的危机。你们不必担心,我有墨卫护送,还有《秦记》和墨字令牌,定能成功。”
蒙恬也劝道:“公子,不如让末将与你同去沙丘,也好有个照应。”
“不必了。”扶苏摇摇头,“玉门关需要你镇守,咸阳需要胡亥支援,沙丘的事情,我一人便可。”他顿了顿,补充道,“若我十日之内未归,你们便拥立胡亥为帝,继续讨伐赵高,保住大秦江山。”
说完,扶苏率领五百墨卫,朝着沙丘的方向疾驰而去。驰道两旁的景色飞速后退,扶苏的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忐忑。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沙丘位于巨鹿郡境内,地势平坦,沙丘起伏,相传商纣王曾在此修建沙丘苑台。扶苏率领墨卫抵达沙丘时,已是深夜。沙丘之上,隐约可见一座古老的宫殿遗址,遗址周围布满了赵高的士兵,戒备森严。
“公子,赵高的士兵足有万人,我们该如何进入遗址?”墨鸦问道。
扶苏观察着遗址的地形,发现遗址西侧有一条隐蔽的沟壑,可直通遗址内部。“墨鸦,你率部分墨卫,从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扶苏部署道,“我率其余墨卫,从西侧沟壑潜入,寻找秘阵入口。”
墨鸦领命,率领两百墨卫,朝着遗址正面发起进攻。秦军的呐喊声惊动了赵高的士兵,他们纷纷朝着正面涌去。扶苏趁机率领墨卫,从西侧沟壑潜入遗址。
遗址内部残破不堪,断壁残垣上长满了杂草。扶苏按照《秦记》中的记载,在遗址中央的一座高台之下,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入口。入口处刻着复杂的纹路,正是陈墨手稿中描述的“三才阵”印记。
扶苏将墨字令牌按在印记上,又将《秦记》摊开,放在令牌旁边。“天地人和,三才合一,秘阵开启!”扶苏默念着陈墨手稿中的口诀。
突然,高台剧烈晃动起来,入口处的纹路亮起金光,一道石门缓缓打开。石门之后,是一条幽深的通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刻着大秦统一六国的壁画,壁画下方,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正是《秦记》的完整版内容。
扶苏心中大喜,沿着通道往前走。通道的尽头,是一座巨大的密室。密室中央,摆放着一个石棺,石棺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写着“帝国枢纽”四个大字。石棺旁边,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赵高!
“扶苏,你果然来了。”赵高转过身,脸上带着阴狠的笑容,“我等你很久了。”
扶苏心中一沉,没想到赵高竟然亲自守在这里。“赵高,你篡改遗诏,诛杀忠良,勾结外敌,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死期?”赵高狂笑起来,“扶苏,你太天真了。这沙丘秘阵,确实藏着始皇帝的遗诏,但遗诏的内容,并非传位于你。”他顿了顿,补充道,“始皇帝的遗诏上写着,传位于胡亥,让我辅佐他治理天下!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谋反!”
“你胡说!”扶苏怒喝,“始皇帝英明神武,怎会传位于胡亥?遗诏一定是你篡改的!”
“是不是篡改,你自己看便知。”赵高指了指石棺,“石棺之中,便是始皇帝的遗诏真迹。但你若想打开石棺,必须牺牲一人作为祭品,否则,石棺永远无法打开。”
扶苏心中一震,没想到开启石棺竟然需要牺牲一人。他看着身边的墨卫,心中不忍。“赵高,你这恶魔,竟然用如此残忍的方式守护遗诏!”
“为了大秦江山,牺牲一人又算得了什么?”赵高冷笑一声,“扶苏,你若有胆量,便自己作为祭品,打开石棺,看看遗诏的真正内容。若你不敢,便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手下无情!”
扶苏的心中陷入了两难。他想打开石棺,揭露赵高的阴谋,但又不愿牺牲自己或身边的墨卫。就在这时,一名墨卫站了出来,眼中带着决绝:“公子,属下愿作为祭品,打开石棺!能为公子、为大秦牺牲,是属下的荣幸!”
“不可!”扶苏劝阻道,“你是大秦的勇士,不该如此牺牲。”
“公子,事到如今,已无他法。”墨卫坚定地说,“只有打开石棺,找到遗诏真迹,才能彻底解决当前的危机。属下死而无憾!”
说完,墨卫朝着石棺走去。赵高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很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就在墨卫即将触碰石棺的那一刻,扶苏突然大喊:“住手!”他心中一动,想起了陈墨手稿中的一句话:“三才合一,非指祭品,实指心意、信物、时机。”
扶苏立刻拿出墨字令牌,将自己的鲜血滴在令牌上,然后将令牌放在石棺之上。同时,他将《秦记》摊开,放在令牌旁边,口中默念着:“大秦一统,天下归心,民心所向,便是天意。”
突然,石棺发出一阵金光,赵高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石棺的盖子缓缓打开,里面并没有遗诏,而是一尊金色的雕像,雕像的模样,竟然与陈墨一模一样!
雕像的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扶苏拿起竹简,打开一看,上面的文字让他大惊失色。竹简上写道:“始皇帝遗诏:朕深知秦之苛政已失民心,若传位于子,必致帝国崩塌。故朕传位于天下百姓,废除苛法,与民休息。陈墨,朕之挚友,愿你辅佐新主,承秦法之精髓,弃秦法之严苛,延续华夏文脉。沙丘秘阵,非为遗诏,实为朕之反思,望后世君主引以为戒。”
扶苏心中震撼不已,他万万没想到,始皇帝的遗诏竟然是这样的内容。就在这时,赵高突然发狂,朝着扶苏冲来:“不可能!这不可能!始皇帝怎么会传位于天下百姓?我不信!”
扶苏手持竹简,冷冷地看着赵高:“赵高,你看到了吗?始皇帝的遗愿是与民休息,而你却倒行逆施,残害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就在扶苏准备下令诛杀赵高时,密室突然剧烈晃动起来,墙壁上的石块纷纷坠落。“不好,赵高启动了密室的自毁装置!”墨鸦大喊。
赵高狂笑起来:“扶苏,你就算得到了竹简又如何?今日我们都要死在这里!大秦的江山,将化为灰烬!”
扶苏心中一沉,他知道,密室即将崩塌。“墨卫听令,保护竹简,随我冲出去!”扶苏大喊,率领墨卫朝着通道冲去。
赵高的士兵也陷入了混乱,纷纷朝着通道涌去。密室的崩塌速度越来越快,石块不断坠落,不少士兵被砸死砸伤。扶苏率领墨卫,在混乱中奋力冲杀,终于冲出了密室。
但沙丘之上,已是一片火海。赵高的士兵们互相残杀,混乱不堪。扶苏率领墨卫,朝着驰道的方向撤退。就在这时,他看到沙丘的远处,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逼近,旗帜上绣着“楚”字,正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军!
“公子,起义军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墨鸦焦急地问道。
扶苏望着逼近的起义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手中的竹简是始皇帝的遗愿,是帝国存续的希望,但如今,他被起义军和赵高的残部包围,根本无法将竹简的内容传遍天下。
就在这危急关头,扶苏突然看到起义军阵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身披重甲,手持长枪,正是陈墨当年收养的另一名孤儿——李由!李斯的儿子!
李由怎么会在起义军阵中?他是来帮助自己,还是来追杀自己?扶苏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起义军越来越近,沙丘的崩塌还在继续。扶苏知道,他已经没有时间思考了。他将竹简交给墨鸦:“墨鸦,你带着竹简,突围出去,将始皇帝的遗愿传遍天下。我来掩护你!”
“公子,不可!要走一起走!”墨鸦劝阻道。
“这是命令!”扶苏坚定地说,“大秦的命运,就托付给你了!”
说完,扶苏率领部分墨卫,朝着起义军冲去。他的心中充满了决绝,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最后的战斗。
起义军阵中,李由看到了冲过来的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举起长枪,大喊一声:“将士们,住手!”
起义军的士兵们纷纷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李由。李由骑着马,朝着扶苏冲来,口中大喊:“公子,我是来帮你的!”
扶苏心中一喜,没想到李由竟然是来帮助自己的。但就在这时,一支冷箭突然从起义军阵中射出,精准地射中了扶苏的胸膛。
扶苏难以置信地低下头,看着胸前的箭簇,鲜血不断涌出。他抬起头,朝着冷箭射来的方向望去,只见起义军阵中,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徐福!
徐福脸上带着阴狠的笑容,手中拿着一把弩箭,正是射向扶苏的那把。“扶苏,你没想到吧?”徐福冷笑一声,“从始至终,这都是一个骗局。始皇帝的遗诏,沙丘的秘阵,都是我和赵高设下的陷阱!”
扶苏的身体缓缓倒下,意识逐渐模糊。他看到李由朝着徐福冲去,看到墨鸦带着竹简突围,看到沙丘在崩塌,看到起义军在混乱中厮杀。
他的心中充满了不甘与疑惑:徐福为何要背叛?李由能否成功阻止徐福?墨鸦能否将竹简的内容传遍天下?大秦的江山,究竟能否保住?
这些疑问,如同一团迷雾,笼罩在他的心头。他的眼睛缓缓闭上,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而沙丘之上的战火,还在继续燃烧,大秦帝国的命运,依旧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