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打破循环
打破循环是解毒四步法的最后一步,也是疗愈的最终目标。
原生家庭的有毒行为模式,就像一个无形的漩涡,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会将这种模式带入自己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让创伤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而制定“养育红绿灯”清单,是打破这种循环的有效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明确自己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绝对不能做的,从而建立健康的养育模式,避免将原生家庭的创伤传递给下一代。
“养育红绿灯”清单分为红灯、黄灯、绿灯三个部分。
红灯代表绝对禁止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原生家庭中那些有毒的行为模式,会给子女带来伤害;
黄灯代表需要谨慎对待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绿灯代表鼓励和倡导的行为,这些行为能够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首先是红灯清单。
红灯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为:一是禁止使用贬低式语言,比如“你真笨”“你没用”“你长得真丑”等,这些语言会严重伤害子女的自尊心,导致子女自我价值感低下;
二是禁止实施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比如打骂、辱骂、冷战、威胁等,这些行为会让子女感到恐惧和不安,混淆痛苦与关爱;
三是禁止过度操控子女的生活,比如强迫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业、工作、恋爱、婚姻等,这些行为会让子女丧失独立决策的能力,失去自我;
四是禁止在子女面前撒谎,或者要求子女参与家庭谎言体系,这些行为会让子女缺乏安全感,难以建立对他人的信任;
五是禁止背叛子女,比如泄露子女的隐私、在别人面前诋毁子女、在子女遇到困难时袖手旁观等,这些行为会让子女陷入深度羞耻感,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产生怀疑。
其次是黄灯清单。
黄灯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一是过度保护子女,比如不让子女独立面对问题、不让子女参与家务、不让子女与同龄人交往等,这些行为会让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
二是对子女期望过高,比如要求子女必须考第一名、必须出人头地等,这些行为会给子女带来巨大的压力,让子女感到焦虑和自卑;
三是在子女面前抱怨生活、抱怨他人,比如抱怨工作辛苦、抱怨伴侣不好、抱怨社会不公等,这些行为会让子女变得消极、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
四是随意批评子女的朋友、兴趣爱好等,比如“你这个朋友不好,以后不要和他来往了”“你这个兴趣爱好没用,浪费时间”等,这些行为会让子女感到不被尊重,影响子女的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
最后是绿灯清单。
绿灯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一是鼓励子女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比如认真倾听子女的心声、尊重子女的意见、不打断子女的表达等,这些行为能够让子女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建立自信和自尊;
二是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爱和陪伴,比如多花时间和子女相处、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在子女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等,这些行为能够让子女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健康的情感模式;
三是尊重子女的边界和选择,比如允许子女有自己的隐私、支持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不强迫子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等,这些行为能够让子女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四是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和冲突、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这些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让子女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生活;
五是教会子女承担责任,比如让子女参与家务、让子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子女犯错时引导子女反思和改正等,这些行为能够让子女学会独立生活,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制定“养育红绿灯”清单后,我们需要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遵守清单中的规则。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当发现自己出现红灯清单中的行为时,要及时停止,并向子女道歉;
当发现自己出现黄灯清单中的行为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避免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
当自己做到绿灯清单中的行为时,要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健康的养育模式。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打破循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偶尔犯错,会回到原生家庭的模式中,但这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我们要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勇气去改正。
我们可以定期回顾自己的养育行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养育红绿灯”清单,让自己的养育模式越来越健康。
打破循环,不仅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创伤,更是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创伤不再传递下去。
当我们能够用健康的方式养育子女时,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修复自己的性格缺陷,实现自我成长和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