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承泽接过守护重任后的第二个春日,江南海边的老桃树与灵桃树苗一同绽放,淡粉与浅白的花瓣铺满了树下的空地,连海风里都裹着双重清甜。这日清晨,沈承泽刚在聚灵台旁完成每日的灵气修炼,就见海边的码头方向,驶来一艘挂着陌生旗帜的商船——船身雕刻着异域的花纹,帆面上绣着一朵与灵桃相似却更为艳丽的花朵,显然是来自从未接触过的远方国度。
“承泽哥,你看那船,不是江南的样式,也不是西域灵香山的,会不会是外邦来的?”王晨凑到沈承泽身边,指着商船说道。如今的王晨已是海边有名的猎户头领,不仅身手矫健,还跟着沈念暖学过不少应对外客的礼仪,此刻正眼神警惕地观察着船上的动静。
沈承泽点头,目光紧紧盯着商船:“看船的样式,应该是来自南方海外的国度。你先带几个子弟去码头旁的哨所等候,若他们靠岸,先不要贸然上前,我去请爷爷和沈伯过来,再召集百姓做好准备——既不能失了待客的礼数,也不能让海边百姓陷入危险。”王晨应声而去,沈承泽则转身朝着老桃树方向快步走去,腰间的传承贝壳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泛起淡淡的光晕,仿佛在感知远方来客的气息。
半个时辰后,商船缓缓停靠在码头。船上走下十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位身着锦缎长袍、头戴玉冠的男子,他面色温和,眼神中带着好奇,身后跟着的侍从们,有的背着装满货物的行囊,有的捧着精致的盒子,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手中捧着一个锦盒,神色庄重。
“在下乃南洋婆罗国的使者,名唤黎景然,奉我国国王之命,前来中原探寻异域文化与技艺。”为首男子对着迎上来的沈承泽等人拱手行礼,用流利的中原话说道,“我等在海上航行多日,听闻江南海边有千年桃树,还流传着守护百姓的传奇,特意前来拜访,希望能与贵地交流技艺,也盼能求得一枚桃种,带回婆罗国栽种。”
沈念暖上前一步,笑着回礼:“黎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我乃沈家前任守护人沈念暖,这是犬子沈承泽,如今负责守护这片海边土地。婆罗国使者远道而来,既是客,便随我们到老桃树下歇息,尝尝江南的桃花酒与灵桃糕,再谈交流与求种之事。”
黎景然闻言大喜,连忙拱手道谢。一行人随着沈念暖来到老桃树下,刚走近,黎景然身后的白发老者就停下脚步,目光紧紧盯着老桃树,眼中满是惊叹:“此树灵气充沛,枝干苍劲,竟有千年树龄吧?婆罗国虽地处南洋,盛产奇花异草,却从未见过如此有灵性的树木。”
沈承泽笑着解释:“老桃树已有千年历史,是我们江南海边的守护树,曾与西域灵桃结缘,如今两地桃树并肩生长,守护着百姓的安宁。”说话间,柳云溪与阿依古丽(已在江南定居,负责教授女子手艺)端着桃花酒、灵桃桃花酥走来,一一递到婆罗国使者手中。
黎景然接过桃花酥,咬了一口,眼中满是惊艳:“既有桃花的清甜,又有灵桃的甘润,口感细腻,比婆罗国的椰丝糕还要美味。若能将这手艺带回婆罗国,我国百姓定会十分喜爱。”沈念暖闻言,笑着说:“黎使者若是喜欢,待你们在海边停留期间,让阿依古丽与云溪教你们制作便是。至于桃种,老桃树与灵桃树苗每年都会结出种子,待你们离去时,我们会挑选最饱满的种子送给你们。”
黎景然闻言,激动地站起身,对着沈念暖深深鞠了一躬:“多谢沈前辈!若能将桃种与桃花糕手艺带回婆罗国,不仅能让我国百姓品尝到异域美味,更能让婆罗国也沾染这份守护的灵气。实不相瞒,婆罗国近年来常遭台风侵袭,农田与房屋受损严重,百姓苦不堪言。听闻贵地的桃树有守护之能,又有百姓互助的佳话,我们此次前来,不仅是为了求种与学手艺,更想请教贵地守护百姓、抵御灾害的方法。”
沈承泽闻言,心中一动:“黎使者,抵御灾害的关键,从来不是单一的树木庇佑,而是百姓同心与技艺传承。当年我们遭遇霜灾时,便是依靠江南与西域百姓同心,借助老桃与灵桃的灵气,才渡过难关。若你们不嫌弃,接下来的日子,我可以教你们运用灵气守护作物的方法,王晨也能教你们搭建抵御台风的防御工事。”
黎景然连连道谢,眼中满是感激。接下来的日子,江南海边的百姓与婆罗国使者们,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技艺与精神交流。
阿依古丽与柳云溪带着婆罗国的女子们,在小屋内学习制作桃花灵桃糕。婆罗国女子擅长用椰浆制作点心,阿依古丽便提议将椰浆融入桃花糕中,打造独特的“椰香桃花糕”。“你们看,将椰浆代替部分晨露,加入米粉中,搅拌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这样蒸出来的桃花糕,既有椰香,又有桃花香。”柳云溪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手中的米粉糊在她的搅拌下,渐渐变得细腻光滑。
婆罗国女子阿雅学得格外认真,可刚开始搅拌米粉糊时,总是掌握不好力度,米粉糊溅得满身都是。阿依古丽见状,走到她身边,握着她的手,耐心地教她:“别急,力度要均匀,就像我们在灵香山浇灌灵桃树苗一样,既要用心,也要掌握分寸。”阿雅跟着阿依古丽的动作,慢慢找到了感觉,米粉糊渐渐变得听话起来。当第一笼椰香桃花糕蒸好时,浓郁的香气飘满了小屋,阿雅尝了一口,激动地说:“太好吃了!比我们平时做的椰丝糕还要香!我一定要把这手艺学会,带回婆罗国,让百姓们也尝尝。”
另一边,沈承泽带着婆罗国的男子们,学习运用灵气守护作物。他先带着众人来到灵桃树苗旁,讲解灵气的感知方法:“想要运用灵气,首先要静下心来,感受身边的灵气——老桃树的灵气厚重温暖,灵桃树苗的灵气清润鲜活,大海的灵气广阔包容,只要用心,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黎景然按照沈承泽的方法,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起初,他什么都没感受到,心中有些焦急。沈承泽轻声安慰:“黎使者,不要着急,试着回想你们在婆罗国时,守护百姓、抵御台风的心意,灵气会感受到你的善意。”黎景然闻言,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台风来袭时,百姓们相互扶持、守护家园的画面,心中涌起阵阵暖意。突然,他感受到指尖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仿佛有细小的气流在指尖流动。
“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灵气了!”黎景然激动地睁开眼睛,对着沈承泽说道。沈承泽笑着点头:“很好,接下来,试着将这丝灵气引导到灵桃树苗上,想着让树苗长得更茁壮。”黎景然按照沈承泽的指引,小心翼翼地将指尖的灵气引导到树苗上。只见树苗的枝干轻轻晃动,几片新叶缓缓舒展,仿佛在回应他的灵气。黎景然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震撼:“太神奇了!若能将这方法带回婆罗国,用灵气守护农田,百姓们就不用再担心台风破坏作物了。”
王晨则带着另一批婆罗国男子,搭建抵御台风的防御工事。他先带着众人来到海边的礁石旁,讲解防御工事的搭建原理:“我们江南海边以前也遭遇过台风,后来我们发现,用粗壮的桃木与石头搭建防御墙,再在墙后种植桃树,既能抵御台风的冲击力,又能借助桃树的灵气削弱台风的力量。”
说着,王晨拿起一根桃木,示范如何固定:“桃木要深埋地下三尺,这样才能抵御台风的吹袭;石头要交错摆放,缝隙用水泥填补,这样防御墙才更坚固。”婆罗国男子们认真记下,立刻开始动手搭建。他们虽然一开始不熟悉步骤,可学得格外认真,王晨也耐心地一一纠正他们的错误。几日后,一段简易的防御墙搭建完成,黎景然看到后,忍不住赞叹:“这防御墙既坚固,又融入了守护的心意,带回婆罗国后,我们一定要大规模搭建,守护百姓的家园。”
这日午后,沈承泽带着黎景然和白发老者,来到老桃树下。白发老者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递给沈承泽:“沈公子,这是我们婆罗国的‘南洋珠’,质地温润,蕴含着大海的灵气。我们听闻老桃树与灵桃树苗皆有灵性,将这南洋珠埋在老桃树下,既能让老桃树吸收南洋的灵气,也象征着婆罗国与江南海边的情谊,跨越山海,紧紧相连。”
沈承泽接过锦盒,打开一看,只见盒中躺着一颗硕大的南洋珠,珠体圆润,泛着淡淡的蓝光,仿佛蕴含着整个大海的力量。他捧着锦盒,对着黎景然说:“黎使者,多谢你们的南洋珠。我这就将它埋在老桃树下,让它见证我们之间的情谊,也让老桃树与南洋的灵气相互融合,守护更多百姓。”
说着,沈承泽拿起小铲子,在老桃树下挖了一个深坑,将南洋珠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再用泥土轻轻填埋。当泥土覆盖住南洋珠的瞬间,老桃树的枝桠轻轻晃动,淡粉的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填埋南洋珠的地方;灵桃树苗的枝干也轻轻摇曳,浅白的花瓣与老桃树的花瓣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美丽的花雨。
沈承泽摸了摸腰间的传承贝壳,轻声说道:“墨尘爷爷,苏清鸢奶奶,今日婆罗国的使者带来了南洋珠,埋在了老桃树下,象征着我们与南洋的情谊。我们会将守护的精神传到南洋,也会将南洋的善意带回江南,让守护的种子,跨越山海,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贝壳瞬间泛起柔和的青白色光芒,两道温和的声音从贝壳中传来:“承泽,黎使者,还有两地的百姓们,我们看到了你们的心意,也感受到了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守护从来不是局限于一方土地,而是要将善意与希望,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情谊也从来不是短暂的相遇,而是要将彼此的守护初心,代代延续。”
“老桃树下的南洋珠,会成为连接江南与南洋的纽带,让两地的灵气相互融合,让两地的百姓相互扶持。愿你们带着这份情谊与守护的精神,回到婆罗国,让桃种在南洋生根发芽,让守护的善意在南洋传递,让更多百姓过上安宁安乐的生活。我们会永远化作老桃树的灵气、大海的浪潮、南洋的海风,守护着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守护着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
沈承泽与黎景然等人闻言,纷纷对着老桃树深深鞠了一躬。花雨中,江南百姓与婆罗国使者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与海浪声、风声融合,在海边久久回荡。
几日后,婆罗国使者准备返回南洋。离别时,沈承泽将挑选好的老桃树种子与灵桃种子,装在一个用桃木制作的盒子里,递给黎景然:“黎使者,这是我们江南最饱满的桃种,用老桃树的晨露浸泡了七日,蕴含着老桃与灵桃的灵气。希望这些种子能在南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守护婆罗国的百姓。”
黎景然接过桃木盒,郑重地说:“沈公子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培育这些桃种,让它们在南洋绽放。待桃树种活、开花结果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带着婆罗国的百姓,再次来到江南海边,与你们共赏桃花,共话情谊。”
沈承泽点头,又将一本记载着灵气运用方法、防御工事搭建技巧与桃花糕制作工艺的书籍,递给黎景然:“这是我们整理的书籍,里面详细记载了我们守护家园、传承手艺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们。”
黎景然接过书籍,对着沈承泽深深鞠了一躬,带着婆罗国使者,登上商船,朝着南洋方向驶去。沈承泽与江南百姓们站在码头,挥手告别,直到商船的身影消失在海平面,才缓缓返回。
回到老桃树下,沈承泽看着埋有南洋珠的地方,又看了看并肩生长的老桃树与灵桃树苗,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守护的种子已经随着桃种,传到了南洋;跨越山海的情谊,也已经随着南洋珠,深深扎根在老桃树下。
此后,江南海边与婆罗国的联系愈发紧密。每年春日,婆罗国会派人送来南洋的椰浆、珍珠等特产,分享桃种培育的进展;江南海边也会派人前往南洋,指导百姓搭建防御工事,传授灵气运用方法。老桃树下的南洋珠,让老桃树的灵气愈发充沛;南洋的桃种,也在百姓的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守护着婆罗国的安宁。
岁月流转,沈承泽的儿子沈守桃渐渐长大,接过了守护的重任,继续传递着跨越山海的情谊与守护精神。老桃树依旧枝繁叶茂,每年春日,淡粉的花瓣与灵桃树苗的浅白花瓣、南洋桃种绽放的艳红花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
墨尘与苏清鸢的传奇,不再是江南海边的专属故事,而是跨越了西域、南洋,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信仰。这份关于爱、善意与守护的传奇,会随着桃种的传播,在更多土地上生根发芽;会随着情谊的延续,在更多百姓心中深深扎根,守护着山海共荣,百姓安乐,直至千秋万代,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