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首页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盛唐华章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唐伯虎现代寻芳记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我的谍战岁月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留里克的崛起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全文阅读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txt下载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2章 雍州来了个“怪刺史”:萧缅的宽严之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南齐永明八年的七月,雍州地界热得像个大蒸笼,连河边的柳树都耷拉着叶子。可比天气更让百姓心焦的,是刚上任的新刺史——安陆侯萧缅。

消息传到雍州时,老百姓正蹲在城门口嚼舌根。有人说:“听说这萧缅是萧鸾王爷的弟弟,出身皇族,指定是个养尊处优的主儿,哪懂咱们民间的苦?”也有人附和:“就是!前几任刺史要么横征暴敛,要么不管闲事,这新官来了,指不定又要折腾咱们。”连府里的小吏都提着心,准备好应付那些繁琐的规矩,没成想萧缅到任第一天,就把大家的预期全打乱了。

萧缅抵达雍州治所襄阳时,没搞前呼后拥的排场,就带了几个随从,穿着一身半旧的官服,悄没声儿地进了城。到了刺史府,他没先歇着,也没让手下摆接风宴,反而叫人把府里积了半年的案卷全搬出来,堆在大堂上。自己搬了把椅子坐下,从天亮看到天黑,连晚饭都只啃了两个馒头。

第二天一早,萧缅就升堂理事。第一个被带上来的,是个偷了农户鸡的小贼。那小贼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嘴里不停地喊“大人饶命”——按以前的规矩,偷东西至少要打五十板子,还得罚苦役。小吏们都等着萧缅下令,没成想他却问小贼:“你为什么要偷鸡?”

小贼愣了愣,才小声说:“家里老母病了,想吃口鸡肉,我没钱买,才一时糊涂……”萧缅皱了皱眉,让人去查,果然属实。他叹了口气,对小贼说:“念你是为了尽孝,这次就饶了你。但你要记住,穷不是偷东西的理由,下次再犯,可就没这么幸运了。”说完,还让人给了小贼一些碎银子,让他给母亲抓药。

这事儿一传开,雍州百姓都傻了眼——还有这么“好说话”的刺史?没过几天,又出了件事:有个惯偷趁夜偷了当铺的银子,被巡夜的兵丁抓住,押到了刺史府。这惯偷以前犯过三次案,每次都被打一顿就放了,这次以为还是老样子,一脸不在乎地跪在地上。

小吏们都劝萧缅:“大人,这是惯犯,不能再饶了!”萧缅却没急着定罪,而是问惯偷:“你前几次偷东西,官府都饶了你,你为什么还不改?”惯偷撇了撇嘴:“反正偷了也只是挨打,过几天又能出来,还不如偷点银子快活。”萧缅听了,脸色沉了下来:“看来你是真的不知悔改。我曾说过,第一次犯错可以原谅,第二次再犯,就别怪我不客气。”当即下令,将惯偷斩首示众,还贴出告示,写明他的罪行。

这下,雍州的百姓彻底服了——这位刺史大人,不是真的“软”,而是分得清轻重。那些一时糊涂犯错的,他给机会改过;那些屡教不改的,他也绝不手软。

萧缅不仅管盗贼,还特别重视民间诉讼。以前百姓打官司,小吏们总是百般刁难,要么索要好处,要么拖延不办,一件小事能拖大半年。萧缅知道后,特意在刺史府门口设了个“鸣冤鼓”,谁有冤屈,随时可以击鼓告状,他亲自审理,当天的案子当天结,绝不拖到第二天。

有一次,两个农户因为一亩地的归属吵到了刺史府。一个说地是自家祖上传下来的,另一个说地是自己花钱买的,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小吏们觉得这是小事,想让他们私下和解,萧缅却不答应。他让人去地里勘查,又找来村里的老人询问,最后发现是卖地的人耍了花招,把同一块地卖给了两个人。萧缅当即判卖地的人退还钱款,还罚了他一些银子,补偿给两位农户。两位农户都心服口服,连声道谢。

还有一次,一个商人状告当地的恶霸抢了他的货物。那恶霸在当地势力不小,前几任刺史都不敢惹他。萧缅接到案子后,立刻派人去调查,证据确凿后,直接派人把恶霸抓了起来。恶霸的家人想花钱赎人,还托了当地的乡绅来说情,萧缅一概不见,按律判了恶霸流放,还把抢来的货物还给了商人。

日子一长,雍州的风气渐渐变了。以前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偷小摸,渐渐没了踪影;百姓有了矛盾,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私下斗殴,而是愿意到刺史府告状;就连以前那些仗势欺人的豪强,也收敛了不少,不敢再随意欺负百姓。

百姓们对萧缅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怀疑,变成了后来的敬畏和爱戴。有人家里种了新鲜的蔬菜,会特意送到刺史府门口;有小孩在街上看到萧缅的轿子,会追着轿子跑,喊着“萧大人好”。萧缅也不摆架子,有时候会下轿跟百姓聊天,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听听他们的想法。

有一次,萧缅在城外巡查,看到一个老农在地里发愁。他走过去问怎么回事,老农说:“今年天旱,庄稼长得不好,怕是要减产了。”萧缅听了,立刻让人去调查雍州各地的旱情,还召集手下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开仓放粮,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又组织人挖渠引水,灌溉农田。老农感动得热泪盈眶,对着萧缅连连作揖:“萧大人真是咱们的父母官啊!”

消息传到建康,南齐武帝萧赜也听说了萧缅治理雍州的事迹,笑着对大臣说:“没想到萧缅还有这本事,把雍州治理得这么好。”还特意下了道圣旨,表彰萧缅的功绩,赏赐了他不少金银绸缎。

可萧缅却没把这些放在心上,依旧每天忙着处理政务,关心百姓的生活。有人劝他:“大人,您现在功绩这么大,也该好好歇歇了。”萧缅却摇摇头:“我是雍州的刺史,百姓的日子过不好,我怎么能歇得下心?”

在萧缅的治理下,雍州成了南齐有名的“安稳州”,不仅犯罪率大大降低,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后来萧缅调离雍州时,百姓们都舍不得他走,扶老携幼地到城门口送行,有的还哭了起来。萧缅看着眼前的百姓,也有些动容,他对大家说:“我虽然走了,但你们要记住,做人要守规矩,做事要凭良心,这样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司马光说

萧缅治雍州,宽以待人却不纵容,严以执法却不苛刻,此乃为官之良策也。夫治理一方,非一味严苛可安,亦非一味宽纵可久。萧缅知百姓犯错有因,故予其改过之机;知恶徒屡教不改,故施其应得之罚。其重视诉讼、体恤民情,皆为百姓之所盼,是以能得百姓敬畏与爱戴。如此为官者,实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也。

作者说

萧缅治理雍州的故事,看似是“宽严相济”的老生常谈,实则藏着一种难得的“治理智慧”——他懂得把“规矩”放在“身份”之上,也懂得把“人情”融入“律法”之中。前几任刺史要么把律法当“作威作福的工具”,要么把宽纵当“懒得管事的借口”,而萧缅却不一样:他对一时糊涂的小贼网开一面,不是无视律法,而是看到了“犯错背后的苦衷”;他对屡教不改的惯偷严惩不贷,不是滥用权力,而是守住了“律法的底线”。

更有意思的是,萧缅的治理没有“高高在上的施舍感”,而是“平等的对话感”——他设鸣冤鼓,是让百姓有地方说话;他下田问农,是听百姓的真实需求。这种“接地气”的治理方式,比那些空喊口号的“惠民政策”管用得多。其实,不管是古代的为官者,还是现代的管理者,最该学的不是萧缅的“宽”或“严”,而是他那种“把人当人看”的态度——知道百姓不是“只会犯错的刁民”,也不是“需要被施舍的弱者”,而是和自己一样,有苦衷、有需求、也愿意守规矩的普通人。当治理者真正看到“人”的存在,律法才不会冰冷,宽纵才不会泛滥,这或许是萧缅能得到百姓爱戴的根本原因。

本章金句:好的治理从来不是“我管你听”的单向约束,而是“我懂你难、你守我规”的双向奔赴。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是像萧缅一样对初犯者宽容、对惯犯严惩,还是对所有罪犯一视同仁?面对当地豪强的威胁,你会选择强硬对抗,还是暂时妥协以保全自身?快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破产后,大佬千亿哄她领证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神级小坏蛋霸道首席嗜宠妻食梦貘手记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明星前女友报复我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穿越:大师兄不过凡人一介,吗?浪迹在诸天世界慕林末世降临:我的异能sss级魅惑火影开局夺舍了白莲七零穿越:最强军官的锦鲤妻我见过很多神豪,他们都叫我神豪庶女当家日常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员工比老板还有钱直踏青云之巅上门女婿叶辰
经典收藏新闯王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冷王的金牌宠妃我在汉末当后浪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王爷深藏,妃不露乌龙召唤:冷情妈咪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春风玉露带着淘宝去抗日大明最后一个大帝续命大明朝圣雄之名天下长安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穿越水浒收好汉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最近更新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书虫眼中的历史靖康逆转:易枫传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我当皇帝那些事儿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大明第一权术开局明末建基业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大明金算盘五世同堂记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朱棣的麒麟逆子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画启乾坤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txt下载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